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的深秋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几场寒流过后,梧桐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刺向铅灰色的天空。高三的氛围如同这天气,日益凝重压抑。期中考试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教室里弥漫着无声的硝烟。
姜雨晴盯着面前摊开的物理模拟卷,眉头紧锁。最后一道电磁感应综合大题像一团乱麻,无论她如何尝试,得出的答案总与标准结果相差甚远。公式在脑海中打架,思路像走进了死胡同。一股熟悉的、带着自我怀疑的烦躁感涌了上来,让她忍不住用笔尖狠狠戳了戳草稿纸。
物理,始终是她理科王冠上那颗摇摇欲坠的宝石。
“卡壳了?”旁边传来周屿安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慵懒沙哑。他不知何时醒了,正支着下巴,侧头看着她,琥珀色的眼眸里还残留着一丝惺忪,却清晰地映着她试卷上那片刺眼的空白。
姜雨晴有些窘迫,下意识地想用胳膊盖住卷子:“没……就是有点难。” 她不想在他面前显得太笨拙,尤其是在……在他展现过那么耀眼的辩才和……隐藏的数学才华之后。
周屿安没说什么,只是很自然地伸出手,修长的手指点了点她草稿纸上某个推导步骤:“这里,洛伦兹力方向判断反了。粒子带正电,垂直射入磁场,根据左手定则,应该是……” 他拿过她的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画了个简洁的示意图,标注好方向,“力是向这个方向的,所以偏转轨迹应该是这样。”
他的讲解清晰直接,没有多余的废话,却精准地戳中了她思路的盲点。那点微妙的窘迫瞬间被豁然开朗的惊喜取代。姜雨晴看着他在自己凌乱的草稿上画出的清晰轨迹,再看看自己之前的错误推导,脸颊微微发烫,但更多的是感激。
“谢……谢谢。”她小声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雀跃。
“客气。”周屿安收回手,懒懒地打了个哈欠,又趴回了桌上,仿佛刚才只是随手帮了个微不足道的小忙。但他闭眼前,目光扫过她因为解出难题而微微亮起的眼睛,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物理带来的阴霾似乎被这个小插曲驱散了一些。然而,期中考试的压力却如影随形。
考试前一周的自习课,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姜雨晴正埋头与化学方程式鏖战,一个温热的、带着纸盒特有触感的东西,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
她诧异地抬头。
周屿安正若无其事地看着自己的英语单词书,仿佛什么都没做。但她的桌角,赫然多了一盒**草莓味**的盒装牛奶。
姜雨晴愣住了。草莓味……是她最喜欢的口味。他怎么知道?
“咳,”周屿安依旧没看她,目光停留在单词书上,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不自然的随意,“便利店买一送一,多了一盒。”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喝点甜的,脑子转得快。”
姜雨晴看着那盒粉色的牛奶,又看看他故作镇定的侧脸,心尖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泛起一阵微麻的痒意。那点因为考试而绷紧的神经,莫名地松弛了一丝。她没有拒绝,轻轻拿起牛奶,指尖感受到纸盒的温热。“……谢谢。” 声音比刚才更轻,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柔软。
第二天,她的桌角出现的是巧克力味的牛奶。
第三天,是原味的。
没有解释,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每天清晨或午休后,悄然出现在桌角的一盒温热牛奶,口味每天不同,却总能精准地避开她不喜欢的口味。
这种无声的、带着点笨拙的关怀,像冬日里一缕细微却持续不断的暖阳,悄无声息地融化了姜雨晴心防上最后一点坚冰。她不再拒绝,只是每次拿起牛奶时,会忍不住偷偷看一眼旁边那个或做题、或补眠的身影。心底某个角落,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滋长,带着草莓的甜,巧克力的醇,和原味的踏实。
期中考试如约而至,又在一片哀嚎和叹息中落幕。
成绩公布那天,李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脸上的表情比窗外的天气还要阴沉。当念到姜雨晴的名字和紧随其后的物理分数时,姜雨晴的心沉到了谷底——比她预估的还要低,甚至拖累了她的年级排名。
下课铃响,教室里一片嘈杂,对答案的、抱怨的、庆幸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姜雨晴却像被抽干了力气,默默地坐在位置上,盯着试卷上那个刺眼的红色分数,眼眶微微发酸。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物理却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一次考试而已。” 旁边传来周屿安的声音,不再是平时的慵懒或戏谑,而是带着一种难得的温和与沉稳。
姜雨晴没抬头,只是闷闷地说:“你说得轻巧……” 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鼻音。
周屿安沉默了一下,然后,姜雨晴感觉自己的椅子被轻轻踢了一下。她诧异地抬头看他。
“喂,”周屿安看着她微红的眼眶,琥珀色的眼眸里没有嘲笑,只有一种近乎坦然的平静,“知道我高一第一次物理月考考多少分吗?”
