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的旱季带着灼热的暖意,马赛马拉草原的金合欢树伸展着枝干,村落里的红土小路蜿蜒向前,孩子们赤脚追逐着色彩斑斓的蝴蝶,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烤玉米的混合味道。陈凡和苏沐雪站在肯尼亚纳库鲁村的广场上,看着当地村民搭建“幸福乡村驿站”,苏沐雪穿着浅橙色的防晒衣,手里的画笔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陈凡哥,你看我把驿站外墙画成‘草原幸福图’——左边画马赛族的传统图腾,右边画小型新能源设备和康复床,中间用彩虹线条连接江城与纳库鲁村,再点缀上长颈鹿、斑马的图案,让村民一眼就能看懂我们带来的帮助,肯定特别有亲切感!”
陈凡接过速写本,指尖拂过画中满是异域风情的场景——茅草屋顶的驿站外,马赛族妇女的彩色披风与蓝色新能源设备相映成趣,康复床旁画着微笑的老人,彩虹线条两端分别是黄鹤楼和金合欢树,四人的卡通形象穿着马赛族特色饰品,正和村民一起搭建太阳能板。他笑着点头:“想法太贴合当地的文化了!我让李涛联系本地的画师,按照你的设计加快绘制,再准备一批马赛族传统木雕作为纪念礼品,送给参与建设的村民,让大家感受到‘跨越国界的温暖’。”
不远处,林晚晴正拿着平板电脑,和纳库鲁村卫生所的负责人莫妮卡视频通话:“莫妮卡,我们带来了20套便携式康复设备,针对当地常见的关节炎、腰背痛,准备了‘非洲适配版康复包’——把热敷贴换成更耐储存的草药包,训练手册加了马赛语翻译,等下我们一起给村民做健康筛查,教大家用设备做康复。”视频那头的莫妮卡激动地说:“太感谢林医生了!村里的老人常年干重活,很多人都有关节病,这些设备就是他们的‘救命药’!”
林婉清则站在一旁,和肯尼亚新能源合作方的工程师卡鲁通电话:“我们的小型钒液流电池已经适配了非洲的高温环境,就算白天温度超过40℃,储能效率也能保持在92%以上,今天会在驿站旁安装3台设备,分别供村民照明、灌溉和卫生所用电,你们可以组织村民学习操作,有问题随时找我们的技术团队。”电话那头的卡鲁连忙说:“太好了林总监,纳库鲁村经常断电,有了这些设备,孩子们晚上能看书,庄稼也能及时浇水,太谢谢你们了!”
上午10点,“幸福乡村驿站”的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苏沐雪穿着防晒衣在驿站旁穿梭,时不时和本地画师沟通图腾的细节,确保传统文化元素能精准呈现。一位戴着马赛族传统红色披风的老人,牵着孙子的手,驻足在未完成的壁画前,用生硬的英语轻声感叹:“这画里有我们的图腾,还有能发光的机器!你们从遥远的中国来帮我们,真是好人!”
苏沐雪笑着上前,拿出速写本翻到“草原幸福图”完整版:“爷爷,您看这是最终的样子,以后驿站建好,大家能在这里做康复、学技术,孩子们还能在旁边的‘艺术角’画画。”老人的孙子指着画里的长颈鹿,兴奋地喊:“我要画长颈鹿!我要画和中国小朋友一样的画!”苏沐雪从包里拿出一套彩色蜡笔递给孩子:“这是给你的礼物,等下我们一起在‘艺术角’画画,把你的长颈鹿画进壁画里!”
中午时分,陈凡陪林晚晴前往纳库鲁村卫生所,搬运便携式康复设备。卫生所的小院里,莫妮卡和几位医护人员早已等候,看到设备后立刻上前帮忙。林晚晴打开一套“关节康复仪”,向莫妮卡演示:“您看,按下这个绿色按钮是轻度按摩,红色按钮是热敷,每次用15分钟,老人和小孩都能用,我们还准备了马赛语的操作视频,扫手册上的二维码就能看。”莫妮卡试着操作了一遍,笑着说:“太简单了!我现在就能教村里的老人用!”
