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殊学校“善意开放日”后,裴砚舟像是被按下了某种“温暖开关”,对残障孩子的关心不再只藏于沉默,而是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许枝倩携手,在这条满是善意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裴砚舟联系残障孩子家庭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有的家庭因长期承受孩子残障带来的压力,对外界帮扶充满戒备;有的家庭身处偏远,信息闭塞,沟通起来障碍重重。裴砚舟却没被难住,他与许枝倩分工,许枝倩利用媒体优势,撰写真实且温暖的残障孩子家庭故事,在报道里展现这些家庭的坚韧与渴望,裴砚舟则带着志愿者,一家家登门拜访。
有回,他们去一个听障孩子的家。孩子叫小宇,父母靠微薄的摆摊收入维持生计,因担心外界异样眼光,很少让小宇出门。裴砚舟和许枝倩到的时候,小宇正躲在房间,透过门缝怯生生看他们。裴砚舟蹲下身,放缓声音,从包里掏出之前特殊学校孩子画的画,递给小宇父母:“这是特殊学校孩子们画的,他们和小宇一样,都在努力拥抱生活,也盼着有更多伙伴一起。我们想给小宇找适配的辅具,让他能更好感受世界,也想带他多和外界接触 。” 小宇父母起初沉默,许枝倩又把相机里开放日的照片给他们看,照片里裴砚舟被孩子们簇拥、小宇同龄孩子笑着玩耍的画面,慢慢融化了这对夫妻的防备。当小宇父母终于愿意开口交流,讲述这些年的不易时,裴砚舟认真倾听,眼神里满是共情,许枝倩悄悄记录下这一幕,心想,裴砚舟的温柔,早已不是藏着掖着的模样,而是能稳稳接住他人苦难的力量。
给特殊学校建小花园的事儿,也在稳步推进。裴砚舟对花园设计格外上心,他查阅资料,请教园艺师,想让花园里的植物不仅美观,还能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嗅闻去感受。选花苗时,他蹲在花圃基地,一株株端详,嘴里念叨着 “这株花瓣软,孩子们摸着舒服”“那株花香淡,不会刺激孩子” 。许枝倩在一旁笑着拍他,“裴先生现在成了半个园艺专家啦” ,裴砚舟瞥她一眼,“要做就做好,孩子们能在这儿多些美好体验” 。
小花园动工后,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也常凑过来瞧。有个坐轮椅的孩子,叫阿泽,每天都让护工推他到花园工地,眼睛亮晶晶地看工人挖坑、栽苗。裴砚舟注意到他,有次特意停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阿泽身边:“阿泽喜欢花呀?等花园建好了,你就能天天在这儿玩啦,还能和小伙伴一起给花浇水。” 阿泽含糊不清地 “嗯” 了一声,眼里却满是期待。裴砚舟又说:“要是你有想种的花,也能告诉叔叔。” 阿泽想了想,用不太灵活的手指指天上的太阳,裴砚舟愣了愣,很快明白,笑着应下:“好,咱就种些像太阳的花,让阿泽天天看见阳光。” 许枝倩把这对话录下来,后来剪进关于特殊学校和裴砚舟他们行动的纪录片里,成了最动人的片段之一。
在为残障孩子奔走的过程中,裴砚舟和许枝倩的感情也在悄然升温。许枝倩发现,裴砚舟沉默时的侧脸,因这份坚持的温柔,愈发让人心动;裴砚舟也懂,许枝倩每一篇报道、每一次记录,都是在为这些孩子、为这份善意摇旗呐喊,他看许枝倩的眼神,多了许多以前藏着的炽热。
可生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裴砚舟公司里,突然有人质疑他投入过多精力在公益上,影响业务。谣言传得厉害,甚至有人说他是为博眼球、给公司换名声。裴砚舟得知后,罕见地发了火,在公司会议上,他盯着那些议论的人,声音沉稳却有力:“我做这些,从没想过给公司换什么名声。那些孩子需要帮助,我遇见了,便做了,就这么简单。若你们觉得这影响公司,大可以另寻他人,但我,不会停。” 许枝倩知道这事儿后,连夜赶出一篇深度报道,标题是《沉默的关心,是最珍贵的善意 —— 裴砚舟与残障孩子的故事》,详细讲述裴砚舟从默默捐赠到如今全力付出的过程,还配上许多真实画面,有他搬书时的侧脸、和孩子们玩游戏的笑、在小花园规划的专注。报道一出,舆论反转,网友纷纷为裴砚舟的善意点赞,公司里也没人再敢说三道四,反而有不少员工主动提出想参与公益。
这场小风波过后,裴砚舟更坚定了。他和许枝倩带着志愿者,把小花园建得愈发漂亮。花开时,特殊学校成了花的海洋,孩子们穿梭其中,触摸花瓣、嗅闻花香,阿泽如愿以偿看到像太阳的花,是明艳的向日葵,他坐在轮椅上,仰着头笑,裴砚舟和许枝倩站在一旁,也跟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