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顿的冬天比刘景澄想象中更冷。
他站在MIT校园标志性的大圆顶建筑前,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手中的咖啡已经凉了,但他仍紧握着纸杯,仿佛那是唯一能给他提供热量的东西。
今天是面试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场——与物理系主任Dr. Richardson的单独面谈。此前他已经通过了三轮技术面试,表现近乎完美。但这一关不同,这不仅关乎学术能力,更关乎他是否能成为这个顶尖学府想要培养的"未来领袖"。
手机震动,是苏沐昀发来的信息: "面试加油!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心中最棒的。等你回来,有惊喜!"
文字末尾附了一个小小的太阳表情。刘景澄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能想象苏沐昀发这条信息时微红的脸颊和闪亮的眼睛。自从校庆晚会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学校的广泛认可,甚至成为了某种"励志典范"——学霸情侣共同进步的故事。
《南方周刊》的实习机会,苏沐昀最终接受了。出乎刘景澄意料的是,父亲竟然真的信守承诺,没有干涉她的工作。苏沐昀的才华很快得到认可,一篇关于城市边缘群体的深度报道甚至获得了主编的高度评价。她正在迅速成长,找到自己的声音和方向。
这一切本该让刘景澄无比安心,但此刻,站在异国的寒风中,一种莫名的不安却萦绕在心头。父亲在他临行前那通电话中的语气太过平静,平静得反常。
"景澄," 父亲在电话里说,"MIT是你的梦想,家里全力支持。面试结束后,记得去拜访一下你陈叔叔,他在波士顿住了二十年,有些东西要转交给你。"
陈叔叔是父亲的老友,在哈佛商学院任教。这本是一个合理的请求,但父亲语气中那种微妙的停顿,让刘景澄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
咖啡杯上的冷凝水滑落,冰凉的触感将他拉回现实。时间到了。刘景澄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深蓝色西装和领带,迈步走向物理系大楼。
---
Dr. Richardson的办公室宽敞明亮,一整面墙的书架上塞满了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老人约莫六十岁,银发整齐地梳在脑后,锐利的蓝眼睛透过金丝眼镜打量着刘景澄。
"Mr. Liu, ...."(刘先生,你的学术成绩令人印象深刻。)Dr. Richardson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清晰,"But MIT..."(但MIT想要的不仅仅是高分。我们要的是远见、热情和突破界限的能力。)
刘景澄坐姿端正,目光坚定:"I understand, ...(我明白,教授。对我来说,物理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实验,而是探索宇宙基本真理的方式。)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们从量子纠缠聊到暗物质理论,从刘景澄的竞赛经历谈到他未来想研究的方向。对话越来越深入,气氛也越来越轻松。Dr. Richardson眼中的欣赏之色越来越明显。
就在面试即将圆满结束时,老人突然话锋一转:"By the way, how ..."(顺便问一下,你如何看待个人生活对学术追求的影响?)
一个看似随意却暗藏玄机的问题。刘景澄的手指微微收紧。这不是标准面试问题,更像是......量身定制的试探。
"Everyone needs balance, sir."(每个人都需要平衡,教授。)他谨慎地回答,"A healthy personal life can b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support."(健康的个人生活可以成为灵感和支持的源泉。)
Dr. Richardson意味深长地笑了笑:"Speci..."(具体来说,我听说你在中国有个女朋友?未来的记者?)
刘景澄的瞳孔微微收缩。这个细节没有出现在任何申请材料中。只有一种可能——有人特意告诉了Dr. Richardson。而知道苏沐昀情况又能接触到MIT教授的,只有......
父亲。
电光火石间,刘景澄明白了父亲真正的安排。陈叔叔要转交的"东西"根本不是物品,而是一个信息,一个考验——父亲表面上接受了他们的关系,实则将最终决定权交给了MIT。如果学校认为这段关系会影响他的学术发展,那么......
