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食堂的年终聚餐喧嚣散去,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佳肴的香气和队友们热烈的余温。翌日清晨,北京十一中国际部校园内,初冬的寒意被初升的阳光驱散了几分,高大的银杏树只剩下枝桠指向澄澈的蓝天,偶尔有几片倔强的金叶在风中摇曳。
精英传奇一班教室,暖气开得很足,弥漫着新学期的书卷气和淡淡的咖啡香(有些学生习惯带咖啡提神)。同学们陆续到来,低声交谈着寒假见闻或新学期的计划。赵南玉和宗麟羽已经坐在了靠窗那组的老位置,赵南玉正安静地翻看着一本英文法律期刊,宗麟羽则在平板电脑上浏览着最新的全球经济分析报告。
教室门被推开。三个穿着深灰色十一中定制西装校服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正是樊振东、吴越和林高远。三人身形挺拔,气质迥异却同样引人注目。樊振东肩宽背厚,带着运动员特有的力量感;吴越清瘦儒雅,镜片后的目光平和;林高远则显得精干灵动,眼神里带着好奇和一丝初来乍到的腼腆。
他们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三颗石子。
“哇!是樊振东!”
“吴越!他们回来了!”
“那个是林高远吧?刚进国家一队的!”
“波兰公开赛冠军!全运会亚军季军!亚锦赛冠军!”
“太帅了!真人比电视上还精神!”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门口三人身上。男生们带着敬佩和羡慕,女生们则难掩兴奋和欣赏。樊振东和吴越在开学典礼上的惊艳亮相早已成为校园传奇,加上他们过去一年在乒坛取得的耀眼战绩(波兰公开赛冠军吴越、最年轻巡回赛冠军、全运会男单亚军樊振东、季军吴越、男双冠军、亚锦赛团体冠军主力),此刻回归校园,自然引起轰动。林高远作为新晋国手,也自带光环。
樊振东似乎对这种关注习以为常,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目光平静地扫过教室,很快锁定了窗边的赵南玉。吴越推了推眼镜,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则落在了宗麟羽身上。林高远则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着头。
三人没有停留,径直走向座位区。樊振东很自然地走到赵南玉旁边的空位,拉开椅子坐下。吴越则走到宗麟羽旁边的空位坐下。林高远看了看,选择了樊振东身后一排的空位坐下。
“早。”樊振东放下书包,对旁边的赵南玉低声说。
“早。”赵南玉合上期刊,转头看他,眼神平静,“回来了?”
“嗯。”樊振东应了一声,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
“早。”吴越也对宗麟羽轻声问候。
宗麟羽的目光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看向吴越,微微颔首:“早。”她的声音清冷依旧,但眼神里似乎有一丝极淡的波动。
林高远坐下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精英班级和周围的同学。
“给大家介绍一下,”班主任陈老师适时开口,声音温和但带着权威,“樊振东和吴越同学结束国家队的阶段性训练和比赛任务,今天正式归队上课。同时,我们班也迎来一位新同学,林高远同学,他也是国家乒乓球队的队员,以后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
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比刚才更加真诚和持久。樊振东、吴越、林高远站起身,微微欠身致意。
“好了,准备上课。”陈老师示意大家安静。
上午的课程紧凑而高效。国际部的课程深度和广度远超普通高中,全英文授课的环境更是挑战。樊振东和吴越虽然长期在外训练比赛,但基础扎实,加上平时从未放松文化课学习(通过线上课程和自学),很快便跟上了节奏。樊振东听课专注,笔记记得飞快而工整。吴越则显得更从容,偶尔推推眼镜,在书上做些批注。林高远虽然刚转来,但显然也做了充分准备,努力适应着新的教学方式和节奏。赵南玉和宗麟羽一如既往地沉稳,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展现出深厚的学术素养。
课间休息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不少同学围到樊振东、吴越、林高远身边,好奇地询问着国家队训练、比赛的经历,以及那些他们从新闻里看到的精彩瞬间。
“东哥,波兰公开赛决赛打吴越哥那场太精彩了!最后那个球你怎么想的?”
“越哥,拿到巡回赛冠军什么感觉?是不是特别激动?”
“高远哥,进国家一队压力大吗?跟马龙张继科他们训练什么感觉?”
