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满怀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心情翻开墨蓝色剧本的第五页。之前的“修正”和夜色的悸动让她对剧本的指令既期待又带着一丝审视。
制造精神层面的‘共鸣’。目标顾言深对后印象派绘画(尤其梵高)有私人兴趣(非公开信息)。下周六市美术馆将有‘星月夜’主题特展(限时)。提前了解梵高生平及‘星月夜’创作背景、技法特点。在观展时,‘偶然’驻足于‘星月夜’复制品前,自然流露出深刻理解
超越外表与事件的吸引,建立深层次精神连接。展现你丰富的内心世界与艺术修养(即使临时恶补)。注意:见解需自然流露,避免背诵感。”
凌小满松了口气。这次总算没有“意外”和“受伤”,是相对安全的艺术熏陶。她立刻开始恶补梵高,沉浸在那些炽热而痛苦的文字与漩涡般的色彩里。林晓晓也难得没反对:“这个还行,至少不危险。不过……顾言深喜欢梵高?这信息剧本怎么知道的?连他爸妈都未必清楚吧?”
他看着第五步指令,指尖在“梵高”和“星月夜”上轻轻划过。这个信息点非常私密,剧本能知道,本身就印证了他的某些猜测。他翻开黑色笔记本:
“第五步指令分析:核心诉求——精神共鸣。原方案可行,信息点准确(梵高兴趣属实)。风险:其临时准备的理解可能流于表面,若被识破适得其反;且被动等待‘偶遇’效率低。”
变被动为主动邀约。 执行点:下周五放学后。由我主动询问:‘周六是否有空?市美术馆有‘星月夜’特展,据说不错。’ 理由:1. 延续主动性人设;2. 确保‘共鸣’场景必然发生;3. 提升互动层级;4. 观察其真实兴趣与准备程度。预期效果:惊喜度与互动质量大幅提升。”
写下“主动邀约”四个字时,顾言深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这比图书馆的同行更进一步,是一个明确的、指向未来的信号。他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窗外是精心打理却显得空旷冷寂的花园。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是锁屏——一张模糊的、似乎是多年前的星空照片,与梵高无关,却透着相似的孤独感。
周五放学铃声响起,凌小满正收拾书包,心里盘算着明天去美术馆的“偶遇”计划。突然,一道阴影落在她的课桌上。她抬头,呼吸一窒——顾言深站在她桌前!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安静了几分。同学们的目光若有若无地飘过来。
“凌小满。” 他开口,声音依旧清冷,但似乎少了几分平时的疏离,“明天周六有空吗?”
凌小满的心跳瞬间飙到一百八!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傻傻地点头。
剧本修正点核心体现:** 顾言深看着她呆住的样子,嘴角似乎极快地弯了一下,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市美术馆有个‘星月夜’特展,据说不错。要一起去看看吗?” 他直接抛出了邀约,没有任何迂回!
不是“据说你可能感兴趣”,不是“学生会组织”,是“要一起去看看吗?” 直白得让凌小满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剧本里写的“偶遇”呢?修正后……竟然是直接约会邀请?!
“好!有空!我去!” 凌小满几乎是喊出来的,脸瞬间红透,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这反应也太不矜持了!
顾言深似乎被她的激动逗得心情不错,眼底那丝极淡的笑意清晰了些。“嗯。那明天上午十点,美术馆门口见?” 他确认道。
“好!十点!不见不散!” 凌小满忙不迭地点头,感觉幸福的泡泡要把自己淹没了。
顾言深点点头,转身离开。留下凌小满在原地捂着发烫的脸颊,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林晓晓冲过来,一脸八卦:“天呐!他主动约你?!剧本这么神的吗?!”
