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教室在顶楼,夕阳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投出斑斓的光斑。
宋亚轩坐在最后一排,翻着乐理书,耳边是前面女生讨论周末派对的声音。她们在说刘耀文家的庄园,说那里有个能容纳两百人的音乐厅,施坦威钢琴的琴键都是象牙做的。
“你会弹钢琴吗?”
刘耀文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他旁边的空位上,手里转着支银色的钢笔,笔帽上刻着缩写“LW”。宋亚轩注意到他今天换了块手表,皮质表带,看起来比上次那块低调些,却更显质感。
“不太会。”宋亚轩合上书。他家只有台二手电子琴,是母亲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琴键有两个是坏的,他偶尔会对着网上的教程弹几句。
刘耀文没说话,起身走到教室中央的钢琴前。那是台普通的雅马哈,琴键有些发黄,和他描述里的施坦威天差地别。他坐下时,夕阳刚好落在他的侧脸,睫毛在眼睑下投出片浅影。
指尖落在琴键上时,宋亚轩愣住了。不是什么复杂的曲子,是段简单的旋律,像雨滴落在屋檐上,带着种干净的温柔。他在音乐课本的附录里见过,是首冷门的民谣改编曲,名字叫《星子落地时》。
“好听吗?”刘耀文转过头,夕阳在他瞳孔里晃成一团暖光。
宋亚轩点点头,没告诉对方,他手机的铃声就是这段旋律。
下课后,宋亚轩收拾书包时,发现桌肚里多了张草稿纸。上面用钢笔写着《星子落地时》的简谱,字迹有力,末尾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标着行小字:“琴键坏了也能弹。”
他捏着草稿纸走出教室,看见刘耀文被几个男生围住,其中一个拍着他的肩膀:“周末去你家练琴啊?上次那台施坦威还没弹够呢。”
刘耀文笑着应了声,目光却越过人群,朝他这边看了一眼。宋亚轩赶紧低下头,快步走下楼梯,草稿纸被他捏在手心,边缘很快起了皱。
校门口的公交站挤满了人,宋亚轩等的车迟迟不来。他望着马路对面,刘耀文正弯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车窗缓缓升起时,他好像看见对方朝他挥了挥手。
公交车终于来了,人挤人的车厢里,宋亚轩把草稿纸小心翼翼地夹进乐理书。车窗外,黑色轿车平稳地汇入车流,像条游向深海的鱼,而他的公交车,正沿着固定的路线,驶向城市另一端的老旧居民楼。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枚篮球徽章,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渗进来,像个沉默的秘密。
接下来的故事将继续围绕“细节交集”展开:比如宋亚轩帮刘耀文补习他不擅长的文科,刘耀文在宋亚轩被富家子弟刁难时不动声色地解围,两人在天文社的观测活动中共享一副望远镜,在深夜的校园小径上讨论未来的方向……阶级差异带来的矛盾会逐渐显现(如家庭的态度、社交圈的碰撞、对未来的不同规划),但克制的温柔与默契始终贯穿其中,为最终的“好结局”埋下带着痛感的伏笔。需要继续写第4篇的话,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