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模考成绩公布那天,公告栏前的人群比往常更拥挤。苏槿时挤在后排,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在理科排名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比上次前进了十五名,物理单科成绩排在年级前十。她的目光往下移,陆清淮的名字稳稳地停在年级第三,物理一栏是鲜红的满分。
“进步很大啊。”陆清淮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手里拿着两张打印好的志愿填报指南,指尖在某所师范大学的物理专业上折了道浅痕,“你看这个,去年的录取线比你现在的分数低十分,很有把握。”
苏槿时接过指南,指尖触到他折过的痕迹,纸面还带着点温热。她低头翻看着,看到指南里夹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写着几所备选学校的代码和专业名称,每个选项后面都标了“保底”“稳妥”“冲刺”的字样,字迹是他特有的工整。
两人往教学楼走,路过操场时,看到沈念正在投篮。他刚从上海复试回来,黑色运动服上还沾着旅途的风尘,却立刻就扎进了训练里。夏栀坐在看台上,手里拿着沈念的复试成绩单,时不时冲他喊“加油”,声音清亮得像春日的风铃。
“沈念的复试过了,”陆清淮说,“体育大学的老师说,只要他文化课过线,就能直接录取。”
苏槿时点点头,看着沈念投进一个三分球后,转身冲夏栀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夏栀的脸上立刻绽开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分发了志愿预填表。苏槿时拿着笔,犹豫着在第一志愿那栏写下师范大学的名字,笔尖刚落下,就看到陆清淮也在填同样的学校。他抬头时正好对上她的目光,耳尖微微泛红,又很快低头继续写,嘴角却悄悄勾着。
温知夏和许望舒坐在前排,两人的志愿表上都填着中央美术学院。温知夏的笔尖在专业栏上顿了顿,转头问许望舒:“你觉得油画系和版画系哪个更好?”
“你喜欢哪个就报哪个,”许望舒轻声说,“不管你选什么,我都跟你一起。”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温知夏的志愿表,在油画系那栏画了个小小的圈,“这个适合你,你的色彩感很好。”
温知夏的脸颊瞬间红了,低头在专业栏上写下“油画系”,字迹比平时更用力,像是在确认某种心意。
江逾白和阮听坐在旁边,两人的志愿表上都填着本地的师范大学。阮听的生物教育专业和江逾白的数学教育专业在同一个学院,她指着课程表说:“你看,我们有两门公共课是一起上的,以后可以一起去上课。”
江逾白点点头,把自己的志愿表往她那边挪了挪,方便她参考:“我查了,这个学院的宿舍离教学楼很近,不用早起赶课。”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食堂的三楼有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每天都有。”
阮听的眼睛亮了亮,低头在志愿表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在记录这个关于未来的小约定。
晚自习时,教室里安静得只剩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苏槿时把填好的志愿预填表放在桌角,陆清淮悄悄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周末我们去师范大学看看吧,提前熟悉一下环境。”
她抬头看他,他正低头假装做题,耳尖还带着未褪的红色。苏槿时在纸条上写“好”,折成小方块递回去,指尖碰到他的手心,又很快缩回来,只剩下指尖残留的温度。
闭校时,夜色已经漫过校园。陆清淮帮苏槿时提着书包,两人走在安静的小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交叠在一起。路过校门口的文具店时,陆清淮停下脚步,进去买了两支同款的笔,一支递给苏槿时:“高考的时候用,一起加油。”
笔身是淡蓝色的,和他们志愿表上的学校名称颜色一样。苏槿时接过,握在手里刚好合适,笔帽上还刻着小小的星星图案,在路灯下闪着细弱的光。
走到小区门口,陆清淮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小的信封,递给她:“里面是我整理的高考注意事项,还有必备的文具清单,你看看有没有漏的。”
信封上贴着张小小的邮票,上面印着师范大学的校门图案。苏槿时接过,指尖捏着信封边缘,能感受到里面纸张的厚度,像他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心意。
“回去早点休息,”陆清淮说,“别熬夜刷题,注意身体。”
“你也是。”苏槿时点点头,看着他转身走进夜色里,黑色的背影渐渐融入路灯的光晕中。她低头看着手里的笔和信封,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志愿表,心里满是踏实——未来的路已经清晰地铺在眼前,而她知道,会有一个人陪着她,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