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一叠厚重的资料,在电视台长长的走廊里小跑着。八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得我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林小满!这边!"实习导师李姐站在3号演播厅门口朝我招手,"把这些送到后台去,然后留下来帮忙。"
"好的李姐。"我接过她递来的文件夹,悄悄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腕。作为传媒大学的大三学生,能在省级电视台暑期实习已经是莫大的幸运,虽然这两周的工作不过是跑腿、复印和整理资料。
推开3号演播厅厚重的隔音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立刻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抬头,然后整个人僵在了原地——
时代少年团的七位成员正在台上排练走位。
马嘉祺、丁程鑫、宋亚轩、刘耀文、张真源、严浩翔、贺峻霖。这七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少年,此刻距离我不到十米。聚光灯下,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打歌服,随着音乐节奏变换队形,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
我的心脏突然漏跳一拍。作为他们的粉丝,我熟悉他们每一首歌、每一支舞,甚至能背出他们每个人的生日和爱好。但我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见到他们。
"喂!那个实习生!"一个戴着耳麦的工作人员不耐烦地挥手,"把资料送到后台去,别挡路!"
我慌忙低头快步走向后台,却因为太过紧张而绊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夹"啪"地摔在地上,纸张散落一地。我蹲下身手忙脚乱地收拾,感觉脸颊烧得发烫。
突然,一只修长的手伸过来,帮我捡起几张纸。
"小心点。"温和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我抬头,对上了马嘉祺关切的目光。他的眼睛在演播厅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近距离看比屏幕上更加立体俊朗。我的大脑瞬间空白,只能机械地接过文件。
"谢、谢谢..."我结结巴巴地说,感觉舌头像是打了结。
马嘉祺微微一笑,露出标志性的小虎牙:"你是新来的工作人员吗?"
"我...我是实习生。"我攥紧手中的文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嘉祺!该继续排练了!"远处传来工作人员的呼唤。
马嘉祺朝我点点头,转身回到台上。我呆立在原地,直到另一位工作人员拍我肩膀才如梦初醒。
"你是新来的场记?"一位戴眼镜的姐姐问我,"原来的场记突然请假了,你今天负责记录走位和镜头切换。"
我瞪大眼睛:"我?但我只是来送资料的..."
"没时间解释了,这是台本和记录表。"她塞给我一个夹板,"跟着副导演,他让你记什么就记什么。"
就这样,我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少年游记》第一期录制的场记。这是一档时代少年团的新综艺,记录他们完成各种挑战任务的过程。
录制开始后,我全神贯注地记录每个镜头的细节,生怕出错。成员们表现得专业而活泼,马嘉祺作为队长掌控全场节奏,丁程鑫和宋亚轩负责活跃气氛,刘耀文和张真源则时不时冒出些冷幽默,严浩翔和贺峻霖配合默契。
"下一环节是音乐挑战。"副导演宣布,"需要他们即兴演唱指定歌曲。"
然而就在这个环节,音响设备突然出了问题,伴奏音乐断断续续。现场气氛一时尴尬,导演组紧急讨论解决方案。
"要不先跳过这个环节?"有人提议。
"不行,这是赞助商指定的环节。"制片人皱眉。
我站在一旁,鬼使神差地小声说:"可以清唱..."
声音虽小,却被马嘉祺听到了。他转头看向我,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可以清唱。"
导演犹豫道:"但原定是《梦游记》,没有伴奏能行吗?"
"我可以帮他们起调。"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马嘉祺鼓励地看着我:"你熟悉这首歌?"
我点点头,心跳如鼓。作为音乐社的成员,这首歌我练习过无数次。
"那就试试吧。"导演拍板。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面对七位偶像和整个制作团队,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唱出《梦游记》的第一句。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很快稳定下来。
马嘉祺第一个接上第二句,然后是其他成员。没有伴奏,七个人的和声却格外动人。我退到一旁,看着他们渐入佳境,完美完成了整个表演。
录制结束后,制作人把我叫到一边:"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
"林小满,传媒大学大三学生。"
"有兴趣继续参与这个节目吗?我们需要一个熟悉时代少年团又能随机应变的场记。"
我惊喜地点头:"当然愿意!"
就这样,我正式成为了《少年游记》的场记。接下来的几天,我跟着团队跑遍了城市的各个拍摄地点。从清晨到深夜,我记录着每一个镜头,也近距离观察着这七个少年的工作状态。
他们比我想象中更加敬业。即使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面对镜头时依然活力满满;即使一个镜头重复拍摄多次,也从不抱怨;即使疲惫不堪,也会互相鼓励打气。
第三天拍摄结束后,马嘉祺在收拾设备时走到我身边。
"林小满,对吧?"他微笑着问,"谢谢你那天的救场。"
我紧张得手指绞在一起:"不、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是我们的粉丝?"他好奇地问。
"嗯,从你们出道就关注了。"我鼓起勇气抬头看他,"特别喜欢你们的音乐。"
马嘉祺眼睛一亮:"真的?那你觉得我们新专辑的风格怎么样?"
