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深冬带着静谧的暖意,乡村的田埂覆着薄霜,村口的老槐树挂着红灯笼,农户家的烟囱飘着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与腊味的混合味道。陈凡和苏沐雪站在江城江夏区的乡村广场上,看着工人搭建“幸福技术下乡”服务站,苏沐雪穿着米白色的厚外套,手里的画笔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陈凡哥,你看我把服务站做成‘乡村小院’的样子,外墙画满稻田、水牛、稻草人这些乡村元素,门口摆上玉米、南瓜做装饰,再在院子里搭个‘艺术角’,让孩子们能在这里画画,肯定特别有乡土气息!”
陈凡接过速写本,指尖拂过画中满是烟火气的场景——青瓦白墙的小院里,左侧摆着新能源设备展示台,右侧放着康复服务桌,“艺术角”的木桌上摊着彩色画笔,四人的卡通形象穿着碎花围裙,正和村民一起剥玉米,墙上的壁画里,金色稻田与蓝色新能源电池相映成趣。他笑着点头:“想法太贴合乡村的氛围了!我让李涛联系本地的木工,按照你的设计打造服务站,再从农户家里收购新鲜的玉米、南瓜做装饰,保证每个细节都和你画的一模一样,让村民来了就像走进‘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不远处,林晚晴正拿着平板电脑,和江夏区乡村卫生院的医生视频通话:“王医生,我们今天会带10套便携式康复设备到服务站,针对村民常见的腰腿痛、关节炎,准备了‘简易康复训练包’,里面有热敷贴、按摩球、训练手册,等下我们一起给村民做筛查,教大家正确使用设备。”视频那头的王医生笑着说:“太感谢林医生了!村里很多老人都有关节问题,一直没条件做康复,你们来得太及时了!”
林婉清则站在一旁,和江夏区光伏合作社的负责人通电话:“我们的小型钒液流电池设备已经适配了乡村的低电压环境,储能容量能满足20户农户的日常用电,今天会在服务站旁边安装一台试点设备,你们可以组织村民来参观,有问题随时问我们的技术人员。”电话那头的负责人连忙说:“太好了林总监,村里经常停电,有了这个设备,灌溉和照明都有保障了,太谢谢你们了!”
上午10点,“幸福技术下乡”服务站的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苏沐雪穿着厚外套在服务站旁穿梭,时不时调整壁画的颜色,确保乡村元素能鲜活呈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牵着孙女的手,驻足在壁画前,轻声感叹:“这画里的稻田和我家的一模一样!小姑娘,你们城里来的人还懂我们农村的事,真难得!”
苏沐雪笑着上前:“奶奶,我小时候也在乡下住过,最喜欢在稻田里玩了!您看这壁画上的稻草人,就是按照我记忆里的样子画的。”老奶奶的孙女举起手里的蜡笔:“姐姐,我也想画稻草人,能教我吗?”苏沐雪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张画纸:“我们现在就画,等下把画挂在服务站的‘艺术角’里,让大家都能看到!”
