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工俱乐部的装潢古典而庄重,深色木质墙板上挂着历任校长的肖像。刘景澄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等待着那位"陈叔叔"的出现。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但天色依然阴沉。MIT面试成功的喜悦被父亲暗中干预的阴影冲淡了不少。他迫切想知道,父亲到底还安排了什么"惊喜"。
"景澄?"
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刘景澄转身,看到一位身材挺拔、约莫五十岁出头的亚洲男性站在那儿。他穿着考究的深灰色西装,鬓角微白,面容和蔼但眼神锐利,典型的学者气质。
"陈叔叔。" 刘景澄站起身,礼貌地伸出手。
陈志明——哈佛商学院教授,父亲的老同学兼多年好友——握住他的手,力道适中而温暖:"长大了。上次见你,你还是个闷头做题的高中生。" 他示意刘景澄坐下,自己则坐到对面,"面试怎么样?"
"通过了。" 刘景澄简短回答,然后直入主题,"父亲说您有东西要转交给我?"
陈志明笑了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推到刘景澄面前:"先看看这个。"
信封很薄,里面似乎只有一两张纸。刘景澄警惕地打开,抽出里面的文件——是一份房产证明,地址在波士顿Back Bay的一栋高级公寓,业主姓名赫然写着"Liu Jingcheng"。
刘景澄猛地抬头:"这是什么意思?"
"你父亲给你买的公寓。" 陈志明啜了一口侍者刚送来的咖啡,"离MIT只有两站地铁,方便你上学。家具都已经配好了,随时可以入住。"
刘景澄盯着那份房产证明,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父亲一边暗中考验他的感情,一边又准备如此昂贵的礼物?这不合逻辑。
"条件是什么?" 他直接问道,声音冷静得可怕。
陈志明挑了挑眉,似乎欣赏他的敏锐:"没有明说条件。但你父亲提了一句,说'希望景澄能专心学业,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景澄一眼,"我想,你明白他的意思。"
刘景澄的手指捏紧了文件边缘。是的,再明显不过了——这栋豪华公寓既是礼物,也是枷锁。父亲在暗示:接受这份馈赠,就要把"其他事情"(也就是苏沐昀)放在次要位置,甚至......逐渐疏远。
"如果我拒绝呢?" 他直视陈志明的眼睛。
陈志明并不意外这个问题,他从容地从内袋掏出一张卡片,放在桌上:"这是公寓钥匙卡。决定权在你手上,没有人会强迫你接受或拒绝。但是......" 他顿了顿,"作为一个看着你长大的长辈,我建议你不要急着做决定。至少去看看那套房子?"
刘景澄没有碰那张钥匙卡。窗外的天色更暗了,一场新的风雪正在酝酿。他突然无比想念苏沐昀,想念她那种看透事物本质的敏锐和直指问题核心的勇气。如果是她,会怎么看待这份"礼物"?
"陈叔叔," 他慢慢开口,"您认识我父亲这么多年,您觉得......他为什么会如此反对我的感情?仅仅是因为家世背景吗?"
陈志明放下咖啡杯,目光投向远处,仿佛在回忆什么:"你父亲是个极其理性的人,他相信一切都是可以计算和规划的。包括他儿子的未来。" 他转回视线,"但人生中有些变量,是任何公式都无法计算的。比如......爱情。"
这个回答出乎刘景澄的意料。他原以为会听到一番关于"门当户对"或"前途为重"的说教。
"您......不赞同我父亲的做法?" 他谨慎地问。
陈志明笑了:"我是学者,景澄。学者的天职是追求真理,而真理往往存在于灰色地带,不是非黑即白。" 他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公寓地址在文件上。去不去,由你决定。至于你父亲那边......" 他意味深长地眨眨眼,"有时候,迂回战术比正面冲突更有效。"
离开教工俱乐部时,雪又开始下了。刘景澄站在哈佛园的拱门下,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万千。陈志明最后那句话在他脑海中回荡——"迂回战术"。这是什么意思?是暗示他表面上接受父亲的安排,实则维持与苏沐昀的关系?
手机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苏沐昀发来的照片——她站在《南方周刊》编辑部里,举着一张印有她名字的工牌,笑容灿烂如朝阳。文字紧随其后: "主编刚刚通知,我的实习期提前结束,直接转正了!从现在起,我是《南方周刊》的正式记者了!"
刘景澄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就是她说的"惊喜"!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提前转正,这是对她才华和努力的最好证明。他立刻拨通了视频电话。
苏沐昀的脸出现在屏幕上,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红:"景澄!你看到消息了吗?"
"看到了,太棒了!" 刘景澄真心实意地为她高兴,"我就知道你能行。那篇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报道反响很好?"
"嗯!主编说读者反馈非常积极,甚至有政协委员引用我的文章在会议上发言。" 她的眼睛闪闪发亮,充满了职业初成的喜悦,"对了,MIT那边确定了吗?什么时候开学?"
"明年八月。" 刘景澄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坦诚,"沐昀,有件事我要告诉你......"
