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前的喧嚣像潮水般退去,只留下被阳光晒得发烫的台阶和公告栏上那张崭新的成绩单。
许意绵站在办公楼门口,看着公告栏上第一行她的名字。
752分。
红笔圈出的“第一名”三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林晚一把抱住她,声音还带着未平的怒意:“你太狠了!直接把评分细则甩在他们脸上,周培安脸都绿了!”
许意绵没笑,只是抬手扶了扶眼镜,指尖微凉。
她只记得每天晚上在练习室复习到凌晨,台灯下一页页演算纸堆成小山。
那道压轴题,她用了许久才验算出来。
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
教务处里,周培安拍着桌子说成绩不能改,语气强硬得仿佛在维护某种不可动摇的秩序。
可许意绵只是平静地打开平板,播放那段录音——那是考试结束后,她以匿名身份提交给教育局监督系统的“阅卷公正性建议”。
她一条条列出评分细则,对照阅卷记录,甚至调出了服务器留痕的评分轨迹图。
“创新解法不得扣分。”
“关键步骤缺失,扣分不低于6分。”
“阅卷教师未依规标注争议题,视为评分失误。”
她不讲情绪,只讲逻辑。不讲委屈,只摆证据。
围观的老师从起初的沉默,到后来有人轻声叹:“这学生……不只是会做题啊。”
最终,教务处不得不承认失误。
三点整,官网发布更正公告。
许意绵的名字重回榜首,数学满分,总分刷新校史纪录。
全校哗然,社交平台上瞬间炸开话题:#许意绵教科书式维权##被压分的学霸反手举报阅卷规则#。
可她走下台阶时,心里却没有胜利的快意。
只有沉甸甸的清醒。
她望向远处篮球场。
苏新皓正靠在场边栏杆上,手里握着一瓶矿泉水。
阳光落在他浅色的校服上,勾勒出少年挺拔的轮廓。
他看见她,抬起手,隔着人群和距离,朝她晃了晃水瓶,比了个“OK”的手势,嘴角扬起一贯明朗的笑。
她没回应,也没笑。
但在心里,轻轻说了一句:下次,别再让人替你改命。
也许有人想捧他——毕竟他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全能型人才”,是代表市里参加青年论坛的明星学生,更是那个即将参加国内顶级偶像选拔赛的热门练习生。
但她不允许。
不是因为她输不起,而是因为她清楚——他们之间的较量,从来不该由别人来裁定。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练习室的排程提醒。
她转身朝艺术楼走去,脚步渐稳。
走廊安静下来,只有她的帆布鞋踩在地砖上的轻响。
路过一面长镜时,她停下,摘下耳机,重新塞进耳朵。
《Binary Heart》(《二进制之心》)的前奏缓缓响起,电子音像心跳般规律而坚定。
这是下一轮考核的指定曲目,节奏复杂,情感层次极难把控。
她闭了闭眼,脑海里却浮现出苏新皓交卷那天的笑容——不是胜利者的得意,而是近乎虔诚的专注。
她打开手机备忘录,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
屏幕空白,像一张等待书写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