中午时分,陈凡陪林晚晴前往乡村卫生院,搬运便携式康复设备。卫生院的院子里,10套设备整齐摆放,每套设备都配着图文并茂的使用手册。林晚晴打开一套设备,向王医生演示:“这套‘关节康复仪’操作很简单,老人只要把膝盖放在上面,按红色按钮就能启动热敷和按摩,每次15分钟,每天两次就行。”王医生试着操作了一下,笑着说:“太方便了!这样老人在家就能做康复,不用总往卫生院跑。”
两人正说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走进来,林晚晴连忙上前:“爷爷,您是哪里不舒服?我们给您做个筛查吧。”老爷爷坐下后,林晚晴用智能评估仪给老人做了检查:“您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我们给您配个‘康复训练包’,再教您几个简单的动作,坚持练肯定有效果。”随后,林晚晴耐心地教老爷爷做拉伸动作,陈凡则在一旁帮忙调整姿势,老爷爷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回到乡村广场时,筹备工作已近尾声。“乡村小院”式的服务站已搭建完毕,壁画鲜艳夺目,玉米、南瓜摆放在门口,林婉清正和技术团队调试小型钒液流电池设备。“设备的储能容量已调试完毕,”林婉清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就算连续阴雨天,也能保证20户农户用3天,后续我们会根据村民的用电需求,再调整设备参数。”
陈凡点头:“考虑得很周全,等下村民来参观时,多演示几遍设备的使用方法,让大家放心。”
傍晚时分,四人在村民家吃晚饭。农家的土灶上炖着腊蹄子火锅,桌上摆着清炒白菜、凉拌萝卜丝,都是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苏沐雪举起饭碗,兴奋地说:“今天太顺利了!服务站筹备好了,晚晴给老人做了筛查,婉清的新能源设备也调试好了,明天的‘技术下乡开放日’肯定能圆满成功!”
“干杯!”四人的碗筷轻轻碰撞,林婉清笑着说:“目前我们已在江城选了5个乡村做试点,等设备运行稳定后,就推广到全球的乡村地区,让非洲的村庄也能用上清洁能源,南美的农户也能享受到康复服务。”
林晚晴点头:“康复这边,我们计划给江城的每个乡村都配一套‘便携式康复设备包’,再培训村里的‘康复志愿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后续还会通过远程指导,随时解决大家的问题。”
苏沐雪抱着画册,眼睛亮晶晶的:“我还特意画了《乡村幸福小院》作为服务站的特别展品,里面有服务站、稻田、村民,还有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画画的场景,明天肯定能打动大家!”
陈凡揉了揉她的头发:“明天的开放日一定会很热闹,等结束后我们就去非洲,推进‘技术下乡’的全球试点。”
这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
【林晚晴完成江城乡村康复筛查,配备“便携式康复设备包”,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0);苏沐雪“幸福技术下乡”服务站筹备完成(明日开放),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0);林婉清调试乡村新能源试点设备,适配低电压环境,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0)】
【“幸福技术下乡计划”进度更新:苏沐雪《乡村幸福小院》完成创作,林晚晴乡村康复服务覆盖江城5村,林婉清新能源试点落地江夏,当前进度35%。奖励发放:财富值+5亿(当前财富值1892000046.8元),解锁“乡村公益特权”——可优先调度乡村资源,提升技术下乡推进效率92%】
陈凡心中一暖,“幸福技术下乡计划”顺利起步。他看着三位女神的笑容,轻声说:“明天开放日顺利开展,我们的‘幸福传递’就真正走进了乡村,接下来还要让技术的温暖,传遍全球的乡野田间。”
苏沐雪靠在陈凡怀里,轻声说:“我已经和江城的乡村学校约定好了,明天开放日会设置‘乡村儿童艺术课’,教孩子们画家乡的美景,再把画送到城里的学校交流,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
林晚晴和林婉清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明天的期待。
第二天清晨,江城乡村的阳光格外柔和,薄霜渐渐融化,田埂上的小草露出嫩绿。“幸福技术下乡”开放日准时开始,村民们早早地来到广场,有的牵着孩子,有的拄着拐杖,还有的扛着农具,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服务站里,林晚晴的康复服务桌前排起了长队。她和王医生一起,给村民做筛查、配“康复训练包”,还手把手教大家做康复动作。一位患有腰腿痛的阿姨,做完按摩训练后,笑着说:“感觉腰舒服多了!以前总觉得康复是城里人的事,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林晚晴笑着说:“阿姨,您以后有问题,随时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的远程指导团队会帮您解决。”
另一边,林婉清的新能源设备展示区也围满了村民。技术人员正在演示小型钒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按下启动键后,设备很快就为旁边的灯泡供上了电。光伏合作社的负责人笑着说:“大家看,以后就算停电,我们也能用电抽水灌溉、照明做饭了!”村民们纷纷点头,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询问设备的推广时间。
苏沐雪的“艺术角”里,孩子们正趴在桌上画画。有的画稻田里的水牛,有的画村口的老槐树,还有的画服务站的小院。苏沐雪蹲在一旁,耐心地教孩子们调色,时不时帮他们修改线条。一个小男孩举起画纸:“姐姐,你看我画的新能源设备,以后我们村是不是每天都能有电?”苏沐雪笑着点头:“是啊,以后我们的村庄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方便!”
