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之傍晚回来时,带来了几本破旧的农书,其中一本《禾谱》中恰好有关于金丝米的片段记载。
"你看这里。"他兴奋地指着一段模糊的文字,"'金丝者,喜寒畏热,宜高山雪水,忌肥...'虽然不全,但印证了父亲给的种植要点。"
我们如获至宝,连夜制定计划。根据资料,金丝米对温度极为敏感,需要在特定海拔种植。我们村子背靠大山,山顶终年积雪,正好符合条件。
"问题是,我们没有种子。"我愁眉不展。
顾砚之神秘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我从县学老先生那里求来的。不是真正的金丝米,但据说是最接近的品种,也许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培育。"
我打开袋子,里面是几十粒略带金色的稻谷。放在现代,这就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但在这个时代,简直是稀世珍宝。
"太好了!"我忍不住抱住顾砚之,"我们有希望了!"
他身体明显僵了一下,随即轻轻回抱我:"别高兴太早,路还长着呢。"
第二天,我们带着工具和干粮上了山。在半山腰找到一块向阳的平地,按照资料上的要求整理出一小块试验田。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像着了魔一样扑在这个项目上。顾砚之负责按古籍记载调配特殊的土壤配方;我则偷偷掺入灵泉水,试图激活稻种中的特殊基因。
第一茬种子发芽了,但长到一寸高就全部枯死。我们检查了所有条件,发现问题出在水温——雪山融水太冷,幼苗承受不了。
"古籍说'宜高山雪水',但没说必须是冷水。"顾砚之沉思道,"也许应该让水先晒暖?"
第二茬我们改进了灌溉方法,幼苗长势良好,却在抽穗时突然全部倒伏。经检查,是土壤养分失衡所致。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消耗着我们的体力和珍贵的种子。转眼二十天过去,我们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的组合,却连一株完整的金丝米都没培育出来。
"还剩十天。"这天晚上,顾砚之看着所剩无几的种子,声音疲惫,"要不,我去跟父亲谈谈..."
"不!"我打断他,"我们还有机会。"
其实我心里有个疯狂的想法,但一直不敢尝试——在灵泉空间内直接种植金丝米。空间里的生长速度是外界的数倍,而且环境可控。问题是,我从没带活物进去过,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
看着顾砚之憔悴的面容,我下定决心:"我有个办法,但...有点冒险。"
"什么办法?"
我深吸一口气:"还记得你见过的那个'特殊地方'吗?"
他眼睛一亮:"你是说..."
"我可以试着在里面种金丝米。那里环境特殊,也许能满足所有苛刻条件。"
"那还等什么?"他立刻站起来,"需要我做什么?"
我摇摇头:"那里只有我能进去。你...信任我吗?"
顾砚之凝视着我,伸手轻抚我的脸颊:"我信任你,胜过信任我自己。"
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我眼眶发热。在这个世界上,他是第一个完全接受我、信任我的人,即使对我的秘密一无所知。
"给我一天时间。"我握住他的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给你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