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南城一中的梧桐叶染上了深深浅浅的金黄,却总被连绵的阴雨打落,湿漉漉地粘在地上,透着一股萧瑟。关于秋季辩论赛的消息,如同投入高三紧张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短暂的、带着期待的涟漪。
高三(1)班的辩题——“科技发展是否必然导致人文精神的衰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辩论社成员的心上。作为班级乃至校辩论队的主力一辩,周屿安的名字被频繁提及。课间、午休,总能看到他被几个同学围着讨论,或者独自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翻阅,眉宇间少了几分平日的慵懒,多了些凝重的专注。
姜雨晴发现自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无视旁边座位的存在了。自从那天在小花园撞见他喂猫后,那个半蹲在暮色里的、带着温柔与孤寂的背影,还有那几声压抑的咳嗽,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她的脑海里。她试图用成堆的试卷和习题来驱散这些杂念,但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旁边。
此刻,周屿安正低着头,修长的手指快速翻动着打印的资料,眉心微蹙,似乎在思考某个难缠的论点。午后的阳光偶尔挣扎着穿透云层,落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投下小片阴影。姜雨晴注意到他手边放着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深褐色的液体,散发着淡淡的、类似中药的味道。
他又在喝那个……姜雨晴心里嘀咕。最近几天,他似乎总带着这个保温杯。
“姜同学,”周屿安忽然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眸看向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征询的认真,“关于‘必然性’这个逻辑陷阱的反驳,除了从历史辩证的角度,还有没有更犀利的切入点?比如,从科技本身的中立性,或者人文精神的自我调适性入手?”
他的问题直接而专业,瞬间把姜雨晴从纷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她愣了一下,对上他那双专注的眼睛,心跳又不受控制地快了几拍。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他的问题。
“嗯……‘必然性’强调的是一种绝对的因果链。”姜雨晴清了清嗓子,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逻辑树,“要打破它,除了你提到的,还可以从‘非充分必要条件’入手。科技发展只是人文精神变化的众多诱因之一,而非唯一决定因素。社会制度、教育导向、甚至个体选择,都可能产生更直接的影响。用具体的历史案例支撑,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科技萌芽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勃发,或者某些高度科技化的社会依旧保有深厚人文关怀的实例……”她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思路流畅。
周屿安静静听着,眼神越来越亮,嘴角慢慢扬起一个赞赏的弧度。“姜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他轻笑,语气带着真诚的佩服,那声“姜老师”也不再是戏谑,而是带着点亲昵的调侃,“这个‘非充分必要’的角度很刁钻,杀伤力够强。谢了!”他立刻低头,在她画好的逻辑树旁边飞快地补充着自己的想法,笔尖沙沙作响。
姜雨晴看着他专注记录的侧脸,看着他因为找到思路而微微发亮的眼眸,一种奇异的满足感悄然滋生。她忽然发现,和他讨论这些复杂的逻辑问题,竟比独自刷题要有趣得多。他身上那种平时被懒散掩盖的、遇到感兴趣事物时迸发出的锐利锋芒,有种致命的吸引力。
“喂,周屿安,姜雨晴!”**苏一**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手里挥舞着几张纸,“最新消息!决赛对手确定了!是高三(7)班!他们那个二辩苏雅,可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专攻人心弱点!你们可得小心!”
“苏雅?”周屿安抬起头,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不喜?
“对,就是她!”**苏一**凑近,压低声音,“听说她对你……嗯哼,有点那个意思?这次辩场相遇,怕不是要借题发挥哦?”她朝姜雨晴挤眉弄眼。
姜雨晴心里莫名地“咯噔”一下,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了上来,有点闷,有点涩。她下意识地看向周屿安。
周屿安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语气淡淡地说:“辩论场是讲逻辑的地方,不是谈私人感情的地方。她发挥她的,我们打好我们的。”他收拾起桌上的资料,站起身,“我去趟辩论社,再和他们过一遍攻辩环节。”他拿起那个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深褐色的液体,喉结滚动了一下,动作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姜雨晴心里那点莫名的涩意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像投入石子的水面,漾开的涟漪更大了。苏雅……那个名字像根小小的刺。
***
辩论决赛的日子终于到来。学校大礼堂座无虚席,空气里弥漫着兴奋与紧张。聚光灯下,双方辩手分列而坐。高三(1)班这边,周屿安坐在一辩的位置上,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校辩论队统一着装),衬得他身姿挺拔,平日里散漫的气质被一种沉稳的锐利所取代。他微微垂眸,整理着面前的卡片,侧脸在强光下轮廓分明,琥珀色的眼眸沉静如水,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力量。
姜雨晴和**苏一**坐在观众席前排。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周屿安作为正方一辩站起身时,姜雨晴感觉自己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周屿安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磁性,完全不同于平时和她说话时的随意或慵懒。“我方观点是:科技发展并不必然导致人文精神的衰落……”
他的开篇立论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引经据典,从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动态适应性,再到科技为传播人文精神提供的强大助力……层层递进,气势如虹。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每一个论点都掷地有声。聚光灯下,他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那份专注、自信和掌控全局的气度,让整个礼堂都安静下来。
姜雨晴完全看呆了。她从未见过这样的周屿安。那个在数学卷子上“随心所欲”、在课间懒洋洋靠着椅背、在小花园里温柔喂猫的少年,此刻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耀眼得让人移不开视线。她感觉脸颊发烫,手心微微出汗,目光像是被磁石牢牢吸住,完全无法从他身上挪开。
