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的晴天突然被一场春雨打断。
雨点敲在玻璃窗上,发出“哒哒”的轻响,像天然的节拍器。
萧砚之趴在窗边,小鼻子贴在玻璃上,看着雨丝斜斜地织成一张网,把院子里的月季打得微微摇晃。
“在看什么呢?”
苏晚端着一杯温牛奶走过来,把他抱回沙发上,“小心着凉。”
萧砚之指着窗外,奶声奶气地说:
“雨……在唱歌。”
他的EP还差三首歌,最近卡在了“如何把日常小事唱得有新意”上。
系统解锁的“音乐风格融合”技能还没完全上手,试了几次都觉得不够自然,像把不同的布料硬缝在一起。
“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苏晚顺着他的话问,拿起他放在沙发上的迷你电子琴,“要不要弹给妈妈听听?”
萧砚之接过电子琴,手指在琴键上敲了敲,弹出一段断断续续的旋律。
开头是密集的高音,像雨点急促地落下;中间突然转成舒缓的中音,像雨势变小,水滴顺着花瓣滚落;最后用一个轻轻的低音收尾,像雨停后第一缕阳光钻出来。
“有点像……在说悄悄话。”萧砚之歪着小脑袋,小奶音里带着不确定。
他想表达雨天的温柔,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苏晚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要不要试试加个低音鼓?像远处的雷声,闷闷的,衬托雨的轻。”
萧砚之眼睛一亮。
点开系统的“初级编曲功能”,在音色库里找到“低音鼓”的采样,小心翼翼地加到旋律里。
果然,原本单薄的旋律突然有了层次感,像雨天里,近处的雨丝和远处的雷声在对话。
“妈妈厉害!”
他抱着电子琴蹭了蹭苏晚的胳膊,小脸上满是崇拜。
这时,家里的布偶猫“雪球”踩着湿漉漉的爪子从阳台跑进来,在地毯上留下几个梅花印。
它跳到沙发上,蜷在萧砚之脚边,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萧砚之看着雪球被雨打湿的绒毛,突然有了新想法。
他拿起电子琴,手指飞快地跳跃,一段软糯的旋律流淌出来,像猫爪踩在琴键上,带着点慵懒的甜。
“雪球……躲雨。”他边弹边唱,“小爪子,湿漉漉,钻被窝,打呼噜……”
这段旋律完全是童谣风格,却在间奏里巧妙地融进了刚才的雨声采样,像雨天里的两个小片段被串在了一起。
苏晚听得眼睛一亮:“这就是‘风格融合’呀!把雨的旋律和雪球的故事放在一起,一点都不别扭。”
萧砚之也笑了。
原来不是要刻意融合,而是让不同的元素像朋友一样自然相处。
他立刻把这段旋律记下来,命名为《雨天和猫》,算定了EP的第三首歌。
下午雨停的时候,萧景辞带着一身水汽回来,手里拎着个纸袋子。
“猜猜爸爸带什么回来了?”他把袋子举到萧砚之面前。
萧砚之凑过去闻了闻,眼睛一亮:“草莓!”
袋子里是新鲜的草莓,还带着水珠,红得像小灯笼。
萧景辞洗了一盘,刚放在桌上,萧砚之就拿起一颗塞进嘴里,小腮帮子鼓鼓地嚼着,突然停下动作,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爸爸。
“爸爸,唱……草莓。”
“草莓怎么唱?”
萧砚之没回答,抓起电子琴就弹了起来。
这段旋律比《雨天和猫》更活泼,带着点跳脱的节奏,像草莓在嘴里爆开的酸甜感。
他一边弹一边唱,奶声奶气的,却把那种“吃到好吃的东西时的开心”唱得淋漓尽致:
“红果果,戴绿帽,
甜津津,酸溜溜,
咬一口,汁水流,
小舌头,舔舔手……”
唱到最后一句,他还真的伸出舌头舔了舔沾着草莓汁的小手,逗得萧景辞和苏晚哈哈大笑。
“这歌写得好!”萧景辞揉了揉他的头发,“把我们砚之爱吃草莓的样子全唱出来了。”
萧砚之得意地扬起小下巴,又拿起一颗草莓,这次却没吃,而是举到电子琴前,像是在给它“伴奏”。
他突然发现,原来创作不用特意找深刻的主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都能变成歌里的故事。
【叮!宿主完成两首风格融合歌曲,“音乐风格融合”技能熟练度提升至30%。】
【EP筹备进度:4/5(新增《雨天和猫》《草莓歌》)。】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萧砚之正在给《草莓歌》加伴奏,他试着把吉他的轻快扫弦和钢琴的圆润音色混在一起,像草莓的甜和酸完美融合,意外地和谐。
“还差一首……”
他掰着小胖手指算,小眉头又皱了起来。
苏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说:“砚之还记得上次去山区,那个扎冲天辫的小女孩吗?她给你寄了封信,说学会弹《小种子》了。”
萧砚之眼睛一亮:“信呢?”
苏晚拿来信纸,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字,还画了个抱着电子琴的小女孩。
“她说谢谢砚之的琴,说每天放学都弹给小伙伴听,大家都很喜欢。”
萧砚之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拿起电子琴,弹起一段温柔的旋律,这段旋律不像之前的活泼或轻快,而是像阳光晒过的棉被,带着踏实的暖意。
“她……笑了。”
他奶声奶气地说,小手指在琴键上轻轻跳跃,“歌里……有她的声音。”
这是一首关于“被记住”和“被需要”的歌,是他给那个山区小女孩的回信,也是给所有喜欢他音乐的人的回应。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钻出来,在地毯上投下一块光斑。
萧砚之的歌声混着雪球的呼噜声,像一段温暖的“情感日记”,把雨天的灵感、草莓的甜、远方的牵挂,都轻轻写了进去。
他的EP,还差最后一首就能完成了。
但萧砚之一点也不急,他知道,最好的旋律,总在最不经意的温柔里等着他。
就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