愤怒如岩浆般在胸腔翻涌,但刘景澄的面色丝毫不变。他直视Dr. Richardson的眼睛,声音平稳而坚定:
"Yes, I do have a girlfriend who ...."(是的,我有一位学习新闻的女友。她才华横溢、充满热情,并且全力支持我的学术梦想。事实上,正是她让我明白,真正的卓越不是为单一目标牺牲一切,而是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找到平衡。)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Dr. Richardson摘下眼镜,缓缓擦拭镜片,表情莫测。刘景澄的心跳如擂鼓,但目光依然坚定。
突然,老人轻笑一声,重新戴上眼镜:"Interesting answer, Mr. Liu. Yo..."(有趣的回答,刘先生。知道吗,你父亲和我是普林斯顿的同学。他上周打电话给我,表达了...对你"分心因素"的担忧。)
刘景澄的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面上依然保持冷静:"With all due respect, si...."(恕我直言,教授,我的关系不是干扰,而是力量的源泉。我相信MIT最看重的是独立思考能力。)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Dr. Richardson突然站起身,伸出手:"Well said, young man. Welcome to MIT."(说得好,年轻人。欢迎来到MIT。)
刘景澄愣了一秒,随即迅速起身握手,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Thank you, sir. It's an honor."(谢谢教授,这是我的荣幸。)
"Don't thank me yet," Dr. Richardson眨眨眼,"The real challenge starts now. ..."(先别急着谢我,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至于你父亲...这么说吧,我一向喜欢证明他是错的。)
走出物理系大楼时,波士顿的天空飘起了小雪。刘景澄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然后掏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几乎立刻被接起,苏沐昀清亮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景澄?面试结束了?怎么样?"
雪花落在刘景澄的睫毛上,融化成细小的水珠。他望着远处校园里步履匆匆的学生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沐昀,"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我通过了。明年秋天,我会成为MIT物理系的研究生。"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喜的尖叫,然后是苏沐昀带着哭腔的笑声:"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能行!太棒了!景澄,我太为你骄傲了!"
她的喜悦如此纯粹,如此具有感染力,让刘景澄的眼眶也不由发热。但紧接着,他想起了Dr. Richardson的话,想起了父亲暗中的干预。喜悦渐渐冷却,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
"沐昀,"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坦白,"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
他将父亲暗中联系Dr. Richardson,试图利用面试考验他们关系的事和盘托出。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刘景澄以为通话中断了。
"沐昀?你还在听吗?"
"我在。" 苏沐昀的声音出奇地平静,"其实......我大概猜到了会有这种事。"
这次轮到刘景澄惊讶了:"你猜到了?"
"嗯。"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上周我交上去的专题报道被无故压下了,主编说是'更高层的指示'。后来我偶然发现,那位'高层'正好是你父亲的老同学。"
刘景澄的拳头猛地攥紧:"他竟敢干涉你的工作?!"
"别急," 苏沐昀的声音带着安抚,"我换了角度重写了一篇,昨天刚通过终审。景澄,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你父亲不会那么轻易接受我的。这次MIT的事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考验。"
雪花在刘景澄的肩头堆积,寒意渗透进骨髓。但苏沐昀冷静的话语却像一团火,温暖着他的胸膛。
"你不生气吗?" 他低声问。
"当然生气," 她轻笑一声,"但更多的是决心。景澄,我不会被这些小花招打败的。我会用实力证明,我配得上你,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或认可。"
她的声音如此坚定,带着刘景澄熟悉的倔强。他突然想起第一次在"听雨"APP上听到她声音时的感觉——那种穿透黑暗的清澈和力量。
"我爱你。" 他脱口而出,声音沙哑,"沐昀,我爱你,比任何时候都更确定。"
电话那头传来轻柔的呼吸声,然后是苏沐昀带着笑意的回应:"我也爱你。现在,去找你那位陈叔叔吧,看看你父亲还有什么'惊喜'等着你。然后快点回来,我也有惊喜要给你。"
挂断电话,刘景澄望着MIT校园里渐厚的积雪,心中既沉重又轻盈。是的,战斗才刚刚开始。父亲的考验,异国的分离,学业的压力......前方有无数的挑战。但此刻,他心中无比确定一件事——
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多少阻碍,他们终将找到彼此,如同雨滴终将汇入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