**苏一**激动地掐着她的胳膊:“啊啊啊!周屿安帅炸了!晴晴你看!我就说他是大神!”
姜雨晴只是无意识地点头,心跳快得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她甚至忘了自己是为班级加油,眼里只剩下那个在辩场上挥斥方遒的身影。
反方二辩苏雅果然如**苏一**所言,言辞犀利,尤其擅长情感渲染和人身隐喻。在自由辩论环节,她将矛头直指周屿安:“对方一辩同学,您如此推崇科技的力量,是否忽略了在冰冷的算法和数据洪流下,个体情感的独特性正在被消解?当AI都能写出深情的诗歌,人类的‘真心’又该何处安放?您这种对技术的盲目乐观,是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迷失?”她的话语带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若有若无的暗示,目光更是直勾勾地看向周屿安,带着明显的挑衅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观众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姜雨晴的心瞬间揪紧,指甲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她紧张地看着台上的周屿安。
只见周屿安神色丝毫未变,甚至唇角还勾起一抹极淡的、带着冷意的弧度。他从容不迫地站起身,琥珀色的眼眸直视苏雅,目光锐利如刀锋,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对方辩友试图偷换概念,将‘科技发展’等同于‘情感消解’,将‘工具运用’混淆为‘精神迷失’。AI写诗,恰恰证明了人类创造力的伟大延伸,而非取代!至于您提到的‘真心’……”他微微一顿,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台下某个方向,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真正的‘真心’,从来不会被任何工具所消解或定义。它根植于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根植于个体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与连接。科技,不过是让这份感知与连接拥有了更广阔的翅膀。我方坚信,科技赋能人文,而非消解人文。请对方辩友不要以己度人,将自身对情感的困惑,归咎于时代的进步。”
他的反驳逻辑严密,言辞犀利又不失风度,最后那句“以己度人”更是精准回击了苏雅隐含的人身攻击,引得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和低笑。苏雅脸色微变,一时语塞。
姜雨晴在台下,感觉揪紧的心骤然松开,随之而来的是汹涌的、几乎将她淹没的骄傲和悸动。他看过来那一眼……虽然快得像错觉,但她就是觉得,他看的是自己。那句“真正的‘真心’……”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心里激起了滔天巨浪。脸颊烫得厉害,她甚至能感觉到血液奔流的声音。
辩论最终以高三(1)班的胜利告终。周屿安作为最佳辩手上台领奖。礼堂里掌声雷动,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姜雨晴跟着人群鼓掌,目光却始终追随着那个光芒万丈的身影。他站在台上,身姿挺拔,笑容得体,接受着众人的赞誉。但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在那耀眼的笑容之下,他的眉宇间似乎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脸色在强光下显得有些过于苍白。
散场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出礼堂。姜雨晴被**苏一**拉着,也随着人流移动。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在人群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
在礼堂侧门通往图书馆的僻静走廊上,她看到了他。周屿安正靠在一根廊柱上,微微低着头,一手按着太阳穴,另一只手扶着柱子,似乎在平复呼吸。他脱掉了西装外套,只穿着里面的白衬衫,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露出清晰的锁骨。灯光不算明亮,却清晰地映出他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和微微蹙起的眉头。那份刚刚在辩场上的意气风发似乎被抽走了大半,只剩下一种深深的、压抑着的倦怠。
姜雨晴的脚步顿住了。**苏一**还在兴奋地说着什么,她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酸又疼。刚才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身影,和眼前这个倚着廊柱、独自承受疲惫的身影,在她脑海中重叠、割裂。
辩场的微澜刚刚平息,少女心中的波澜,却因他台上耀眼的光芒和台下脆弱的剪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而那道名为“苏雅”的阴影,连同他杯中苦涩的药味、额角的冷汗,一起沉入了她心底,酝酿着更深的不安与……难以言喻的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