两人正说着,一位拄着木棍的妇女走进卫生所,她的右腿明显肿胀。林晚晴连忙上前,用携带的智能评估仪给她做检查:“您是长期劳作导致的膝关节劳损,我们给您配个‘草药康复包’,再教您几个坐着就能做的训练动作,坚持一个月,腿肿肯定会好转。”随后,林晚晴坐在小板凳上,手把手教妇女做腿部拉伸,陈凡则在一旁帮忙翻译,妇女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回到村广场时,筹备工作已近尾声。“幸福乡村驿站”的茅草屋顶已搭建完毕,“草原幸福图”壁画完成了大半,林婉清正和技术团队、卡鲁一起调试新能源设备。“设备的高温防护层已经安装好,”林婉清指着设备外壳说,“我们还加了防尘网,避免沙尘影响运行,后续会每月派技术人员来维护,保证设备能长期使用。”
陈凡点头:“考虑得很周全,等下村民来参观时,多演示设备的实际用途,让大家知道这些设备能解决他们的难题。”
傍晚时分,四人在村民家吃晚饭。泥土地的屋里,女主人用土灶煮了玉米粥,端上烤牛舌和水煮蔬菜,还特意拿出当地特色的蜂蜜水招待他们。苏沐雪端着陶碗,兴奋地说:“今天太顺利了!驿站快建好了,晚晴给村民做了筛查,婉清的新能源设备也调试好了,明天的‘幸福驿站开放日’肯定能圆满成功!”
“干杯!”四人的陶碗轻轻碰撞,林婉清笑着说:“目前我们已和肯尼亚3个村落签订了合作协议,等纳库鲁村的试点成功后,就推广到坦桑尼亚、乌干达的乡村,让更多非洲村民用上清洁能源,享受到康复服务。”
林晚晴点头:“康复这边,我们计划在肯尼亚培训50名‘乡村康复志愿者’,让他们长期为村民提供服务,后续还会通过远程指导,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保证康复服务不中断。”
苏沐雪抱着画册,眼睛亮晶晶的:“我还特意画了《马赛草原上的幸福》作为驿站的特别展品,里面有驿站、金合欢树、马赛族村民,还有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画画的场景,明天肯定能打动大家!”
陈凡揉了揉她的头发:“明天的开放日一定会很热闹,等结束后我们就去南美秘鲁,推进下一个全球乡村试点。”
这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
【林晚晴完成肯尼亚乡村康复筛查,配备“非洲适配版康复包”,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1);苏沐雪“幸福乡村驿站”筹备完成(明日开放),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1);林婉清调试非洲高温版新能源设备,适配当地环境,好感度+1(当前好感度121)】
【“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进度更新:苏沐雪《马赛草原上的幸福》完成创作,林晚晴康复服务覆盖肯尼亚3村,林婉清新能源试点落地纳库鲁村,当前进度40%。奖励发放:财富值+5亿(当前财富值1907000046.8元),解锁“非洲公益特权”——可优先联合当地组织推进项目,提升跨文化协作效率95%】
陈凡心中一暖,“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顺利起步。他看着三位女神的笑容,轻声说:“明天开放日顺利开展,我们的‘幸福传递’就真正在非洲扎根,接下来还要让这份温暖,传遍非洲的每一片草原、每一个村落。”
苏沐雪靠在陈凡怀里,轻声说:“我已经和江城的乡村学校、肯尼亚的纳库鲁小学约定好了,明天开放日会设置‘中非儿童画友会’,让两地的孩子通过视频连线一起画家乡,把画合成‘中非幸福画卷’,作为驿站的永久展品。”
林晚晴和林婉清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明天的期待。
第二天清晨,肯尼亚的阳光格外炽热,金合欢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草原上的微风带着青草的气息。“幸福乡村驿站”开放日准时开始,村民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早早地来到广场,有的牵着牛羊,有的抱着孩子,还有的背着自家种的玉米,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驿站里,林晚晴的康复服务区前排起了长队。她和莫妮卡一起,给村民做健康筛查、发“草药康复包”,还手把手教大家用康复设备。一位患有腰背痛的马赛族男子,用康复仪做了15分钟按摩后,站起来伸了伸腰,笑着说:“太舒服了!以前弯腰喂牛都疼,现在能轻松弯腰了!”林晚晴笑着说:“以后你每天用一次,坚持一个月,疼痛会完全消失,有问题可以让莫妮卡联系我们的远程团队。”
另一边,林婉清的新能源设备展示区也围满了村民。技术人员正在演示设备的用途——按下开关后,驿站的灯泡立刻亮起,旁边的灌溉水泵也开始运转,水流顺着管道流进旁边的玉米地。卡鲁拿着话筒,用斯瓦希里语向村民介绍:“大家看,这些设备能让我们晚上有灯、庄稼有水,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怕停电了!”村民们纷纷鼓掌,有的还上前触摸设备,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苏沐雪的“艺术角”里,中非儿童画友会热闹开启。江城的孩子通过视频展示画的长江大桥,肯尼亚的孩子则画了草原上的长颈鹿,苏沐雪蹲在一旁,教孩子们用彩色蜡笔描绘“心中的幸福家园”。一个肯尼亚小女孩举起画纸,上面画着中国和肯尼亚的国旗,中间是手牵手的孩子,用生硬的中文说:“中国朋友,一起幸福!”苏沐雪眼眶一热,把孩子的画贴在“中非幸福画卷”上,轻声说:“对,我们一起幸福!”
