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晚在德云社闹出“三昧真火”和“法器定妆”的笑话后,李淳风在周九良的师兄弟圈子里,算是彻底出了名。
不过,这“名”出得倒也不全是坏事。他那份浑然天成的“山里高人”气质——虽然有点脱线,加上是“弟妹的叔叔”这层身份,反而让他在后台混了个脸熟,甚至多了几分人缘。
周九良起初还提心吊胆,生怕这位“李叔”再闹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笑话。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李淳风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简直强得惊人。
又过了几天,李淳风再次磨着周九良带他去听相声。这次,他没再闹着要去后台“参观仙家法宝”,而是老老实实拿着烧饼送的票,坐在了观众席前排。
李淳风“周小郎君,你看!我这次没带包裹!”
李淳风得意地拍了拍身上簇新的深蓝色盘扣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甚至还喷了点基地后勤部友情提供的男士古龙水,
李淳风“怎么样?像不像……呃……城里人?”
周九良看着他努力融入的样子,忍俊不禁:
周九良“像!李叔您今天倍儿精神!”
李淳风“那是!”
李淳风挺直腰板,学着旁边观众的样子,把手机调成静音,规规矩矩地放在口袋里,
李淳风“贫道……哦不!我!现在可是懂规矩了!这叫……文明观演!”
演出开始。
台上的演员抖着包袱,台下的观众笑声不断。李淳风依旧看得津津有味,拍着大腿叫好,但这次,他那带着点古韵的“好!说得好!”已经悄然变成了更接地气的“好!太逗了!”、“乐死我了!”虽然偶尔还是会冒出个“妙哉!”、“善!”,但频率明显低了很多。
他甚至还学会了跟着大家一起喊演员的名字,虽然发音还有点生硬:
李淳风“烧饼!四哥!再来一个!”
周九良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这道士……学得还挺快!
散场后,李淳风没再往后台钻,而是和周九良一起随着人流往外走。
李淳风“周小郎君,”
李淳风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李淳风“今天孟小郎君那个‘学哑语’的段子真有意思!那个‘咿咿呀呀’的……贫道……我差点笑岔气!这可比唐朝的参军戏有意思多了!”
周九良“孟哥的‘学’是一绝。”
李淳风“还有那个……那个‘黄鹤楼’!”
李淳风“那唱腔!那身段!虽然没咱唐朝的梨园弟子那么讲究,但……但热闹!喜庆!听着就高兴!”
周九良听着他越来越顺溜的京片子,评价也越来越“内行”,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看来,这道士是真的在努力融入这个时代了。
回到小院。
林昭正坐在廊下看书。盛夏的夕阳带着灼人的余温,将小院染上一层金红色。墙角那几株月季开得正盛,散发出浓郁的甜香。
李淳风“林娘子!我们回来了!”
李淳风声音洪亮地打招呼,带着一丝兴奋过后的余韵,额头上还带着薄汗。
林昭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两人。她的视线在李淳风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观察他身上的变化——那身更合体的现代中式服装,那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还有……他说话时,那几乎已经听不出古韵的口音。
林昭“嗯。”
林昭轻轻应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书页上。
李淳风却兴致不减,凑到林昭身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今天的见闻:
李淳风“林娘子!您不知道!今天那相声……”
周九良看着这一幕,嘴角忍不住上扬。这道士,现在跟昭昭汇报“见闻”的样子,倒真像个跟家里长辈分享新鲜事的……普通老头儿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淳风去听相声的频率更高了。他不再局限于烧饼和孟鹤堂周九良的场次,只要是德云社的演出,他都有兴趣。
他甚至还学会了用手机APP抢票,学会了在粉丝群里潜水,学会了散场后跟着人流去剧场门口等演员签名,虽然他自己没要,但看得津津有味。
他的口音越来越顺溜,那些“贫道”、“小郎君”、“贤侄”之类的称呼,几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更自然的“我”、“你”、“他”、“烧饼”、“孟哥”、“九良”。只有在特别激动或者不经意的时候,才会偶尔蹦出个“妙哉”或者“善”。
他甚至还学会了用一些简单的网络用语:“这包袱绝了!”、“笑不活了!”、“孟哥yyds!”
