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辰时,苏倾鸾准时出现在八王府书房外。晨雾尚未散尽,梅香混着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让她精神一振。
“苏小姐来了。”守在门口的侍卫见了她,客气地颔首。
“劳烦通报一声。”苏倾鸾轻声道。
侍卫进去片刻,便出来引她入内:“王爷请您进去。”
书房内,墨连城正站在窗边,手里拿着一卷古籍,晨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身影,竟少了几分平日的冷冽,多了几分温润。
“王爷。”苏倾鸾屈膝行礼。
墨连城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身上:“来了。”他指了指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古籍,“这些都是前朝的孤本,有些页脚受潮了,你先整理出来,能用的就修补好,实在不能用的就登记造册。”
“是。”苏倾鸾应下,走到桌案前。
这些古籍大多是些诗词歌赋,纸张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苏倾鸾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开始仔细翻阅。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连呼吸都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文字。
墨连城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看似在看书,余光却一直落在苏倾鸾身上。他想看看,这个口口声声说只想“安稳活下去”的女子,面对这些枯燥的古籍,是否还能保持那份从容。
然而,苏倾鸾却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样子。她时而蹙眉辨认模糊的字迹,时而用指尖轻轻抚平卷起的页脚,遇到有趣的诗句,还会微微勾起唇角,眼中闪过一丝真切的笑意。
这份专注,让墨连城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她来书房做事,不过是为了攀附他,没想到她竟真的能沉下心来整理这些古籍。
“这是《南华经》的孤本?”苏倾鸾忽然拿起一本破旧的书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墨连城抬眸:“你认识?”
“在家中读过抄本,却从未见过孤本。”苏倾鸾小心翼翼地翻开,“这里有几处批注,似乎是前朝大儒王通的笔迹,极为珍贵。”
墨连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倒是识货。这确实是王通的批注本,本王也是偶然得到的。”
“王爷真是好眼光。”苏倾鸾由衷赞叹。她知道,墨连城不仅是个权谋家,更是个文人,对这些古籍的珍视发自内心。
“你觉得王通的批注如何?”墨连城忽然问道。
苏倾鸾沉吟片刻:“王大儒的批注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太过拘泥于古法。”苏倾鸾直言不讳,“《南华经》讲究顺应自然,王大儒却处处用礼教束缚,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这番话可谓大胆,竟敢质疑前朝大儒。墨连城却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那你有何高见?”
“妾身不敢称高见。”苏倾鸾谦虚道,“只是觉得,读书贵在融会贯通,而非死记硬背。就像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说的便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若是用礼教框死了,反而失去了本意。”
她的话带着一股现代人的思维,却又说得有理有据,让墨连城眼前一亮。他一直觉得王通的批注有些不妥,却从未想过是这个原因。
“说得好。”墨连城抚掌赞道,“‘融会贯通’,这四个字说得极是。看来本王没看错人。”
苏倾鸾心中微喜,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她垂下眼睑,继续整理古籍,却能感觉到墨连城的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和欣赏。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苏倾鸾整理出不少有价值的古籍,连墨连城都忍不住过来帮忙。两人偶尔低声交谈几句,大多是关于古籍的见解,气氛竟意外地融洽。
【系统提示:墨连城好感度+5,当前好感度20(初步信任→兴趣加深)。】
系统的提示音让苏倾鸾的心情更加轻松。
午时,李长史送来午膳,简单却精致。墨连城留苏倾鸾一同用膳,苏倾鸾没有推辞。
席间,墨连城忽然问道:“上元节快到了,苏小姐有什么打算?”
苏倾鸾心中一动,知道他这是在试探她。她放下筷子,道:“母亲说妾身身子不适,让妾身在家休养,就不去灯会了。”
墨连城挑眉:“你不想去?”
“想自然是想的。”苏倾鸾苦笑,“只是母命难违。”
墨连城看着她无奈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本王倒是觉得,你这身子,多出去走走反而好。正好本王那天要去灯会巡查,你若是想去,便随本王一同去吧。”
苏倾鸾心中狂喜,面上却故作惊讶:“王爷的意思是……”
“怎么?不想去?”
“不是!”苏倾鸾连忙摆手,“能得王爷邀请,是妾身的荣幸,只是……母亲那边……”
“无妨。”墨连城打断她,“本王会让人跟苏侍郎说一声,想必他不会反对。”
“多谢王爷!”苏倾鸾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她没想到,墨连城竟然会主动邀请她去上元节灯会!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墨连城看着她难得露出的雀跃表情,嘴角的笑意更深了。这个苏倾鸾,平日里总是一副冷静自持的样子,偶尔流露出的小女儿态,竟也别有一番风情。
用过午膳,苏倾鸾继续整理古籍,墨连城则处理公务,两人各司其职,却又有种莫名的和谐。
傍晚时分,苏倾鸾收拾好东西,准备告辞。
“明日准时来。”墨连城道。
“是。”苏倾鸾行礼,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时,她忽然想起一事,回头道:“王爷,今日整理古籍时,妾身发现几本兵法,似乎有些残缺,不知王爷可否找来完整的版本,让妾身一饱眼福?”