谈到音乐,我的紧张感减轻了不少:"《乌托邦》的概念很完整,编曲层次丰富,特别是《哪吒》那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很惊艳..."
我滔滔不绝地分析起来,马嘉祺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或补充。我们就这样聊了将近二十分钟,直到丁程鑫喊他去开会。
"没想到你懂这么多,"马嘉祺临走时说,"明天我们讨论下一期企划,你也来参加吧。"
我呆住了。一个实习生参与企划会议?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二天,我战战兢兢地坐在会议室的角落。制作团队正在讨论下一期的主题。
"校园特辑怎么样?"马嘉祺突然提议,"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
"但具体内容呢?"导演问,"不能只是简单的校园场景重现。"
我咬了咬嘴唇,举起手:"可以设置一些校园挑战,比如限时创作班歌、课间操比拼、食堂抢饭任务...最后可以有一场小型演唱会。"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这个构思不错,"制片人点头,"特别是最后的演唱会环节,有看点也有音乐性。"
"林小满,"马嘉祺转头看我,眼中带着赞许,"你对校园生活很了解?"
"我毕竟还是大学生嘛。"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最终,我的企划被采纳了。更让我惊喜的是,我被临时提拔为这期节目的助理策划,负责细化校园特辑的具体流程。
接下来的一周,我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跟随拍摄,晚上熬夜写策划案。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的想法被采纳,看到成员们认真执行我设计的环节,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校园特辑的拍摄选在了一所中学。时代少年团换上校服,瞬间变成了七个阳光帅气的高中生。我设计的第一个挑战是"课间操创新大赛",要求他们在半小时内改编传统课间操并表演。
"小满老师,"宋亚轩调皮地向我敬礼,"请问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我被逗笑了:"唯一的要求是保留伸展运动部分,其他你们自由发挥。"
七个人立刻围成一圈讨论起来。马嘉祺负责编排动作,丁程鑫设计队形变换,贺峻霖和严浩翔加入街舞元素,刘耀文和张真源负责搞笑部分,宋亚轩则提议加入一段rap。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排练,时不时提出建议。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令人惊叹,短短二十分钟就完成了一套既保留课间操精髓又充满新意的表演。
表演开始,七个人整齐划一地做起伸展运动,然后突然变换队形,跳起了popping和locking。最后以宋亚轩的rap结尾:"课间操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们少年也能跳出新意!"
全场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鼓掌。马嘉祺看向我,眼中带着询问。我竖起大拇指,他回以一个灿烂的笑容。
中午的"食堂抢饭任务"更是笑料百出。我设计的规则是:用节目组发放的有限饭票,通过游戏赢得更多饭票,否则只能吃白米饭。
"这也太狠了吧!"刘耀文哀嚎,"小满你看起来温温柔柔的,怎么想出这么'残忍'的游戏?"
我狡黠一笑:"这样才能激发你们的斗志啊。"
游戏环节中,成员们为了多获得一张饭票使出浑身解数。张真源甚至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把食堂阿姨都逗笑了,额外给了他一个鸡腿。
看着他们像普通学生一样打打闹闹、互相抢菜,我突然意识到,褪去明星光环,他们也不过是一群爱玩爱闹的大男孩。
下午的"限时创作班歌"环节,我作为临时评委之一。七个人分成两组,分别创作并表演代表班级的歌曲。
马嘉祺带领的小组写了一首励志的《青春不败》,歌词充满正能量;丁程鑫组则创作了轻快的《同桌的你》,旋律朗朗上口。
"太难选了,"我苦恼地说,"两首都很好。"
"那就都采用,"马嘉祺提议,"作为我们节目的插曲。"
傍晚,校园特辑的最后环节——小型演唱会在操场举行。节目组邀请了学校的学生作为观众。时代少年团表演了新专辑的歌曲,也演唱了白天创作的班歌。
当《梦游记》的前奏响起时,马嘉祺突然向站在舞台侧边的我伸出手:"一起来吗?"
我惊讶地指着自己:"我?"
"来嘛!"宋亚轩也招呼我,"你可是我们的幸运星!"
在成员们的鼓励和台下观众的欢呼声中,我走上舞台,加入了合唱。站在他们中间,在聚光灯下,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演唱会结束后,制作人拍着我的肩膀说:"林小满,表现不错。从下周开始,你正式加入策划团队。"
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短短两周,我从一个跑腿的实习生变成了节目策划,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收拾设备时,马嘉祺找到我:"恭喜,看来我们要长期合作了。"
"谢谢你的推荐,"我真诚地说,"没有你的鼓励,我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他摇摇头:"是你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认可。对了,"他犹豫了一下,"我们正在筹备新专辑,你对音乐很有见解,有兴趣参与一些创作讨论吗?"
我瞪大眼睛:"我可以吗?"
"当然,"马嘉祺微笑,"明天下午公司有创作会议,一起来吧。"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这两周发生的一切。从偶然的相遇,到意外的救场,再到现在的深度合作,命运似乎把我推向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方向。
而这一切的中心,是那个有着温暖笑容和音乐才华的少年——马嘉祺。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因为这次相遇而改变了。
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