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112章:据理力争解质疑

寒门策变

姜赋清了清嗓子,正欲开口,却见丞相林渊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姜赋心中一凛,知道接下来的争辩必定更加艰难,但他毫无退缩之意,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诸位大人,且听我细细道来……”言罢,他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一场更为激烈的交锋即将拉开帷幕。

金銮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阳光透过殿顶琉璃瓦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线,却驱散不了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姜赋站在殿中,四周是表情各异的官员。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可他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屹立不倒。

“诸位大人,我所提出的改革措施,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与实地调研的结果。”姜赋的声音洪亮,在空旷的金銮殿内回荡,“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边关战事吃紧,内部制度腐朽,百姓生活困苦。若不改革,如何能增强国力,抵御外敌?如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姜赋微微侧身,指向殿外,仿佛能看到民间的疾苦:“就拿税制改革来说,看似激进,实则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充盈国库。我在过去三年,走遍十二州暗访民情,发现诸多不合理之处。富者田连阡陌,却赋税极轻;贫者无立锥之地,却苛捐杂税繁多。如此下去,民不聊生,国家根基如何稳固?”

礼部侍郎王崇冷哼一声,向前踏出一步,他身着华丽的朝服,绣纹精致,可此刻脸上却满是不屑:“哼,说得好听!你这不过是纸上谈兵。改革谈何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你一个寒门小子,懂什么朝堂规矩,又懂什么治国之道?”

姜赋目光如炬,直视王崇:“王大人,我虽出身寒门,但深知民间疾苦。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我在市井之中,将朝堂博弈化作棋局,用赌坊骰子推演税制改革,绝非无的放矢。而且,我有详实的数据为证。”

说着,姜赋从袖中拿出一叠厚厚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文字:“这是我在各地调研所得,从田亩数量到赋税额度,从百姓收入到支出,都详细记录。这些数据表明,我的改革措施不仅不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反而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户部尚书赵康也站了出来,他身材微胖,面色阴沉:“姜赋,你说的轻巧。改革必然触动各方利益,到时候局面失控,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姜赋毫不退缩,迎着赵康的目光:“赵大人,改革确实会触动利益,但不改革,国家将陷入更深的危机。我们不能因眼前的困难而畏缩不前。边关将士浴血奋战,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难道不应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吗?”

随着姜赋的有力解释,部分质疑的官员开始动摇。他们原本紧绷的面容渐渐舒缓,眼中的怀疑之色也淡了几分。有的官员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姜赋所言。

然而,丞相林渊却依旧面色冷峻,他轻轻挥了挥衣袖,站在他身后的几位官员立刻心领神会。其中一位官员站出来,大声道:“姜赋,你虽有说辞,但改革兹事体大,不可仓促决定。我们需从长计议,怎能仅凭你一面之词就贸然行事?”

姜赋心中明白,这是守旧势力的拖延之计。他提高音量,言辞恳切:“诸位大人,时间不等人啊!边关战事紧急,国家危在旦夕。我们每拖延一天,百姓就多受一天苦,将士们就多一分危险。改革刻不容缓!”

金銮殿内,支持姜赋的官员与守旧势力的官员各执一词,争论愈发激烈。姜赋在这漩涡中心,据理力争,试图说服每一位质疑的官员。可守旧势力根深蒂固,他们把控着朝堂舆论,坚决抵制改革。

姜赋能否彻底打消官员们的质疑?改革能否顺利启动?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金銮殿外,微风拂过,吹动着殿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激烈的争辩叹息。

上一章 第111章:改革启动遇质疑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13章:终获支持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