她知道墨连城不仅喜欢古籍,更精通兵法,提起这个,定能引起他的兴趣。
果然,墨连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没想到苏小姐还懂兵法?”
“略懂皮毛,只是好奇罢了。”苏倾鸾谦虚道。
“好。”墨连城点头,“明日本王找给你。”
“多谢王爷。”
离开八王府,苏倾鸾的心情极好。不仅好感度提升了,还得到了上元节和墨连城一同去灯会的机会,简直是双喜临门!
回到苏家,苏倾鸾刚走进院子,春桃就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套男装:“小姐,您要的男装弄来了!”
苏倾鸾接过男装,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对了,母亲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没有。”春桃摇摇头,“夫人今天一天都在院里礼佛,没出来过。”
苏倾鸾眸光微动。柳氏如此安静,反而让她有些不安。她总觉得,柳氏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她。
“对了,小姐,”春桃忽然想起一事,“刚才八王府派人来了,说上元节那天,王爷邀请您一同去灯会,让您好好准备。父亲听了,可高兴了,还特意让人送来一些首饰,让您戴上。”
苏倾鸾拿起那些首饰,大多是些素雅的银饰,却也精致。看来,苏博文是真的对她改观了。
“知道了。”苏倾鸾将首饰收好,“你把这套男装藏好,别让人发现了。”
“嗯!”
接下来的几日,苏倾鸾每天都去八王府书房整理古籍,和墨连城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墨连城果然找来了完整的兵法,苏倾鸾凭借自己的历史知识,偶尔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墨连城对她更加欣赏。
上元节前夕,苏倾鸾正在书房整理兵法,墨连城忽然道:“明日灯会人多复杂,你跟在本王身边,不要乱跑。”
“是。”苏倾鸾应道。
墨连城看着她,忽然从怀里拿出一枚玉佩,递给她:“这个你拿着。”
苏倾鸾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一个“城”字,质地温润,显然是墨连城的私人物品。
“王爷,这……”
“拿着。”墨连城语气不容置疑,“若是遇到危险,出示这枚玉佩,府里的侍卫会护你周全。”
苏倾鸾心中一暖,握紧了玉佩:“多谢王爷。”
墨连城看着她小心翼翼收好玉佩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却没再说什么。
傍晚,苏倾鸾离开八王府,刚走到苏府门口,就看到王嬷嬷站在那里,脸色阴沉。
“苏倾鸾,夫人请你去一趟。”
苏倾鸾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她跟着王嬷嬷来到柳氏的院子,只见柳氏正坐在正厅,面前放着一碗汤药。
“母亲找妾身来,不知有何吩咐?”
柳氏看着她,冷冷道:“明日就是上元节了,这是我特意让人给你熬的安神汤,你喝了吧,好好在家休养。”
苏倾鸾看着那碗汤药,心中警铃大作。柳氏果然没安好心!这碗汤里,定然加了什么东西!
“多谢母亲好意,只是妾身近日睡眠甚好,怕是用不上这安神汤了。”苏倾鸾推辞道。
“让你喝你就喝!哪那么多废话!”柳氏猛地一拍桌子,语气强硬。
王嬷嬷也上前一步,拿着汤药就要喂她。
苏倾鸾后退一步,避开王嬷嬷的手:“母亲若是真心为妾身好,就不该逼妾身喝这不明不白的东西!”
“你说什么?”柳氏气得浑身发抖,“你竟敢质疑我?”
“妾身不敢。”苏倾鸾道,“只是妾身明日要随八王爷去灯会,若是喝了这安神汤,误了王爷的事,怕是会连累整个苏家。母亲应该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吧?”
她搬出墨连城,果然镇住了柳氏。柳氏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还是不甘地挥了挥手:“罢了!你不喝就不喝!但你记住,若是敢在灯会上给苏家丢脸,我饶不了你!”
“妾身省得。”苏倾鸾松了口气,转身离开。
回到院子,苏倾鸾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刚才真是惊险,差一点就中了柳氏的计。
“小姐,你没事吧?”春桃担忧地问。
“没事。”苏倾鸾摇摇头,“柳氏给我准备了‘安神汤’,想让我错过明天的灯会,幸好我反应快。”
“太过分了!”春桃气愤道,“她怎么能这样对您?”
“别气了。”苏倾鸾安抚道,“她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小心。明日灯会,怕是不会太平。”
她握紧了墨连城给的那枚玉佩,心中充满了警惕。柳氏绝不会善罢甘休,明日的灯会,说不定就藏着什么阴谋。
而她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八王府里,墨连城正听着夜离的汇报。
“王爷,查到了。柳氏确实在苏小姐的汤里加了东西,是让人嗜睡的迷药。”夜离低声道。
墨连城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苏家的家事,本王本不想插手,但她竟敢动到本王的人头上,胆子不小。”
“王爷,需要属下……”
“不必。”墨连城打断他,“明日灯会上,看她还能耍什么花样。你多派些人手,保护好苏小姐的安全。”
“是。”
墨连城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柳氏若是识相,就该安分守己,若是不知好歹,他不介意帮苏博文好好管教管教。
悬念,在上元节的前夜,悄然攀升到了顶点。苏倾鸾不知道,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暗处悄然展开,而她即将踏入这场危机四伏的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