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愿还推动建立了大夏第一个“皇家医学院”,面向民间招收学生,不仅教授传统医学,也传授新的医学理论和外科技术,王大夫和陈院正都成为名誉院长。林晚在负责盐政之余,也对医护产生了浓厚兴趣,时常来医学院旁听,并利用其管理才能,协助规范医学院的运作。
医学,这门最古老也最需创新的学科,在姜愿带来的星星之火下,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传统与现代,经验与实证,在这里碰撞、融合,迸发出更加璀璨的生命之光。无数原本会被死神夺走的生命,因此得以延续。而这,正是姜愿所期盼的盛世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基石之一。
太医院的变革如火如荼,而关乎国计民生最根本的领域——农业的变革,在姜愿的布局下,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了整个夏周大地。这并非仅仅依靠政策,更是实实在在的、能让农夫看得见摸得着的产量飞跃!
京城郊外,皇家庄稼实验田。时值金秋,本该是稻谷微黄、粟米低垂的季节,但此刻实验田里呈现的景象,却让所有前来观摩的朝臣、老农,甚至皇帝和太子都目瞪口呆!
一片田地里,稻穗沉甸甸、金灿灿,颗粒饱满,密度远超寻常稻田,估算亩产恐怕要超过五百斤!
另一片地里,植株高大的作物结满了硕大饱满的黄色颗粒,一株上面就有两三棒,看着就喜人。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已经进入收获期的马铃薯田。兵士和招募的农夫们正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耙子挖掘,随着泥土翻开,一窝窝、一串串圆滚滚、黄澄澄的土豆如同变戏法般被翻出来,堆成一座座小山!
“这……这是何等神物?!”一位须发皆白、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司农官,颤巍巍地蹲下身,捧起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激动得胡须都在抖动,“如此硕大!如此丰产!一株下面竟结了这许多?!”
负责这片实验田的,正是从北境跟随而来的赵老三。他如今已是格物司下属“农技推广署”的署丞,黑红的脸上满是自豪:“回大人,这叫马铃薯,也叫土豆!耐寒耐瘠,不挑地!在北境,好地伺候着,一亩地收个两千斤也是有的!就算差些的地,千把斤也跑不了!”
“两千斤?!”
“我的老天爷!”
人群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这个数字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土地产出的认知!以往风调雨顺,一亩上等水田能收三四石米,已是丰年!这土疙瘩,产量竟是稻米的数倍乃至十倍?!
皇帝萧玦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丰收的场景,他走到土豆堆旁,拿起一个,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眼中闪烁着激动难言的光芒:“好!好啊!此物若能推广天下,我大夏何愁饥馑?!”
太子萧景睿更是兴奋地对姜愿道:“姜县主!此乃社稷神器!当立刻颁行天下,令各州府广为种植!”
姜愿微笑着点头,但她知道,推广新品种绝非易事。她看向那些被邀请来、脸上同样充满震惊和疑虑的各地老农代表,朗声道:“各位乡亲父老!大家看到了,这马铃薯,还有这高产稻种、这玉米,便是朝廷未来要大力推广的新作物!它们产量高,适应性强,能让大家吃得饱,家里有余粮!”
一个来自中原地区的老农壮着胆子问:“县主大人,这……这金疙瘩(土豆)好是好,可咱祖祖辈辈都是种麦子粟米,这新玩意儿,不会种啊?万一……万一没收成,咱一家老小可咋活?”
这话问出了所有农夫的心声。面对未知,保守是本能。
姜愿早有准备,她指着赵老三和他带着的一批北境出身的“农技员”说道:“老人家问得好!朝廷不会让大家瞎摸索!从今年起,各州府县,都将设立‘农技指导所’,由像赵署丞这样有经验的人,负责教导大家如何种植这些新作物!如何选种、如何育苗、如何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并且,”
她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让所有农夫心跳加速的承诺:“第一年的种子,由朝廷免费提供!并且,官府会与大家签订契约,无论收成如何,朝廷都会以保底价格收购!绝不会让大家亏本!”
“免费给种子?”
“官府保底收?”
农夫们彻底沸腾了!这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一旦成功,收获的将是以往难以想象的粮食!
“朝廷……朝廷这是真心为俺们庄稼人着想啊!”
“种!俺种!俺家那十亩坡地,全种这金疙瘩!”
“俺也要种那高产稻!”
民心瞬间被点燃!还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丰收和兜底的保障更能打动人心呢?
秦夙看着这场面,对姜愿低声道:“阿愿,你这手‘免费种子加保底收购’,可谓深谙民心啊。”
姜愿轻声道:“要让百姓接受新事物,就必须先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要第一年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年即便没有保底,他们也会抢着种。”
苏文瑾也在一旁盘算着:“如此高的产量,粮食价格必然下降,百姓负担减轻。多出来的粮食,可以酿酒、制粉、饲养牲畜,又能带动相关产业……妙!实在是妙!”
皇帝当场下旨,将推广新作物列为各地方官最重要的考绩之一,并要求格物司和农技推广署尽快编纂《新作物种植图说》,刊印发放到每一里、每一村。
一场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农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北境带来的高产种子,如同最具生命力的火种,被精心呵护着,撒向夏周的每一片渴望丰收的土地。各州的官仓开始大规模改建、新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暴增。
姜愿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的将来,夏周境内再无饿殍,家家户户粮满仓、猪满圈的景象。她知道,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当百姓不再为一口吃食而挣扎,这个国家才能真正释放出它蕴藏的无穷潜力,向着她所期望的那个繁荣、开放的盛世,迈出最坚实的一步。亩产千斤的时代,终于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露出了它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