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详尽得令人窒息。时间、地点、人物、线索、疑点分析……如同冰冷的解剖刀,一层层剥开那桩早已被遗忘的死亡。
核心信息像淬毒的针,狠狠扎进你的眼睛:
死亡时间: 夏以昼公寓被警方突击搜查并控制后的次日凌晨,约 02:15 - 03:00 之间。
死亡地点: 夏以昼租住的高档小区地下停车场,其私人租赁的固定车位上。
致死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死者被发现时,坐在其停放在车位上的私家车驾驶室内,门窗紧闭,引擎处于怠速运行状态超过三小时。车内检测到极高浓度一氧化碳。现场无打斗痕迹,死者体表无外伤。初步勘查结论:自杀或意外。
报告后面附着详细的现场照片复印件。昏黄的地下停车场灯光,冰冷的金属车身,驾驶室内模糊的人影……还有一张特写:方向盘下方,靠近点火开关的位置,有几道极其细微的、不像是正常使用留下的新鲜划痕。
报告分析部分用冷静的笔触指出重重疑点:
1. 动机缺失: 周明辉在夏以昼案发前已被校方内部调查(涉及多起骚扰女学生投诉),但远未到走投无路地步。其性格懦弱自私,缺乏自杀动机。案发前晚监控显示其行为正常,无异常表现。
2. 死亡地点诡异: 选择在刚刚被警方搜查、处于风暴中心的夏以昼的车位自杀?逻辑不通。且其自有车位在停车场另一端。
3. 关键物证: 方向盘下的细微划痕,经痕迹专家比对,高度疑似某种特殊开锁工具(如汽车解码器或干扰器)强行接入点火线路时造成的。此类工具常被用于高科技盗窃或……伪装车辆事故。
4. 监控疑云: 案发时段,该区域监控录像出现约15分钟的技术性中断(非物理损坏)。中断前画面显示,死者周明辉独自走向自己车位方向。中断后恢复时,其车辆已停在夏以昼车位上,车门紧闭。中断期间发生了什么?谁移动了车辆?谁设置了车内怠速?
5. 关联性指向: 夏以昼被捕时,在其公寓搜出的“收藏品”中,赫然发现多件属于周明辉的私人物品(钢笔、领带夹、甚至一张工作证),并有标注获取时间(均在周明辉死亡日期之后)。这强烈暗示夏以昼在周明辉死后曾进入其住所或办公室窃取物品。夏以昼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报告的最后几页,是技术附录。附着几张模糊的黑白监控截图复印件。其中一张,时间戳显示为案发当晚接近午夜。地点是周明辉所住教师公寓楼的入口。
截图里,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身形瘦高的身影,正低着头快步走进公寓楼大门。帽檐压得很低,完全看不清脸。但那个走路的姿态,那肩背的轮廓线条……
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刺入你的脑海!
夏以昼!
那个身影,像极了夏以昼!时间也对得上!他有作案时间!
报告的分析结论冰冷而残酷:综合现有证据链,夏以昼具有杀害周明辉的重大嫌疑。其动机可能为灭口(周明辉知晓其窥视罪行?)或报复(因周曾骚扰受害者黎薇?)。伪装成自杀现场手法专业,与其计算机技术能力吻合。建议重启调查。
你的手指死死捏着报告的边缘,纸张在指腹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血液似乎冲上了头顶,又在瞬间冻结。周明辉……是夏以昼杀的?
为了你?还是为了掩盖他自己?他最后对你无声的“顶罪”……难道是指这个?他以为警察最终会查到周明辉的案子,所以他提前认了?用陈默的案子掩盖更深的谋杀?
混乱的思绪如同狂暴的漩涡,几乎要将你撕碎。胃里翻江倒海。你猛地合上那份报告,仿佛它烫手一般扔回桌上,大口喘着气,试图平复狂跳的心脏和混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