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凯旋的消息如同春风,瞬间吹遍了夏周朝野,也传到了正在江南忙于善后的姜愿耳中。她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终于落地,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归心似箭的急切涌上心头。然而,她深知,江南的局面初定,绝不能因她个人的情感而虎头蛇尾。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姜愿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工作,力求在回京前,将江南的重建与改革框架夯实。
她再次召集了江南行省的各级官员、以及被征调来的格物司学员和民间水利匠人,在详细勘测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首批重点整治的河段和分洪区选址。
“赵布政使,”姜愿指着定稿的工程图,语气严肃,“第一期工程,疏浚这三段淤塞最严重的河道,加固这五处险工险段,同时开辟城东这片洼地作为分洪区。这是当前最紧迫、也能最快见效的。”
“下官明白!人员、物料已基本筹措到位,只待县主一声令下,即可开工!”赵布政使如今对这位年轻县主的眼光和魄力已是心悦诚服。
“好!即刻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上工。兴业钱庄的第一笔‘水利贷’不日即可到位,务必专款专用,账目清晰,我会派人定期稽核。”姜愿目光锐利,“记住,质量是根本!若有人敢在河工上偷工减料,中饱私囊,本县主绝不姑息!”
“是!下官定当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质效!”赵布政使躬身领命,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庞大的治水工程,在姜愿的强力推动下,终于破土动工。无数的灾民扛起锄头、推起独轮车,走向河道堤岸。虽然辛苦,但每日能换来足以养活家口的口粮和工钱,脸上也重新焕发出生机。轰鸣的号子声和劳动的身影,取代了灾后的死寂,成为江南大地新的主旋律。
对于金陵的医学院和示范医馆,姜愿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她与王大夫及遴选出的分院山长、医馆主事进行了数次长谈,最终确定了详细的章程、课程设置和运营规范。
“王大夫,分院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员不仅要懂医理,更要亲手操作,解剖图谱我已让人加紧绘制。医馆这边,病案记录必须详尽,这是总结经验、提升医术的宝贵财富。”姜愿叮嘱道。
“县主放心,老夫定当竭尽全力,让这新医学的种子在江南开花结果。”王大夫斗志昂扬。
“还有,”姜愿看向一旁沉稳了许多的韩云(随姜愿一起下江南的),“韩云,护理科的设立至关重要。照顾好病患,协助医师,并非低人一等,而是同样神圣的工作。你要拟定好章程,严格选拔和培训护理人员,尤其是要破除旧观念,让更多人理解并尊重这个职业。”
“县主放心,韩云晓得。”韩云郑重应下,眼中闪烁着承担责任的光芒。
姜愿还将一批由空间优化、药效更强的常见药材种子,交给了医馆附属的药圃,并留下了详细的培育要点。这些种子将成为医馆未来药材供应和药效研究的宝贵基础。
看着一切步入正轨,姜愿知道,她能做的铺垫已经完成。剩下的,需要时间来沉淀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