下午2点,开放日迎来高潮——“马赛幸福分享会”启动。村民们围坐在广场上,用斯瓦希里语分享自己的感受,莫妮卡负责翻译。一位老人说:“我活了60多岁,第一次用能按摩的机器,第一次看到晚上不用煤油灯也能亮,谢谢中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一位年轻的母亲说:“我的孩子晚上能在灯下看书了,以后他一定能像中国朋友一样,做有出息的人!”
四人在广场中央汇合时,苏沐雪突然拿出画笔,在画板上快速勾勒出四人与马赛族村民、中非孩子一起在驿站忙碌的场景,旁边还加上了金合欢树、长颈鹿和新能源设备。“这是《幸福传递·非洲篇》,”她举起画本,笑着说,“现在我们的‘幸福传递’系列有了五大洲篇、南极篇、江城篇、枢纽篇、乡村篇,还有了非洲篇,真正实现了‘跨越山海,幸福相连’的愿景!”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肯尼亚“幸福乡村驿站”开放日圆满举办,服务村民3000余人(含600名老人、1000名儿童),“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进度+35%(当前75%)】
【林晚晴签约肯尼亚5个村级卫生所,培训20名乡村康复志愿者,“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进度+15%(当前90%)】
【林婉清与肯尼亚能源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定10个村落新能源推广计划,“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进度+10%(当前100%)】
【“全球乡村公益计划(非洲站)”圆满完成!奖励发放:财富值+10亿(当前财富值1917000046.8元),解锁“跨洲公益先锋”身份,纳库鲁村驿站被联合国评为“全球乡村公益示范项目”;额外解锁“中非公益合作基金”——每年可投入10亿元,推进中非乡村技术交流与公益合作】
陈凡看着系统面板上的“100%”进度条和“跨洲公益先锋”身份,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他看着身边的三位女神,轻声说:“我们做到了!从江城到非洲,从陌生到熟悉,‘幸福传递’终于在非洲草原上扎根发芽,接下来还要让这份温暖,传到南美、传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是啊,”林晚晴笑着说,“从中国的‘便携式康复包’到非洲的‘草药适配版’,从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到非洲的高温适配设备,我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尊重差异、用心付出,幸福就能跨越国界,连接每一个人。”
林婉清点头:“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中非公益合作基金’,把纳库鲁村的经验推广到更多非洲国家,同时启动秘鲁的乡村试点,让南美村民也能用上清洁能源,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
苏沐雪抱着刚画好的《幸福传递·非洲篇》,眼睛里闪着泪光:“我还要继续画《幸福的延续》系列,把中非孩子的画友会、非洲志愿者的故事、新能源设备带来的改变都画进去,让幸福的故事在非洲草原永远延续。”
当天晚上,四人在纳库鲁村的草原上散步。月光洒在金合欢树上,像镀了一层银辉,远处传来马赛族村民的歌声,悠扬而温暖。苏沐雪靠在陈凡怀里,翻看着“中非幸福画卷”,林晚晴整理着秘鲁试点的计划清单,林婉清规划着中非公益合作的细节,而陈凡则看着眼前的草原夜景,嘴角扬起幸福的笑容。
他知道,这趟“永恒幸福”的旅程,从江城的初心出发,经过全球的探索、枢纽的连接、乡村的扎根,如今又在非洲草原绽放新的光芒。未来,他们会带着跨洲协作的初心、温暖包容的诚意,继续在全球的土地上播撒爱与希望,让每一片草原、每一个村落、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力量,书写属于他们的、永不落幕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