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间哪有什么大的矛盾。
所以等过了几天,那些小小的矛盾被解决,这个外号或者说这种称呼,却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女儿”就成了一个专属于肘子的,一个叫徙苇的外号。
这个外号其实没什么侮辱性,也不会激化什么矛盾,毕竟只是习惯而已。
就像几乎所有的外号一样,本人都是不想接受的。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毕竟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看到对面妥协,反倒肘子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叫这个外号了。
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奇怪,所以现在被临镜提了出来。
肘子害羞得毫无道理,那想必就是心里有鬼吧。
这里的所谓害羞,当然就是指肘子不再叫徙苇“女儿”。
说实话,临镜这里问的还真问对了。
肘子只是觉得这样做好,他并没有考虑过自己这样做的深层动机。
所以他就陷入了回忆当中,当然是边走路边说话,边回忆,一心二用,肘子还是很擅长的。
要不然当时上课的时候,怎么跟徙苇讲话呢。
在肘子和徙苇的座位分开之前,他们一直是同桌。
这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句废话。
他们分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上课太喜欢讲话了,尽管在肘子看来每个同桌都是这样,这是非常正常的。
但可能肘子自己也没有发现。他讲的话实在太多了。比他之前与任何一个同桌讲的都多。
肘子跳过了这些回忆部分。
这些日常的,不那么惊天动地的事,怎么可能,让一个人变得特殊呢?
他想起来初二下学期,他考生物实验的时候。
为了不占用宝贵的上课时间,生物实验被安排在周末举行。这是作为标准化考试的一部分。
周末去学校,没有几个人会穿校服。有些不经常在校外见面的同学,会觉得这挺新奇的。
不过肘子和徙苇倒是穿的规规矩矩的。
估计他们也不在意这个。
两人见面,相互点了一下头,算是打招呼了。
这操作把一旁的梓纾和临镜都看呆了(他们两当然也是过来考试的),他们当然见过有些傲慢点的校领导见到同学后点点头,但从没见过同学之间这样打招呼。
这可能是这两位话讲的太多了但彼此性格又别扭的很,所以热情地打招呼这样更适合他们彼此关系的动作被他们跳过了。
后来上课的时候连伸出手戳一下对方这样充满互动感的发语都懒得做了。
所以如果上课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话题,那就斜着眼看着对方,如果对方注意到了,那就对视眨眼点头。
如果没注意到,那就过几分钟再说,不超过10分钟一定会开始说话。
反正是一定要说话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后他们的座位会被调开。
然后就养成了用点头代替发语词的习惯。
当然毕竟快要考试了,所以肘子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但是徙苇显然有她想要说的话。
“待会生物实验考试的时候你好好考,我会去找你的。”
听起来很莫名其妙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