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夏末的纸飞机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奔赴  青春校园 

第十三章 画室里的颜料

夏末的纸飞机

四月的风带着暖意,吹得画室窗外的紫藤萝开得正盛。苏槿时抱着一摞美术作业往画室走,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松节油的味道,混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里发静。

温知夏正坐在画架前调色,许望舒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支画笔,指尖轻轻点在她的手背上:“这里的蓝色再加点白,会更像天空。”

温知夏的脸瞬间红了,画笔在调色盘里转了转,调出一抹柔和的浅蓝。许望舒看着她的侧脸,嘴角弯了弯,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

“你们也来交作业?”苏槿时把作业放在讲台上,笑着问。

“嗯,”温知夏赶紧转过身,手里的画笔差点掉在地上,“许望舒帮我改了改构图,老师说这样能拿高分。”

许望舒没说话,只是把温知夏掉在地上的橡皮捡起来,轻轻放在她的画架上。苏槿时看着他们,突然想起上周在图书馆看到的画面——温知夏把自己画的许望舒肖像藏在画夹里,被许望舒不小心翻到,两人的脸都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交完作业往回走,在走廊里碰到了沈念。他手里拿着个画框,用红布盖着,看到苏槿时,神秘兮兮地笑了笑:“给夏栀的惊喜,她不是一直想要幅星空画吗?”

“挺用心的。”苏槿时笑着说。

“那是,”沈念挠挠头,“为了画这个,我请教了许望舒好几天,手都快废了。”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对了,陆清淮让我问你,物理竞赛的模拟题做了吗?他说有几道题想跟你讨论。”

“还没做完,晚上去图书馆做。”苏槿时说。

“行,我告诉他。”沈念挥挥手,抱着画框往(4)班跑,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晚自习前的图书馆格外安静。苏槿时刚坐下,陆清淮就来了,手里拿着一摞竞赛题,额头上还带着点薄汗,应该是刚从操场回来。

“这道题的磁场方向,我有点搞不懂。”他把题推到苏槿时面前,指尖在图上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苏槿时接过题,认真地看了起来。阳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暖融融的,像春天的温度。她讲题时语速很慢,陆清淮听得很认真,偶尔抬头看她,眼里的光亮像落了星星。

“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着,“你讲的比老师清楚多了。”

“夸张了。”苏槿时的脸热了起来,把自己整理的错题集递给他,“这里面有几道类似的题,你看看。”

他接过去,小心翼翼地翻开,像对待什么珍贵的东西。错题集里夹着张小小的书签,是苏槿时用干花做的,上面还带着淡淡的香味。

“很漂亮。”他说。

“随手做的。”苏槿时低下头,假装看书,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闭馆时,陆清淮帮苏槿时把书装进书包,手指不小心碰到她的指尖,像有电流窜过。两人并肩往教学楼走,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交叠在一起。

“下周的物理竞赛动员大会,老师让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陆清淮突然说。

“我?”苏槿时愣了愣,“我不行吧,成绩又不是最好的。”

“你进步很大,老师说你很有潜力。”陆清淮看着她,眼神很认真,“我觉得你可以。”

月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下颌线的轮廓照得格外清晰。苏槿时看着他,突然想起刚开学时,他那支断了帽的笔,还有他画在自己笔记本上的简笔画,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浸得软软的。

“那我试试。”她说。

“我相信你。”陆清淮笑了,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

走到教学楼门口,看到江逾白和阮听站在路灯下。江逾白正给阮听讲题,手指在书本上轻轻点着,阮听听得很认真,偶尔抬头看他,眼里的温柔藏都藏不住。路灯的光晕在他们周围散开,像个小小的保护罩,把全世界的喧嚣都隔绝在外。

“他们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苏槿时说。

“嗯,江逾白说,阮听的生物竞赛笔记做得特别好,他借来看了,学到了很多。”陆清淮说,“他还说,等竞赛结束,就约阮听去看画展。”

苏槿时想起温知夏和许望舒在画室的样子,想起沈念给夏栀准备的星空画,突然觉得,这个春天好像格外美好,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传递着心意,像画室里的颜料,虽然各自不同,却能调出最温柔的色彩。

“我先回去了。”苏槿时停下脚步,看着陆清淮。

“嗯,早点休息。”他说,“发言稿要是有不懂的,可以问我。”

“好。”苏槿时点点头,转身往(2)班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云朵。她回头望了一眼,陆清淮还站在原地,月光落在他身上,像镀了层银,好看得像幅画。

作者这里说明一下:陆清淮虽是物理学霸,但他向苏槿时请教并非因为“不会”,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靠近。

作者 他在物理领域确实天赋突出,解题思路清晰,甚至能帮苏槿时攻克难题。但这段情节里,他挑的“磁场方向”问题,更像是特意找的、苏槿时近期刚弄懂的题型——或许是之前听她提过对这类题有心得,或许是他早就看出她在这部分下了功夫。

作者 他把题推过去时,指尖画的小问号带着点刻意的“示弱”,更像是在创造一个让她“发光”的机会。听她讲题时专注的眼神、恍然大悟的反应,都是顺着她的思路在回应,既维护了她的成就感,又自然地拉近了距离。

作者 对他而言,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请教”,而是借着一道题的由头,多一点和她并肩讨论的时间,多一次看她认真模样的机会。这种带着小心思的互动,比直白的靠近更符合他内敛的性格,也让这份双向奔赴的心意,藏在题目的字里行间,慢慢发酵。

上一章 第十二章 课桌上的刻痕 夏末的纸飞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四章 竞赛名单旁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