樊振东话不多,回答简洁:“正常打。感觉还好。”吴越则微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分享一些不涉及战术细节的趣事和感受。林高远比较健谈,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国家队的氛围和老大哥们的指导。
趁着人少些的空档,樊振东侧过身,对赵南玉说:“这次出去比赛,看到几本新的法律期刊,感觉你会感兴趣,回头拿给你。”
“好。”赵南玉点头,“谢谢。”
吴越也转向宗麟羽:“上次你提到的那个新兴市场分析报告,我让家里收集了一些更前沿的内部资料,晚点发你邮箱。”
宗麟羽看了他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嗯。多谢。”
樊振东想起身后的林高远,转过身介绍:“高远,这是赵南玉,宗麟羽。”他指了指旁边的两位女生。
吴越也补充道:“南玉和麟羽是我们同学,也是很好的朋友。”
林高远连忙站起来,礼貌地打招呼:“你们好,我是林高远。”
赵南玉和宗麟羽也微微颔首:“你好,林高远同学。”
赵南玉接着说:“恭喜你们,过去一年成绩斐然。”
宗麟羽也淡淡地补充:“很出色。”
林高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谢谢!跟东哥和越哥比还差得远呢。”
短暂的课间休息结束,铃声再次响起,众人回到座位。
下午,是期末考试。精英传奇一班的期末考试向来以难度大、范围广、要求高著称。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试卷的轻响。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深色的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樊振东眉头微蹙,专注地审题、计算、书写。他的字迹刚劲有力,解题思路清晰,尤其在逻辑推理和需要空间想象力的题目上表现出色。遇到复杂的物理或数学大题,他习惯性地用笔轻轻点着下巴,眼神沉静,片刻后便落笔如飞。
吴越则显得更加从容。他推了推眼镜,目光在试卷上快速扫过,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似乎在脑中构建着模型。他的答题过程流畅,步骤清晰,字迹清秀工整,透着一股书卷气。在需要长篇论述的社科类题目上,他的分析条理分明,引经据典,显示出深厚的知识储备。
林高远也全神贯注。他做题速度很快,遇到难题时会习惯性地咬一下笔帽,然后迅速在草稿纸上演算。他的优势在于反应敏捷,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虽然在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拔高题上稍显吃力,但整体发挥稳定。
赵南玉和宗麟羽依旧是考场上的焦点。赵南玉神情专注而冷静,答题速度不快不慢,每一个答案都仿佛经过精密计算,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尤其是在法律相关选修题的案例分析上,她的论述精准、犀利,直指核心。宗麟羽则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冷静,笔尖在试卷上优雅地移动,字迹清晰有力。她的强项在经济分析和战略推演类题目,分析框架宏大,数据运用娴熟,结论往往一针见血。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如释重负,交卷后三三两两讨论着题目。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过后的松弛感。
几天后,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立在教学楼大厅,滚动播放着各年级排名。
精英传奇一班 - 高二年级期末总排名:
1. 赵南玉
2. 宗麟羽
3. [某学霸A]
4. [某学霸B]
5. [某学霸C]
6. 吴越
7. 樊振东
8. [某学霸D]
9. 林高远
10. [某学霸E]
看到排名,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赵南玉和宗麟羽占据前二,无人意外。但樊振东年级第七、吴越年级第六、林高远年级第九的成绩,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要知道,他们可是长期在外训练比赛,缺课近半学期!这份成绩单,比他们在乒乓球场上拿到的任何奖牌都更能证明他们的天赋和努力!
“我的天!第六第七第九?他们还是人吗?”
“一边拿世界冠军,一边考年级前十?这怎么做到的?”
“太强了!文武双全啊!”
“佩服!五体投地!”
樊振东看着排名,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看到自己名字在赵南玉下面不远时,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下。吴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林高远则兴奋地握了握拳,显然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赵南玉和宗麟羽也看到了排名,宗麟羽嘴角微扬,赵南玉则对樊振东轻轻点了点头。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涌出教室。
“东哥,越哥,高远,恭喜啊!考得太牛了!”有同学路过时祝贺道。
“谢谢。”三人笑着回应。
吴越走到樊振东、赵南玉、宗麟羽和林高远身边,说道:“我爸知道你们考得好,也为了庆祝我们比赛回来,想请大家一起吃个饭。晚上有空吗?”
赵南玉和宗麟羽对视一眼,点点头。
樊振东:“好。”
林高远有些意外,但很快答应:“好啊!谢谢越哥!”
