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178章:皇帝态度引猜测

寒门策变

姜赋坐在桌前,烛火摇曳。他深知,明日朝堂之上,皇帝的态度将至关重要。是继续力挺改革,还是听信守旧势力,一切都充满变数。他揉了揉太阳穴,心中默默谋划着应对之策,只待明日,在朝堂这个关键舞台上,为改革再拼一场。

第二日清晨,天色未明,姜赋便起身,简单洗漱后,穿上那身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整洁的朝服。他走出房门,清冷的晨风吹来,带着丝丝寒意,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街上行人寥寥,唯有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这黎明前的寂静。

当姜赋踏入朝堂,殿内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支持改革的官员们,神色中带着几分焦虑与期待,他们不时交头接耳,声音虽小,却透着紧张。而守旧势力的官员们,或神色倨傲,或面带阴沉,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姜大人,您说陛下今日会作何表态?”一位支持改革的年轻官员,快步走到姜赋身边,压低声音问道。姜赋抬眼,看了看四周,轻声说道:“事在人为,无论陛下态度如何,我们都要据理力争。”

随着一声“陛下驾到”,众人立刻噤声,整衣下跪。皇帝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朝堂,他的面容平静,让人难以捉摸其心思。姜赋偷偷抬眼,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试图从那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一丝线索。

皇帝在龙椅上坐下,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开口道:“昨日朕收到姜卿的上书,其中所言之事,关乎我大楚江山社稷。朕已细细看过,只是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支持改革的官员们,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而守旧势力的官员们,则暗自得意。礼部侍郎王崇向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姜赋所提改革之策,多有违背祖制之处,实不可行。还望陛下明察,莫要被其花言巧语所迷惑。”

姜赋心中一紧,赶忙出列,大声说道:“陛下,臣所提改革,皆是为了我大楚百姓,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若不改革,恐有亡国之危。祖制虽不可轻易更改,但也应顺应时势,有所变通。”

皇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姜卿所言,亦有几分道理。只是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朕不能不谨慎。”

户部尚书赵康也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姜赋此举,分明是妄图扰乱朝纲,谋取私利。他出身寒门,怎能懂得治国安邦的大道理。”

姜赋心中愤怒,却强压怒火,说道:“赵大人,您身为户部尚书,难道不知如今百姓生活困苦,国库空虚?臣虽出身寒门,但一心为国,所提改革之策,皆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在多地进行过暗访调研。”

朝堂上,支持改革的官员和守旧势力的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

此时,御史大夫郑直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改革之事,关乎国运,不可草率决定。臣建议,可先成立一个专门的议事小组,由支持改革和守旧势力的官员共同组成,深入探讨改革之利弊,再呈于陛下定夺。”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郑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依你之见,成立议事小组,三日后向朕汇报。”

朝堂散后,姜赋心事重重地走出大殿。阳光照在他身上,却并未让他感到丝毫暖意。他知道,这三日期限,将是改革的关键。守旧势力必定会在这期间,想尽办法阻挠改革,而他,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说服皇帝,推动改革继续前行。

回到府邸,姜赋立刻召集支持改革的官员,商议应对之策。众人围坐在厅中,气氛凝重。

“姜大人,如今陛下态度不明,守旧势力又如此嚣张,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官员焦急地问道。

姜赋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必须在这三日内,收集更多守旧势力的罪证,让陛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同时,我们也要团结更多的力量,争取更多官员的支持。”

“可是,时间紧迫,我们如何能在短短三日内,收集到足够的罪证?”又一位官员面露难色。

姜赋目光坚定,说道:“事在人为。我们分头行动,发动百姓,寻找守旧势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证据。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众人纷纷点头,领命而去。姜赋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改革能够冲破重重阻碍,顺利推行。

夜幕降临,姜赋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烛火跳动,映照着他疲惫却又坚定的脸庞。他深知,接下来的三日,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皇帝态度不明,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他必须准确判断皇帝的意图,抓住机会,推动改革继续前行。

上一章 第177章:坚守抗争护改革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79章:暗中布局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