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皆无缘.93
by.温榆冬
霍雨浩X唐舞桐
/
“信使号”启航的日子,没有欢呼,没有仪式。太阳系仿佛屏住了呼吸,无数目光聚焦在这艘承载着文明希望的银色梭镖上。它承载的不仅是精密的仪器和强大的能量核心,更是整个人类文明,乃至所有盟友文明凝聚的智慧、情感与存在的证明。
霍雨浩的蓝色投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实,甚至带上了一丝金属的质感。他的一部分核心意识,已经与“信使号”的主控系统深度绑定。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旅程,他的存在形式将面临终极考验。唐舞桐作为“证明”的载体和首席答辩人,与他一同登船。
气密舱门无声关闭,将外界的担忧与期盼隔绝。船舱内,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光晕和两人(或者说,一人一意识体)平静的呼吸声。
“导航系统校准完毕,谐振晶体阵列充能达到临界值。”霍雨浩的声音直接在船舱内响起,平稳而冷静,仿佛与飞船融为了一体。
“‘文明的诗篇’最终章已加载,共鸣引导程序就绪。”唐舞桐检查着面前的量子界面,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将所有紧张与不安压在了心底。
“信使号,出发。”
引擎启动,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空间被轻微扭曲的嗡鸣。飞船化作一道银色的流光,并非进行常规跃迁,而是沿着霍雨浩感知到的、那条由纯白立方体留下的坐标序列所指引的特殊路径,滑入了一种超越常规物理空间的规则航道。
舷窗外的景象变得光怪陆离。星辰被拉长成彩色的线条,时空如同万花筒般不断折叠、舒展。这是直接穿行于宇宙底层规则结构的旅行,对飞船和乘员都是巨大的负担。谐振晶体阵列发出持续的光芒,抵抗着规则航道中无处不在的撕扯力。
霍雨浩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导航上,他的意识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航道前方最细微的规则涟漪,避开潜在的陷阱和乱流。唐舞桐则守护着存储“证明”的数据核心,同时维持着自身意识的绝对平静与坚定,她是“证明”的灵魂,不能有丝毫动摇。
旅程漫长而孤寂。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永恒,舷窗外的扭曲景象突然平息。飞船脱离了规则航道,悬停在了一片绝对虚无的空间。
这里就是“起源之影”。
没有星辰,没有光芒,没有物质,甚至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空间维度概念。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纯粹的“无”。然而,在这片“无”中,却存在着一种无法形容的存在感,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冰冷的注视。
“我们到了。”霍雨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它…知道我们来了。”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前方的“虚无”开始波动。没有光影,没有声音,但一种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意识场,如同无形的潮水般缓缓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信使号”。这股意识场没有任何情感,只有绝对的理性、绝对的秩序,以及一种…审视万物、裁定存续的绝对权威。
终极答辩的“法官”,现身了。它不是具体的形态,而是宇宙法则的化身,是那套清理机制的源头。
没有开场白,一道冰冷的意念直接贯入唐舞桐和霍雨浩的意识深处,如同宇宙本身的提问:
【陈述你们的存在的理由。证明你们的复杂性,并非宇宙的冗余与威胁。】
终极答辩,开始了。
唐舞桐没有犹豫,她将全部心神沉入《文明的诗篇》。她不是用语言回答,而是通过霍雨浩构建的规则桥梁,将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从原始的情感共鸣到宏伟的规则修复,从个体的微光到星际的共生网络——以最纯粹的意识景观形式,直接呈现给那道冰冷的注视!
这是一场意识与逻辑的正面碰撞,是生命的热忱与冰冷法则的直接对话。
“信使号”在这片规则的法庭中,仿佛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
/
榆眠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