五人一起走出校门。校门口,一辆黑色的奥迪A6L(顶配,低调沉稳)静静地停在路边。司机是一位穿着深色夹克、身姿笔挺的中年人,看到吴越出来,立刻下车拉开了后座车门。
“吴少。”司机恭敬地称呼。
“李叔,辛苦。”吴越点点头,示意大家上车。
车内空间宽敞,真皮座椅舒适,内饰做工精良,散发着淡淡的皮革和木纹清香。五人坐进去并不拥挤。车子平稳启动,汇入傍晚的车流。
林高远看着窗外逐渐变化的街景,当车子驶入一个环境清幽、门口有武警站岗的机关大院时,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越哥,这地方……吴叔叔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没等吴越回答,坐在旁边的樊振东开口,声音平稳:“吴叔叔是海淀区区长。”
“区长?!”林高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虽然家境优渥(父亲是著名企业家),但区长这个级别的实权官员,还是让他感到一丝震撼。他不由得重新打量了一下身边的吴越和这辆低调的车。
车子在一栋外观朴素但透着庄重感的六层住宅楼前停下。楼前有小花园,环境整洁安静。吴越带着大家上楼,来到位于三楼的一套公寓。
门打开,一位穿着居家便服、气质儒雅沉稳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正是吴时穆区长。
“爸,我们回来了。”吴越说。
“吴叔叔好!”樊振东、赵南玉、宗麟羽、林高远齐声问候。
“好好好!快进来!外面冷!”吴时穆热情地将大家迎进屋。
公寓面积不小,装修风格是典型的中式现代风格,低调内敛,用料考究。深色的实木家具,米色的墙面,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画,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一些有年代感的奖杯、纪念品。客厅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机关大院内静谧的夜景。
“随便坐,别客气,就当自己家。”吴时穆招呼着,“小越妈妈部队有事,今晚回不来,就我们几个。”
保姆阿姨端上热茶和水果。五人围着客厅的茶几坐下。吴时穆没有坐在主位,而是搬了张椅子坐在旁边,显得很随和。
“听小越说,你们期末考得都非常好!南玉第一,麟羽第二,小越第六,振东第七,高远第九!了不起啊!”吴时穆笑着夸赞,“特别是振东、小越和高远,一边要承受那么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压力,一边还能把学业抓得这么好,这份毅力和能力,吴叔叔真心佩服!”
“吴叔叔过奖了。”樊振东谦逊地说。
“主要是平时基础打得牢,还有线上课程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吴越补充道。
林高远也连忙说:“是啊是啊,我们队里也强调文化学习。”
赵南玉和宗麟羽则安静地听着。
“我听小越说,南玉以后想当律师?目标是哈佛法学院?”吴时穆看向赵南玉。
“是的,吴叔叔。”赵南玉点头。
“好志向!维护公平正义,责任重大。你王阿姨(王研华法官)就是你的榜样。”吴时穆赞许道,又看向宗麟羽,“麟羽是要继承宗总的商业帝国,进军哈佛商学院?”
宗麟羽微微颔首:“是的,吴叔叔。”
“巾帼不让须眉!宗总有你这样的接班人,是他的福气。”吴时穆笑道,“振东和小越,你们的目标是世界冠军,大满贯?”
樊振东和吴越对视一眼,同时点头:“是!”
“好!有目标,有冲劲!”吴时穆的目光最后落在林高远身上,“高远也是,进了国家一队,前途无量!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真是了不得!”
大家聊着学业、未来的规划,也聊了些轻松的话题,比如学校的趣事、北京的变化。吴时穆谈吐风趣,见识广博,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更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他分享了一些工作上的见闻(不涉密),也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气氛融洽而温馨。
晚餐是家常菜,但做得非常精致可口,显然是用了心思。席间,吴时穆举杯:“来,吴叔叔敬你们一杯!祝你们学业进步,球技更上一层楼,前程似锦!”
“谢谢吴叔叔!”五人举杯(饮料)相碰。
饭后,大家移步客厅喝茶。吴时穆起身,从书房拿出几个包装精美的礼盒。
“一点小礼物,算是吴叔叔祝贺你们取得好成绩,也欢迎你们常来玩。”吴时穆将礼物分别递给四人。
给樊振东的:是一个深蓝色的长条形盒子,打开一看,是一支做工精良的万宝龙钢笔,笔身线条硬朗,笔帽顶端镶嵌着金属五角星,低调而大气。
给赵南玉的:是一套精装版的《英美法经典案例评析》(英文原版),烫金的封面显得厚重而专业。
给宗麟羽的:是一套限量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与战略分析报告》选集,由权威机构发布,市面上很难买到。
给林高远的:是一个精致的紫砂茶壶,壶身刻着“天道酬勤”四个字,古朴雅致。
礼物不算特别贵重,但都非常用心,契合每个人的特点和追求。
“谢谢吴叔叔!”四人接过礼物,真诚地道谢。
夜色渐深。司机李叔已经在楼下等候。吴时穆亲自将五人送到楼下。
“路上小心。有空常来玩。”吴时穆站在车边,温和地叮嘱。
“谢谢吴叔叔!您也早点休息。”五人再次道谢。
黑色的奥迪A6L驶出机关大院,汇入城市的璀璨灯火。车内,五人安静地坐着,手里拿着各自的礼物。车窗外,北京的冬夜流光溢彩,映照着五张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