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再加把劲!”他嘶哑着嗓子吼道,声音几乎被风箱的呼啸和炉火的咆哮淹没。
几名膀大腰圆的工匠拼命拉动着一架利用水力驱动、结构复杂的巨型双动式活塞风箱,将强劲而持续的气流送入炉膛。炉内,焦炭(由煤经过土法干馏得到,这也是姜愿提出的概念)燃烧发出炽白的光芒,混合着铁矿石和石灰石,剧烈反应。
“时辰到!出铁水!”李匠头死死盯着炉壁上的几个观测孔,根据火焰颜色和经验判断,猛地一挥手。
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绞盘,打开出铁口。刹那间,一道炽热、粘稠、闪烁着刺目白光的橘红色铁水洪流,如同驯服的岩浆般,汹涌而出,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耐火砂模中!与以往色泽暗红、杂质较多的铁水相比,这道铁水流颜色更亮,流动性更好,表面浮渣也少了许多!
“成了!看这成色!”一个年轻工匠激动地大喊。
李匠头没有欢呼,他快步走到一个已初步冷却的铸件旁,用锤子敲下一小块,仔细观察断口。只见断口呈现出细密的银灰色颗粒状结构,与以往生铁的粗大、暗黑结晶截然不同!
“快!取样!测试韧性和硬度!”他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经过格物司标准的测试流程——用特制的硬物划刻、进行弯折试验、用标准重量的落锤冲击——结果令人振奋!新炼出的“铁”(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低碳钢),其硬度远超以往最好的熟铁,韧性又比脆硬的生铁强上数倍!用它初步打磨成的刀条,与旧式军刀对砍,旧刀崩口,新刀仅留下浅痕!
“大人!我们成功了!这‘灌钢法’配合强鼓风和焦炭,真的炼出了更好的钢!”助手捧着测试结果,激动得语无伦次。
李匠头长长吁出一口带着铁腥味的浊气,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那泛着金属幽光的试片,眼中竟有些湿润。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炉体结构、风箱功率、燃料和矿石配比……终于,跨越了那道关键的门槛!这意味着,夏周军队的刀剑将更加锋锐坚固,甲胄将更加坚韧轻便,农具将更加耐用高效……其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立刻记录所有数据,优化流程!下一步,尝试调整含碳量,看看能否得到不同用途的钢材!”李匠头迅速从激动中冷静下来,下达了新的指令。格物司的道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攀登的高峰。
皇家医学院(京城总部)及附属的医学研习馆内,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也在进行。王大夫凭借其在江南抗疫中积累的威望和姜愿的全力支持,顶住了太医院内部保守派的压力,在研习馆内开辟了一个“疫病研究室”。
研究室的白墙上,挂着大幅的人体解剖图谱(由姜愿提供概念,画师结合传统医道绘制,已尽量精确),以及描绘着各种臆想中“微生物”(形态参考了姜愿的草图,被画成各种狰狞小虫模样)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