周六,美术馆。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穹顶洒下。凌小满穿着精心挑选的裙子,提前十分钟就到了,紧张得手心冒汗。顾言深很准时,依旧是简单的白衬衫黑裤,却帅得让她移不开眼。
两人并肩走入展厅。巨大的“星月夜”复制品前,已经围了不少人。漩涡状的星空,燃烧般的丝柏,沉睡的村庄……画作的强烈情感扑面而来。
凌小满深吸一口气,按照“剧本”准备,自然地轻声说:“每次看‘星月夜’,都觉得梵高不是在画风景,是在画他灵魂的躁动和孤独。他给提奥的信里说,‘我试图表达那种可怕的激情’……” 她小心翼翼地观察顾言深的反应。
顾言深没有立刻接话。他凝视着画作,侧脸线条在展厅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沉静,甚至……一丝落寞?过了片刻,他才开口,声音低沉:“‘我们内心燃烧的火焰,无人能窥见其全貌,而外人看到的,不过是一缕烟。’” 他引用的,是梵高另一封更私人信件里的话。
凌小满心头一震!这句话她昨晚也看到了,但觉得太过沉重和私人,没敢引用。他不仅知道,还主动说了出来?而且……他的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感。
“是啊,” 凌小满看着他专注的侧影,心底涌起真实的触动,暂时忘了剧本,“就像这画里的星空,那么绚烂汹涌,但地面上的村庄却睡得那么沉静……强烈的对比,就像他内心和世界的距离。” 这是她恶补后的理解,此刻却带着她自己真实的感受。
顾言深终于转过头看她,深邃的眼眸里映着画作斑斓的色彩,也映着她小小的身影。那眼神不再是图书馆里的冷静评判,也不是运动场上的专业指导,而是一种……找到同类的、带着探究和一丝暖意的凝视。
剧本之外的“失控”: 他忽然问:“你觉得,他画这星空时,是绝望更多,还是希望更多?” 这个问题不在剧本里,也不在他修正的预期中,纯粹是此刻的随性而问。
凌小满愣了一下,认真思考:“都有吧。绝望是底色,但那些疯狂旋转的星星,像不像在绝望里拼命燃烧、试图照亮些什么的希望?” 她指着画中那些最亮的星点。
顾言深的目光顺着她的指尖落在那些星点上,久久没有移开。半晌,他低低地说了一句:“……像。” 声音轻得像叹息。那一刻,凌小满仿佛看到他坚固心防上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透出里面同样渴望被理解的、孤独的灵魂。她的心,为他重重地跳了一下,带着酸涩的柔软。
就在凌小满沉浸在美术馆的心动时,林晓晓的行动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她利用周末,乔装(戴帽子口罩)跟踪了顾家的司机(通过之前打听知道车牌号),发现顾言深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市中心一个高档公寓区。司机将车停在一栋楼下,顾言深独自下车进入。
林晓晓蹲守许久,发现一个气质优雅却面容冷峻、与顾言深有几分相似的中年女子(顾母)从楼内出来,司机恭敬地为其开门。女子上车后并未离开,似乎在等人。
大约半小时后,顾言深从楼内出来。林晓晓立刻举起手机(关闭闪光灯)。只见顾言深走向车子,顾母降下车窗。两人交谈了几句。隔着距离听不清,但林晓晓清晰地看到,顾言深脸上的表情是她从未见过的冰冷疏离,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而顾母的神色也极其公式化,毫无母子间的温情。
顾言深没有上车,只是微微颔首,便转身走向地铁站方向。顾母的车随即离开。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气氛却压抑得让旁观的林晓晓都感到窒息。
林晓晓翻出手机里之前拍到的、顾言深书桌上那个倒扣的相框。一个大胆的猜想形成:那栋公寓,可能不是顾家主要的住所?顾言深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这与他展现出的完美掌控欲和偶尔流露的孤独感,似乎能串联起来。
公寓
顾言深回到那间宽敞却冷清的公寓(并非顾家祖宅,是他独居之所)。他走到书桌前,目光扫过那个倒扣的相框,眼神微暗。他没有开灯,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他翻开黑色笔记本,记录罕见地没有条分缕析:
“第五步修正案执行结果:美术馆邀约达成(成功)。‘星月夜’前互动:其见解有准备痕迹,但……融入真实感受(关于希望与绝望的解读)。效果:良好。
……………
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美术馆里凌小满指着星光时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和她那句“在绝望里拼命燃烧的希望”,反复在他脑海中回放。这种不受控的回想,以及随之而来的、陌生而柔软的情绪,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序”。精密仪器似乎被投入了无法解析的变量,开始发出不稳定的嗡鸣。
凌小满躺在床上,美术馆里的一幕幕在眼前闪回:他主动的邀约、他凝视画作时的落寞侧影、他低沉引用的那句“无人能窥见的火焰”、他问她绝望与希望时认真的眼神、还有她回答后他那个轻得像叹息的“像”字……每一个瞬间都带着电流,让她心尖发颤。
她再次拿出那本墨蓝色剧本,看着第五步关于“精神共鸣”的描述。这一次,她清晰地意识到:剧本促成了开始,但美术馆里那份真实的悸动、那份触及灵魂的短暂共鸣,绝对**不属于**剧本!那是她和顾言深之间,真实流淌的东西!
“顾言深……你心里,也藏着那样一片燃烧的星空吗?” 她喃喃自语,第一次不是因为剧本而心动,而是为那个在星空下显得格外孤独又真实的少年。她对他的好奇,已远远超出了剧本的范畴。
与此同时,林晓晓看着手机里偷拍到的、顾言深与顾母冰冷对峙的照片,又看看书桌上那个倒扣相框的截图,眼神凝重。“顾言深,你完美的外壳下,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你和家里……还有那本诡异的剧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感觉,自己正一步步逼近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真相漩涡。而凌小满的心,似乎已经先一步陷入了那个漩涡的中心。感情的藤蔓缠绕着剧本的丝线,同时也开始触碰顾言深身后那扇紧闭的、布满裂痕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