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305章:回顾改革心感慨

寒门策变

姜赋看着桌上那堆证据,眉头紧锁。这些证据虽能说明一些问题,但还远远不足以撼动商业势力与守旧势力的勾结。他深知,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更加谨慎。“不管有多难,我都要揭开他们的真面目。”姜赋低声自语,目光中透着决然,随后他坐下来,开始仔细规划下一步的调查方向。

处理完手头紧急事务,夜幕已然深沉。姜赋揉了揉酸涩的双眼,起身踱步到书房窗边。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寂静的庭院中,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在这静谧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轻轻关上窗户,转身走回书桌旁,缓缓坐下,陷入了对整个改革历程的回顾之中。

犹记得初入朝堂时,自己一介寒门学子,怀揣着治国改革的方略,却被那些世家权贵们讥讽为“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精心撰写的改革策论,就那样被他们随意撕毁,扔在脚下。那时的自己,满心壮志,却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彻骨冰凉。

但他并未因此气馁,选择蛰伏三年,走遍大楚十二州暗访民情。那三年里,风餐露宿,见过了太多百姓的疾苦。在那简陋的客栈里,弥漫着潮湿发霉的气味,他与往来的商旅、当地的百姓交谈,收集着最真实的民间声音。在那嘈杂喧闹的市井中,他将朝堂博弈化作市井棋局,利用赌坊骰子推演税制改革。骰子在碗中滚动的清脆声响,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而借助青楼花魁传递边关密报时,那脂粉香气混合着紧张氛围的场景,也历历在目。

随着边关战事吃紧,国家陷入危机,改革迫在眉睫。当他再次站在金銮殿上提出改革时,丞相林渊怒斥他“妄改祖制”,满朝文武也对他充满误解与敌意。可此时的他,早已凭借市井智慧编织出无人能破的改革之网。

改革推行过程中,礼部侍郎王崇,因嫉妒他的才华,处处作对。每次朝堂上的激烈争辩,王崇那尖酸刻薄的话语,仿佛一把把利刃。户部尚书赵康,因改革触及自身利益,坚决抵制。在商讨改革方案的会议上,赵康那阴沉的脸色,和一次次无理的刁难,都让改革之路充满荆棘。禁军统领孙霸,受丞相指使,试图以武力威胁他放弃改革。那冰冷的刀剑寒光,至今想来仍让人心有余悸。

然而,他也并非孤身一人。老学究李夫子,学识渊博,为主角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在那些挑灯夜谈的日子里,李夫子那睿智的眼神,和充满智慧的话语,如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江湖侠女柳瑶,武艺高强,多次在他遇险时出手相助。柳瑶那利落的身手,和坚定的眼神,给了他莫大的安全感。地方小吏张平,熟悉地方事务,协助他了解民情。张平那憨厚的笑容,和对地方事务的详细讲述,为他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可如今,张平却为了执行任务而牺牲。想起张平,姜赋心中一阵刺痛。那是个一心为百姓、为改革的好官,却永远地离开了。还有那些在改革中默默支持他的百姓们,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和质朴的鼓励话语,姜赋也从未忘记。

姜赋深知,改革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人的努力。但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的苦涩和牺牲。张平的离去,如同他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还有那些在改革中受到牵连的普通百姓,他们的苦难,也让姜赋深感痛心。

回顾过去,姜赋感慨万千。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噼啪”的声响,橘黄色的光芒在书房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面对未来,他又将做出怎样的决策,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章 第304章:缅怀往昔励前行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06章:展望未来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