他将父亲赠送公寓的事和其中隐含的条件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出乎他的意料,苏沐昀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受伤,而是陷入了思考。
"所以," 她最终说道,"你父亲给了你一个选择:接受公寓,意味着要'专心学业';拒绝公寓,则可能面临更直接的干预?"
刘景澄点点头,惊讶于她如此迅速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你怎么想?"
屏幕那头的苏沐昀咬了咬下唇,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景澄,接受那套公寓。"
这个回答让刘景澄愣住了:"什么?但那就等于......"
"不等于任何事。" 苏沐昀打断他,眼神坚定,"接受公寓只是你作为儿子接受父亲的礼物,不代表你承诺了什么。你依然可以爱我,可以和我保持关系,这与你住在哪里无关。"
她的逻辑如此清晰,如此务实,让刘景澄一时语塞。
"听着," 苏沐昀继续道,声音柔和下来,"异国恋本来就很难。如果有一套舒适方便的公寓让你安心学习,为什么不接受?我不会因为一套房子就觉得你背叛了我们的感情。" 她笑了笑,"除非你打算在里面金屋藏娇?"
这个玩笑让气氛轻松了些。刘景澄摇头苦笑:"当然不会。但你不觉得这是在向父亲妥协吗?"
"这是战略迂回。" 苏沐昀眨眨眼,用词竟与陈志明出奇地相似,"景澄,真正的抗争不是在住哪里这种表面问题上较劲,而是在更长的时间线上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你成为顶尖的物理学家,我成为优秀的记者,我们各自精彩又彼此支持——这才是对你父亲最好的回应。"
刘景澄望着屏幕中那个眼神坚定的女孩,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她总是能看透迷雾,直指本质。是的,真正的抗争不是拒绝一套公寓,而是用时间和成就证明他们的感情值得尊重。
"好," 他点点头,"我会去看看那套房子。但在此之前,我还有件事要做。"
挂断视频后,刘景澄打开地图软件,输入了一个地址——Back Bay那套公寓的位置。然后,他搜索了周边的房产中介。既然要"迂回",那就彻底一点。如果父亲想用一套公寓来影响他的选择,那么他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为苏沐昀可能的来访做好准备。
---
三天后,刘景澄回到北京。
苏沐昀在机场接他,一见面就被他塞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这是什么?" 她好奇地翻开,随即瞪大了眼睛,"租房合同?波士顿?"
刘景澄嘴角挂着得意的笑:"Back Bay那套公寓确实很好,但太小了,只有一间卧室。我在同栋楼租了另一套两居室,已经付了一年租金。" 他轻轻捏了捏她的手,"这样你来波士顿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既尊重你的职业身份,也避免我父亲说闲话。"
苏沐昀的嘴巴张了又合,显然被这个"迂回战术"震住了:"你......你什么时候计划的这些?"
"在决定接受父亲'礼物'的那一刻。" 刘景澄拉着她向机场外走去,"既然要玩策略游戏,那就玩得彻底一点。"
苏沐昀突然停下脚步,拽住他的胳膊:"等等,还有件事我们需要明确——异国期间怎么维持联系?时差、工作节奏、突发状况......"
"每周至少三次视频通话,每天至少一条语音信息。" 刘景澄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尽量见面。你每年有年假,可以来波士顿;我寒假和暑假也会回来。"
"还有," 苏沐昀补充道,表情严肃,"如果遇到特别忙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要提前告知,不要突然消失让对方担心。"
"同意。" 刘景澄点头,"以及,有任何异性接近,必须坦白交代,不能隐瞒。"
苏沐昀笑了:"这么不信任我?"
"是不信任那些'哈佛精英'。" 刘景澄半开玩笑地说,然后正色道,"沐昀,异国恋很难,但我们已经比大多数人有优势——经济基础、共同经历,还有最重要的,清晰的职业规划。我们知道未来几年各自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苏沐昀望着他坚定的侧脸,心中涌起无限柔情。是的,他们不再是高中时那两个在压力和距离面前手足无措的孩子了。如今的他们,有勇气直面现实,也有智慧规划未来。
"对了," 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惊喜'第二部分。"
刘景澄翻开文件,是一份《南方周刊》特派记者申请表,目的地栏赫然写着"美国波士顿"。
"每两年,《南方周刊》会派驻记者到海外主要城市。" 苏沐昀解释道,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两年后,我会申请这个职位。到时候,我们就不用户籍两隔了。"
刘景澄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无视了周围旅客的目光。在这个拥抱里,有骄傲,有感动,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是的,异国恋很难。但更难的是找到一个与你灵魂共振、愿意与你共同成长的人。而他们,幸运地找到了彼此。
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两人十指相扣,讨论着具体的计划——签证、机票、租房细节、通讯套餐......这些琐碎的安排,此刻却充满了幸福的实感。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细节,都是构筑共同未来的砖石。
而在大洋彼岸的波士顿,Back Bay那栋高级公寓的落地窗前,即将迎来新的故事。一个关于成长、坚守和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