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分房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

筒子楼的拥挤和嘈杂尚能忍受,但随着林栋哲迈入二年级,宋芝芝也背起小书包成了育红班(幼儿园)的“高材生”,一个现实的问题像沉重的铅块,压在了林家饭桌上——上学路,太远了。

嘉丰机械厂地处城西边缘,算是当时的“郊区”,而厂里职工子女对口的职工子弟小学,却在城东。这几乎意味着要横穿整个苏州城。

八十年代末的苏州城,公共交通远谈不上便利。寥寥几路公交车线路固定,班次稀疏得像老年人的牙齿,挤上去需要运气和蛮力。自行车是绝对的主力军,但让八九岁的孩子自己骑车穿越半个城,车流人流混杂,安全隐患让哪个家长敢放心?

于是,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厂区宿舍楼就会上演一场悲壮又忙乱的“迁徙”。

“栋哲!芝芝!快起床!要迟到了!”宋莹的嗓门是每天清晨不变的闹钟,比公鸡打鸣还准。

林栋哲通常是把脑袋往被子里埋得更深,发出痛苦的呻吟。而宋芝芝则会一骨碌爬起来,自己摸索着穿衣服,虽然扣子偶尔会扣错位。

匆匆扒拉几口稀饭馒头,林武峰或者宋莹就得推出那辆沉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前杠上绑个小棉垫,坐着宋芝芝,后座上驮着迷迷瞪瞪、抓着父亲衣角的林栋哲。

然后,这负重前行的“坐骑”便汇入由几十辆类似自行车组成的洪流,叮叮当当地驶出厂门,冲向依旧灰蒙蒙的街道。

夏天还好,清晨的风还算凉爽。最难熬的是冬天。苏南的冬天,湿冷入骨。天还没亮透,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林栋哲坐在后面,冻得直流鼻涕,拼命把脸往父亲的后背上埋。坐在前面的宋芝芝被裹成一个球,只露出两只眼睛,长长的睫毛上很快结起一层白霜。

下雨天更是灾难。笨重的雨衣罩住了大的,罩不住小的。往往到了学校,林栋哲的裤腿鞋子全湿了,冷冰冰地黏在腿上,一上午都暖不过来。宋芝芝也好不到哪里去,小辫子被雨打湿,耷拉在额前。

放学亦然。别的同学都能三五成群走路回家,他们必须眼巴巴地等着父母下班来接。厂里下班时间又不固定,很多时候,兄妹俩就蹲在小学门口的水泥台阶上,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去,路灯一盏盏亮起来,肚子饿得咕咕叫。

林栋哲的怨气与日俱增。

“凭什么我们要跑这么远上学!吴胖子他们厂的小学就在隔壁!”他在饭桌上摔筷子,“今天我们班王雷他爸开车来接的!小汽车!突突突就开走了!我们呢?天天坐这破自行车!屁股都颠成八瓣了!”

“有的坐就不错了!挑三拣四!”林武峰瞪他一眼,自己却也叹了口气。每天来回近两个小时的奔波,大人孩子都筋疲力尽。

宋莹更是发愁:“这天天风吹雨淋的,孩子身体怎么吃得消?眼看天越来越冷了。”

家庭的低气压因此持续弥漫。林武峰和宋莹私下里也没少为这事发愁、商量,甚至去找过厂领导,但厂子效益一般,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并非易事,只能反复强调“克服困难”、“厂里也在想办法”。

相比之下,宋芝芝的反应平静得多。她从不抱怨,坐在自行车前杠上时,要么低头看自己膝盖上摊开的看图识字卡片,要么就睁着大眼睛安静地看着街景人流,偶尔还会冒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爸爸,为什么那个阿姨的头发像鸡窝?”

“妈妈,卖茶叶蛋的老奶奶手为什么那么黑?”

“哥哥,你流鼻涕为什么不擦?书上说会生病的。”

她这种超乎年龄的淡定,有时候反而更让林武峰和宋莹心里不是滋味,觉得亏欠了小女儿。

转机发生在一个深秋的下午。

那天林武峰厂里临时加班,来不及接孩子,打电话托邻居捎话,让兄妹俩在小学门口等着,他晚点去。

结果邻居把话传错了时间。等林武峰心急火燎地赶到小学时,天已经彻底黑透了,校门口空荡荡,只有寒风卷着落叶打旋儿。

林武峰当时头皮就炸了,魂飞魄散地四处寻找呼喊。

最终,他在距离校门口两百多米的一个街角公用电话亭旁边,找到了两个小豆丁。

电话亭昏黄的灯光像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岛屿,把他们笼罩其中。宋芝芝正踮着脚尖,努力地想去够投币口,小脸绷得紧紧的。林栋哲则站在她身后,一边冻得跺脚,一边警惕地左右张望,手里还紧紧攥着半块不知道哪来的砖头,像是在给妹妹站岗。

“芝芝!栋哲!”林武峰冲过去,声音都变了调。

“爸!”林栋哲看到父亲,嘴一瘪,差点哭出来,手里的砖头“哐当”掉在地上。

宋芝芝回过头,看到爸爸,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小大人似的松了口气,指着电话机说:“爸爸,我和哥哥想给你打电话,但是钱不够,投进去又吐出来了。”

林武峰一把将两个孩子紧紧搂进怀里,冰凉的棉袄膈得人生疼,他的心却像被泡在热水里,又酸又胀。他这才注意到,电话亭避风,地上还相对干净,显然是女儿挑的地方。

“谁让你们在这等的?吓死爸爸了!”林武峰后怕不已,声音发颤。

“妹妹说的,”林栋哲抽着鼻子,“她说校门口黑,坏人多。这里亮,还有电话。”

林武峰看向怀里的小女儿。宋芝芝眨了眨眼,很认真地说:“书上说,遇到困难要找警察叔叔,或者打公用电话。爸爸,下次你再不来,我就真的打110了。”

女儿的超常冷静和儿子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对比。林武峰抱着两个孩子,看着远处漆黑漫长的归家路,再想想每天清晨的奔波,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猛地攥住了他。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这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林武峰和宋莹下了狠心,必须尽快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几天后,家庭会议再次召开,气氛比讨论分房时更加凝重。

“调工作!”林武峰语气斩钉截铁,“我想办法往城东的厂子调,或者你换个离学校近的单位!哪怕工资低点也行!”

“对!必须调!”这次,连一向觉得“克服一下”就行的宋莹也态度坚决,“孩子太小,天天这么跑不是办法!这次是等不到,万一下次出别的事呢?”

林栋哲虽然不太懂调工作的具体含义,但知道这意味着可能不用再起早贪黑,立刻举双手双脚赞成:“调!赶紧调!我要睡觉!”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都落在了家里最小的成员身上。

宋芝芝正拿着根铅笔,在一张废报纸的边上画着什么,闻言抬起头,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最后目光落在哥哥那张迫切的脸上一—他的鼻涕又快流到嘴里了。

她放下铅笔,把小身子坐得直直的,用她那特有的、清晰的小奶音,一锤定音:

“我同意。但是爸爸,新单位要有托儿所,不然妈妈上班不方便。”

她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句,逻辑清晰得可怕:

“还有,哥哥的鼻涕,得买条新手帕天天带着,太脏了,影响市容。”

林栋哲:“……”

上一章 分房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