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带着英宗的圣旨,快马加鞭赶往北境。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雁门关是北境的门户,一旦失守,狄戎的铁骑就会长驱直入,威胁到整个王朝的安全。
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赵虎终于抵达了雁门关。周勇听说赵虎要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心中十分不满,但看到英宗的圣旨,也只能乖乖交出兵权。
“赵将军,雁门关的情况可不太好啊。”周勇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粮草短缺,军备废弛,士兵们的士气也很低落。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赵虎冷哼一声:“多谢周将军提醒。我会处理好的。”他懒得和周勇废话,直接让人把他看押起来,等待回京受审。
接下来的几天,赵虎对雁门关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他首先清点了粮草和军备,发现情况比周勇说的还要糟糕。粮草只够维持一个月,很多弓箭都已经生锈,铠甲也破旧不堪。
“妈的,周勇这个混蛋,简直是在拿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赵虎气得大骂。
他立刻给卫昭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雁门关的情况,请求尽快调拨粮草和军备。
卫昭收到赵虎的信后,立刻去找谢珩商量。
“情况这么紧急?”谢珩看完信,眉头紧锁,“现在国库空虚,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粮草和军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怎么办?”卫昭急道,“雁门关不能没有粮草和军备啊。一旦狄戎打过来,弟兄们只能拿着木棍去拼了。
谢珩沉思片刻:“我有个办法。可以先从京营调拨一部分粮草和军备给雁门关,解燃眉之急。然后,我再想办法从江南调拨一批粮草过来。至于军备,可以让工部加快打造,尽快送往前线。”
“这能行吗?”卫昭有些担心,“从京营调拨,会不会影响京城的防务?”
“不会。”谢珩说道,“京营的粮草和军备储备还算充足,调拨一部分给雁门关,不会影响京城的防务。而且,我已经让李嵩兼任了漕运总督,他会尽快把江南的粮草运过来的。”
“那就好。”卫昭松了口气,“我这就去安排。”
卫昭立刻下令,从京营调拨了足够雁门关维持三个月的粮草和一批精良的弓箭、铠甲,由亲兵护送,火速送往北境。
与此同时,谢珩也进宫向英宗说明了情况,请求从江南调拨粮草支援北境。英宗立刻准奏,下旨让李嵩尽快组织粮草,通过漕运运往北境。
李嵩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人手,日夜不停地将江南的粮草装上漕船,运往北方。
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北境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狄戎果然按照和定国公的约定,大举进攻雁门关。
赵虎接到消息后,立刻组织士兵们进行抵抗。虽然粮草和军备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和狄戎的铁骑相比,雁门关的守军还是显得有些薄弱。
“弟兄们,雁门关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防线!我们不能让狄戎的铁骑踏过雁门关一步!”赵虎站在城楼上,高声喊道,“为了家国,为了妻儿,跟我冲啊!”
“冲啊!”士兵们被赵虎的激情感染,纷纷拿起武器,奋勇杀敌。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狄戎的铁骑一次次地冲向城门,都被守军顽强地打了回去。城墙下堆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
赵虎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斩杀了一个又一个狄戎士兵。他的身上已经多处受伤,但他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坚守在城楼上。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三天三夜。雁门关的守军已经伤亡惨重,粮草和军备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而狄戎的进攻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赵虎知道,再这样下去,雁门关迟早会失守。他必须想办法突围,向卫昭求援。
“来人!”赵虎喊道。
一个亲兵立刻跑了过来:“将军,有什么吩咐?”
“你立刻带着我的信,突围出去,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卫将军,让他尽快派兵支援。”赵虎说道,“记住,一定要把信送到卫将军手里。”
“是!”亲兵接过信,郑重地说道,“将军放心,我就算是死,也会把信送到的。”
亲兵趁着夜色,悄悄地从城墙的一个缺口爬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赵虎站在城楼上,望着亲兵消失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把信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