周九良看着他捧着手机刷抖音,看到搞笑视频时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已经完全无法把他和当初那个在长安城破旧道观里,一脸沧桑、满口天机的算命道士联系起来了。
这天下午,李淳风又兴冲冲地跑回来,手里还拎着两杯冰奶茶
李淳风“林娘子!九良!快尝尝!这叫‘珍珠奶茶’!冰镇的!里面还有‘仙丹’!甜甜的!可好喝了!”
李淳风献宝似的把奶茶递给两人,自己迫不及待地吸了一大口,满足地哈了口气,
李淳风“爽!这天儿喝这个,比在终南山喝山泉水还解暑!”
周九良接过冰凉的奶茶,哭笑不得:
周九良“李叔,您这……适应得也太快了吧?连冰奶茶都爱上了?”
李淳风“那是!”
李淳风得意地晃了晃手里的奶茶杯,
李淳风“入乡随俗嘛!再说了,这日子……多好啊!有吃有喝有乐子!比在终南山啃野菜强多了!”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又被满足取代:
李淳风“就是……这手机……费眼睛!看久了眼花!得省着点用!还有这大热天……外面跟蒸笼似的!贫道……我还是喜欢在屋里吹……呃……空调!”
他指了指客厅里呼呼作响的空调内机。
林昭接过冰奶茶,没有喝,只是放在一边。她看着李淳风那副完全沉浸在“现代生活”中的样子,额头上还带着刚从外面回来的汗珠,眼神里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波动。是欣慰?是感慨?还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李淳风“对了!林娘子!”
李淳风放下奶茶,像是想起了正事,脸上的兴奋劲儿收敛了一些,
李淳风“今天……我在园子门口等……呃……看热闹的时候,看到好几个人……都热得不行,脸通红通红的,拿着小扇子使劲扇风……”
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李淳风“这都……盛夏酷暑了……外面日头毒得很……贫道……我总觉得……这种天气,人最容易中暑,也最容易……滋生疫气……心里有点不踏实……”
他下意识地又用回了“贫道”的自称,仿佛只有在面对那场即将到来的浩劫时,他才会短暂地变回那个来自唐朝的术士。
小院里的气氛,因为这句“滋生疫气”,瞬间凝重了几分。虽然盛夏酷暑与咳嗽无关,但“疫气”二字,还是像一根无形的刺,扎进了周九良的心头。
林昭的目光投向院角。那里,晒干的草药散发着幽幽的药香。基地那边,“清瘟扶正散”的生产线应该已经全速运转了。防护物资的储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林昭“嗯。”
林昭轻轻应了一声,声音平静无波,
林昭“知道了。”
她没有多说什么,但周九良和李淳风都从她那平静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声的紧迫感。
李淳风看着林昭沉静的侧脸,又看了看旁边神色凝重的周九良,脸上的兴奋和满足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忧虑和决然的神情。
他端起那杯冰奶茶,又狠狠吸了一大口,仿佛在给自己打气,冰凉的液体似乎也压下了心头的燥热。
李淳风“不管怎么样……”
李淳风放下杯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李淳风“日子……还得过!乐子……还得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贫道……我李淳风!既然来了这后世,享了这福,就不能白吃干饭!该做的准备……咱一样不能落!”
他这番话,说得半文半白,却掷地有声。
周九良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捧着冰奶茶、刷着抖音、爱听相声的“李叔”,骨子里,似乎还是那个在长安城破旧道观里,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预言,就敢逆天而行、干扰时空的……李淳风。
李淳风又拿起手机,刷起了搞笑视频,不时发出“哈哈哈”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