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我就醒了。
外头风大,吹得窗纸簌簌作响。我掀开被角,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吵醒守夜的侍女。铜镜里映着一张苍白的脸,昨夜思虑太久,眼下泛着淡淡的青影。
“娘娘,奴婢来伺候您梳洗。”小丫鬟揉着眼睛进来,手里端着温水。
我点了点头,任她帮我挽起长发,往发间插了支金簪。镜中倒影依旧端正,可我知道,那双眼睛已经不一样了。
“太子爷今早去哪了?”我随口问。
小丫鬟动作一顿,低声道:“还在偏殿。”
我没说话,手指轻轻摩挲着袖口的金线。昨夜温怀瑾的话在耳边回响:“柳家近日与户部走动频繁……若不早做打算,恐生变故。”
偏殿那边传来些动静,像是有人在低声说话。我站起身,走到窗前,透过帘缝望去,只见几个宫人提着食盒匆匆往偏殿方向去。
“备轿,我要去苏府。”我吩咐道。
小丫鬟一愣:“这会儿就去?”
“越早越好。”我说。
苏府的桂花开了,香气扑鼻。祖母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茶盏,目光凌厉。
“你昨日大婚,今日便来见我,是有何事?”她开门见山。
我垂下眼帘:“只是许久未见祖母,心里挂念。”
“别跟我打马虎眼。”祖母冷笑一声,“你是个聪明孩子,该知道你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
我抬起头,对上她的眼神:“请祖母明示。”
“自然是稳固地位。”祖母放下茶盏,声音陡然严厉,“你嫁的是太子,不是寻常人家。柳昭仪不过是个宫女出身,凭什么能让你夫君夜夜留宿?你要么争宠,要么斗垮她,别指望能安安稳稳当个清闲太子妃。”
我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明白祖母的意思。只是刚进宫,还需多观察几日。”
“观察?”祖母冷笑,“你父亲在边关打仗,苏家在京中无人撑腰。若你不争气,家族如何自保?”
这话像一把刀,直戳我心窝。
“我会想办法。”我说。
“什么办法?”祖母追问道。
我低头思索片刻,抬头道:“柳昭仪能得宠,必有她的手段。我想先弄清楚她到底有什么本事。”
祖母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忽然叹气:“你啊,就是太沉得住气。可这后宫不像前朝,容不得你慢慢来。”
“我知道。”我说,“但若贸然动手,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祖母没再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回到东宫时,已是黄昏。我换下外袍,独自一人往御花园走去。
园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我在一处凉亭坐下,望着远处的假山。
“娘娘果然在此。”熟悉的声音响起。
我转头看去,温怀瑾一身青衣,缓步走来。他手中拿着一封信,递给我。
“这是柳家近来的往来记录。”他说。
我展开信纸,细细看了起来。果然,柳家不仅与户部官员有往来,还与几位禁军统领有私下接触。
“他们想做什么?”我低声问。
温怀瑾站在一旁,语气平静:“恐怕不只是要一个宠妃的位置。”
我攥紧了手中的信,心中已有计较。
“他们图谋外戚之位。”我说。
温怀瑾点头:“不错。若柳昭仪生下皇子,柳家便可借势崛起。到那时,朝堂格局必然大变。”
我沉默片刻,缓缓开口:“你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温怀瑾看着我,眼神深邃:“因为我知道,你不会坐以待毙。”
我笑了:“你是觉得,我比柳家更值得扶持?”
“我只是觉得,”他轻声道,“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我收起信,站起身来:“多谢温大人提醒。我会小心应对。”
温怀瑾微微一笑:“娘娘不必客气。若有需要,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我点点头,转身离开。身后,他的身影渐渐隐入暮色之中。
回到寝殿,我坐在案前,提笔写下一行字:
“柳家与户部、禁军往来密切,恐图谋外戚之位。需尽快查清其背后靠山。”
写罢,我将纸收好,吹灭烛火,躺回床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枕边,映得被褥泛着淡淡银辉。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温怀瑾的身影。那个在朝堂上锋芒毕露的男人,竟会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这一夜,我没有再想萧景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