姜雨晴摇摇头。
“38。”他平静地吐出这个数字,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满分100。”
姜雨晴愕然地睁大了眼睛。38?那个在她眼中解题思路天马行空、逻辑缜密的周屿安?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自嘲的笑,眼神却看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后来……”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后来想明白了。考试这东西,就是检测你哪里没学好。怕的不是分数低,而是被分数吓倒,不敢再往前走。”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她,眼神认真而专注:“压力大的时候,别总想着‘完了完了’,试着想想……嗯,比如,考完试就能去吃顿好的?或者,周末能睡个懒觉?” 他试图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开解她,虽然听起来有点笨拙。
“或者……想想你解出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时的感觉?”他补充道,琥珀色的眼眸里带着点鼓励的笑意,“那种‘柳暗花明’的爽快感。把考试当成一道大题,拆解它,而不是被它吓住。”
他低沉温和的声音,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姜雨晴冰冷沮丧的心田。他分享的“38分”经历,没有高高在上的安慰,只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一种近乎朴素的坚韧。看着他专注而温和的眼神,姜雨晴心里的委屈和失落奇迹般地消散了大半。她吸了吸鼻子,小声问:“那……你后来物理怎么上去的?”
“死磕呗。”周屿安耸耸肩,又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但眼神里带着光,“一章一章过,一道题一道题磨。错题本写满了三本。后来发现,物理这玩意,其实挺有意思的,跟解谜一样。” 他指了指她手里的物理卷子,“你这张卷子,错误点很集中,主要就是电磁场和力电综合这块薄弱。回去把错题吃透,把相关知识点再捋一遍,下次肯定能行。”
他的话语笃定而充满力量,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姜雨晴看着他,心底最后那点阴霾也仿佛被驱散了。她用力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嗯!”
***
期中考试的风波过后,李老师为了“优化学习氛围,促进互助效率”,宣布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座位调整。当新的座位表贴出来时,姜雨晴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和周屿安的名字,依旧紧紧挨在一起,只是从靠窗的第三排,换到了教室正中央的第四排。距离讲台更近,也意味着在老师的眼皮底下。
更让她心跳加速的是,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同桌,而是被分在了同一个**四人学习小组**!小组长是学习委员陈默,组员是她、周屿安,以及……苏一。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上课坐在一起,课间讨论、小组作业、甚至自习课,都会有更多、更紧密的交集。
当姜雨晴抱着书本在新的位置坐下时,周屿安已经坐在了她旁边。他正低头整理着桌洞,侧脸在教室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清晰而柔和。似乎是感觉到她的目光,他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眸看向她,里面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仿佛在说:“看吧,缘分未尽。”
姜雨晴的心跳又不争气地快了起来,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书本。
“嗨,晴晴!周大神!”苏一活力十足的声音响起,她拉着有些腼腆的陈默在小组另外两个位置坐下,“以后咱们就是‘铁四角’啦!多多指教!”她朝周屿安挤挤眼,又促狭地看向姜雨晴。
小组学习开始了。讨论一道数学难题时,陈默思路严谨但稍显刻板,苏一思维活跃但容易跑偏。姜雨晴正努力将大家的思路拉回正轨,却听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周屿安淡淡开口:“其实,可以试试换元法,把这里设成t……” 他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个简洁的式子,瞬间打通了关键节点。
“哇!大神就是大神!”苏一夸张地赞叹。
陈默也佩服地点点头:“这个思路确实更优。”
姜雨晴看着草稿纸上他那遒劲有力的字迹和精妙的解法,再看看他近在咫尺的、带着点小得意的侧脸,一种奇异的、暖暖的感觉充盈在心间。小组讨论似乎不再是一项任务,而变成了一种……带着期待的共同经历。
课间休息,周屿安被苏一缠着问辩论技巧。姜雨晴起身去接水,回来时,发现周屿安正趴在桌上,似乎睡着了。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柔软的发顶和一小片光洁的额头上。他的呼吸很轻,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倦意,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小片阴影,安静得像一幅画。
姜雨晴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坐回座位,生怕吵醒他。她看着他安静的睡颜,想起他在辩论场上的锋芒毕露,在喂猫时的温柔耐心,在解物理题时的沉稳笃定,在安慰她时笨拙又真诚的话语……还有那每天准时出现在桌角的不同口味的牛奶。
点点滴滴,如同冬日里细碎的暖阳,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来,将她整颗心都烘得暖洋洋、软绵绵的。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越来越期待每天清晨踏入教室的那一刻。期待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期待那盒不同口味的牛奶,期待他偶尔的“灵光一闪”,甚至期待他懒洋洋趴在桌上补觉的样子。
这种期待,像一颗被暖阳唤醒的种子,在她心底悄然破土,舒展枝叶,带着一种陌生而甜蜜的悸动。
冬日的寒气依旧料峭,但属于少女心事的春天,似乎已在悄然降临。只是那倚在廊柱上疲惫的身影,保温杯里苦涩的药味,以及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淡淡倦意,依旧如同阳光下的薄冰,提醒着她,这份温暖之下,或许潜藏着未知的寒意。然而此刻,被暖阳包裹的心,还无暇去细究那冰层之下涌动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