下午2点,开放日迎来高潮——“乡村幸福分享会”启动。村民们围坐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一位老爷爷说:“我活了70多岁,第一次在家门口做康复,还看到了能存电的设备,谢谢你们这些城里来的好孩子!”一位阿姨说:“以后我的腰不疼了,就能帮家里干活了,还能看着孙子在‘艺术角’画画,这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四人在广场中央汇合时,苏沐雪突然拿出画笔,在画板上快速勾勒出四人与村民、孩子一起在服务站里忙碌的场景,旁边还加上了稻田、老槐树和新能源设备。“这是《幸福传递·乡村篇》,”她举起画本,笑着说,“现在我们的‘幸福传递’系列有了五大洲篇、南极篇、江城篇、枢纽篇,还有了乡村篇,真正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全球到身边’的幸福覆盖!”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江城“幸福技术下乡”开放日圆满举办,服务村民2000余人(含500名老人、800名儿童),“幸福技术下乡计划”进度+30%(当前65%)】
【林晚晴乡村康复服务签约10个村级卫生院,远程指导覆盖江城所有乡村,“幸福技术下乡计划”进度+20%(当前85%)】
【林婉清乡村新能源试点设备签约20个村庄,确定非洲肯尼亚、南美秘鲁乡村试点,“幸福技术下乡计划”进度+15%(当前100%)】
【“幸福技术下乡计划”圆满完成!奖励发放:财富值+10亿(当前财富值1902000046.8元),解锁“全球乡村公益领袖”身份,江城乡村服务站被评为“全国技术下乡示范站点”;额外解锁“全球乡村公益联盟”——可联合全球50个公益组织,推进乡村技术普及项目】
陈凡看着系统面板上的“100%”进度条和“全球乡村公益领袖”身份,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他看着身边的三位女神,轻声说:“我们做到了!从繁华都市到乡野田间,从江城乡村到全球村落,‘幸福传递’终于走进了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是啊,”林晚晴笑着说,“从第一套城市康复设备到乡村‘便携式包’,从第一座城市新能源基地到乡村小型设备,我们用行动证明,幸福不分城市与乡村,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暖。”
林婉清点头:“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全球乡村公益联盟’,把江城的乡村经验推广到非洲、南美,让肯尼亚的村庄用上清洁能源,让秘鲁的农户享受到康复服务,让全球乡村都能因技术而改变。”
苏沐雪抱着刚画好的《幸福传递·乡村篇》,眼睛里闪着泪光:“我还要继续画《幸福的延续》系列,把非洲乡村的新能源故事、南美农户的康复日常、江城孩子与外国孩子的画稿交流都画进去,让幸福的故事在全球乡村永远延续。”
当天晚上,四人在乡村的田埂上散步。月光洒在稻田里,像铺了一层银霜,远处农户家的灯光星星点点,偶尔传来几声狗吠。苏沐雪靠在陈凡怀里,翻看着孩子们的画作,林晚晴整理着全球乡村试点的计划,林婉清规划着技术推广的节奏,而陈凡则看着眼前的乡村夜景,嘴角扬起幸福的笑容。
他知道,这趟“永恒幸福”的旅程,从江城的初心出发,经过全球的探索、枢纽的连接,如今又扎根乡村,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未来,他们会带着技术的力量、温暖的初心,继续在全球的城市与乡村播撒爱与希望,让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幸福的光芒,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书写属于他们的、永不落幕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