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立春,农学院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仪式。程砚带着十二名弟子,在生生鼎前焚香祭拜。
鼎中清水无火自沸,蒸腾的水汽在空中凝结成一本虚幻的书册——《天工开物·农器篇》。
"快看!"最年轻的弟子惊呼。
书页间浮现出前所未见的农具图样:
以水力驱动的舂米机,带齿轮的播种车,甚至还有能在旱地取水的"龙骨水车"。
更奇妙的是,每个零件旁边都标注着用料配方,有些还画着小小的辣椒标记。
当夜,程砚梦见云初霁蹲在田埂上,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奇怪的图形。
"这叫轴承。"
梦中的女子抬头笑道,"用桐油浸泡过的硬木做,记得在油里加一撮辣椒粉防蛀。"
……
「星火燎原」
又三年,大江南北出现了三十六座"辣椒书院"。
这些建筑有着统一的特点:
屋顶种着抗旱作物,墙壁用稻壳混合黏土夯筑,大门两侧永远挂着两串红艳艳的干辣椒。
书院里最受欢迎的课程叫"农器巧思"。
学生们用云初霁留下的图纸,改良出了脚踏式脱粒机、可调节的深耕犁。
最令人称奇的是"霁月水车",这种装置能将三丈深的井水提到地面,关键部位的轴套里永远塞着特制的辣椒油膏。
某个雪夜,北疆书院的守院人发现藏书楼有光亮。
推门进去,看见《农事百问》摊开在"防冻篇",空白处多了一行新字:
"雪地种菜,先铺马粪再盖辣椒梗"。
砚台里的墨汁泛着红油的光泽,还飘着几粒芝麻。
……
「海客谈瀛」
海禁开放那年,番邦使节带着珍奇异兽来到京城。
当他们献上会说话的鹦鹉和能吐丝的虫子时,年轻的皇帝微微一笑,命人抬来十二个陶罐。
"此乃'千秋穗',耐旱耐涝。"
皇帝亲手打开第一个罐子,"这是'霁月椒',可驱虫防病。"
使节们不以为然,直到皇帝取出最后那个小巧的辣酱罐子。
番邦植物学家尝了一口,突然跪地痛哭。
他说在遥远的故乡,也有这样辣中带甜的味道,那是他们失落已久的"太阳神果"。
当夜,番邦使团偷偷摸到农学院,却在门口被一阵辣椒粉迷了眼睛。
暗处传来清朗的笑声,像是有人在说:"偷菜者,辣眼睛。"
……
「万家灯火」
二十年后的元宵节,程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站在神农祠的钟楼上,望着满城灯火。
每盏花灯都做成农作物形状:稻穗灯、辣椒灯、甚至还有精巧的生生鼎灯。
突然,城中最大的"千秋穗"灯亮了起来。
灯影里,隐约可见两个身影相依而立。
女子似乎在往男子嘴里塞什么,对方摇头躲闪的模样,引得灯下孩童们哈哈大笑。
程砚揉了揉眼睛,再要看时,那灯影已化作万千火星升上夜空。
其中两点特别亮的火星,落在了农学院"万种墙"最高处的格子里——
那里存放着当年云初霁最后培育的"轮回稻"。
……
「生生不息」
程砚临终前,将院长之位传给了一个农家女。
这姑娘不识字,却能在梦中得到农事指点。
她上任第一天,就在生生鼎前放了一碗红油抄手。
"师父说您二位爱吃这个。"
她对着空气自言自语,"辣椒我多放了两勺。"
第二天,弟子们发现鼎内多了块玉牌,正面刻着"农为邦本",背面却画着个吐舌头的笑脸。
玉牌边缘还粘着半片辣椒皮,新鲜得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
而今,当游人在农学院留宿,总会被安排在"听雨阁"。
据说在谷雨时节,能听见阁楼上有说笑声。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看见窗纸上映出两个对酌的身影,桌上摆着一碟红得耀眼的辣椒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