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二星座不落单
本书标签: 校园  群像 

咖啡厅的小组会

十二星座不落单

周六下午,学校附近一家格调安静的咖啡馆。靠窗的卡座里,温疏棠、姜望溪、蒋临书三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摊着笔记本电脑、平板、厚厚的打印资料和几张写满公式的草稿纸。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醇香和思维的碰撞。

她们正在为一项跨学科研究项目——“人工智能算法在古典音乐情感分析中的应用可能性”进行深入讨论。这个项目融合了蒋临书的计算机算法、姜望溪的数据建模和优化、以及温疏棠的音乐理论和情感美学。

“核心难点在于情感标注的主观性。”姜望溪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模型,“传统机器学习依赖大量标注数据,但音乐情感标签(如‘悲伤’、‘欢快’)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影响。”

“需要引入模糊逻辑和情感维度空间模型。”蒋临书立刻接上,在草稿纸上飞快画出一个多维坐标系,“将情感拆解为‘愉悦度’、‘激活度’、‘张力’等基础维度,用算法分析音乐特征(节奏、和声、音强变化)对这些维度的映射关系……”

“但维度空间模型如何解释音乐中复杂的、混合的、甚至矛盾的情感?”温疏棠提出质疑,她用小勺轻轻搅动着杯中的花果茶,“比如肖邦的夜曲,既有忧郁的底色,又有内在的激情涌动。算法如何捕捉这种‘悲欣交集’的微妙平衡?”

“需要加入上下文分析和非线性关联模型。”蒋临书思考着,“或许可以借鉴深度神经网络对高阶特征的提取能力……”

“神经网络需要海量训练数据,古典音乐高质量标注数据集稀缺。”姜望溪指出瓶颈。

“是否可以先用MIDI数据结合专家标注构建小型高质量数据集?”温疏棠建议,“或者引入迁移学习,利用现成的通用情感识别模型进行微调?”

“迁移学习的领域适应性需要评估……”姜望溪调出相关论文。

“情感维度的权重分配也需要考虑文化差异……”温疏棠补充。

讨论越来越深入,语速越来越快,术语和专业名词在空气中交织碰撞。她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眼神发亮,完全沉浸在思维的激荡中。温疏棠偶尔会用纤细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节奏,仿佛在模拟音乐的律动;姜望溪则不断在平板电脑上调出图表和数据验证;蒋临书则沉浸在自己的草稿演算中,偶尔抬起头,眼神锐利地指出某个逻辑漏洞。

咖啡馆里轻柔的背景音乐仿佛成了遥远的背景音。周围的其他客人偶尔会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三个气质迥异却同样专注的少女,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超越年龄的成熟气场和思维的锋芒,让人无法忽视。

姜望溪看了一眼手表:“讨论时间已超过原定计划15分钟。建议暂停10分钟,补充能量,重启后集中讨论数据获取方案。”她按下计时器。

“同意。”温疏棠放下小勺。

“嗯。”蒋临书头也不抬,还在演算纸上飞快地写着什么。

姜望溪抬手示意服务生,点了三份精致的抹茶慕斯蛋糕和新的饮品。短暂的休息时间,三人没有说话,各自整理着思绪,或者安静地品尝着甜点。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们身上,桌上的资料和草稿纸,无声地记录着这场发生在咖啡香气中的、关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深度对话。

上一章 天文社的守望 十二星座不落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美食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