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暑热未消,小院里却弥漫起一种不同于往年的紧张气氛。这股气氛的源头,来自庄家。
庄图南,要小学毕业了。
在那个年代,小学升初中虽然不像后世中考、高考那样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对于庄超英和黄玲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依然是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能考上什么样的中学,几乎决定了未来发展的起点。
庄图南成绩很好,一直是年级里的尖子生,沉默寡言,但学习扎实认真。按道理,他考上区里最好的重点中学市一中,是十拿九稳的事。但庄超英和黄玲还是丝毫不敢放松。
庄家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饭后闲聊消失了,电视更是绝对禁止(虽然他家也没电视)。庄超英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图南的作业,然后拿出不知道从哪儿搜罗来的各种升学复习题、模拟卷,督促儿子刷题。黄玲则变着法子给儿子补充营养,有限的肉票和鸡蛋几乎都进了图南的碗里,说话走路都踮着脚尖,生怕打扰儿子学习。
图南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埋首在书本和试卷里。他本来就话少,现在更是沉默得像块石头,那双遗传自母亲的、清亮的眼睛里常常带着疲惫的血丝,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看书而时不时需要用力眨一眨。
这种紧张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小院。林栋哲去找图南玩的次数锐减,因为十次有九次,图南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听父亲训话。就连芝芝和筱婷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也会不自觉地把声音压得更低。
一天晚上,林栋哲百无聊赖,弹弓没了搭档(吴胖子回奶奶家了),只好蹲在自家门口看蚂蚁搬家。恰好看见庄图南被父亲叫到院子里,借着屋里透出的灯光,考背诵一篇古文。
庄超英背着手,面色严肃。图南站得笔直,微微眯着眼(光线不太好),磕磕巴巴地背着,中间卡壳了好几次。庄超英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忍不住低声斥责:“怎么搞的?这么重要的篇目还背不熟!心思放哪里去了?知不知道这次考试多关键?考不上一中,你以后……”
图南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一声不吭,只是下意识地又眯了眯眼睛。
林栋哲看着小伙伴那副样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觉得图南太可怜了,像被拴着的小马驹。等他爸回屋了,林栋哲悄悄溜过去,用气音说:“喂,图南,你爸也太狠了吧?”
图南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没办法,要考试了。”
“考就考呗,你成绩那么好,肯定能上!”林栋哲大大咧咧地说。
图南没接话,只是叹了口气,那口气里带着一种林栋哲无法理解的沉重。
几天后,林栋哲无意中听到了父母关于此事的闲聊。
宋莹一边摘菜一边小声对林武峰说:“黄工今天脸色不太好,听说跟庄老师拌嘴了。”
“为啥?还不是为了图南升学的事?”林武峰问。
“嗯,好像是为了报志愿的事。庄老师一心要让图南报市一中,说那是唯一的正道。但黄工好像有点犹豫,听说一中竞争太激烈了,压力太大,她怕孩子受不了。而且一中学费杂费也贵些……她想着是不是报个区重点也行……”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武峰叹气,“老庄是望子成龙,心是好的,就是逼得太紧了点。咱们栋哲要是能有图南一半省心,我就烧高香了。”
“快别提那个皮猴!”宋莹嗔道,“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芝芝以后……”
话题引到了自家孩子身上,带着同样的期盼和隐隐的焦虑。
升学,像一道无形的鸿沟,横亘在孩子们懵懂的童年和现实的未来之间。小院里轻松欢快的气氛,因为庄图南面临的这次选择,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却无法忽视的阴影。
最终,在庄超英的坚持下,庄图南的第一志愿还是填报了市一中。
考试那天,黄玲特意请了假,给图南煮了俩鸡蛋,一根油条(寓意100分),送他出门。庄超英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期盼几乎要溢出来。小院里,林家、吴家的人也都知道今天是个大日子,见面都小声问一句:“图南去考试了?”
考试结束后的几天,庄图南像是脱了层皮,更加沉默寡言,在家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似乎要把前一段时间透支的精力全都补回来。庄家的气氛依旧紧绷,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放榜那天,庄超英亲自去学校看的红榜。回来时,脚步比平时轻快了许多,虽然脸上依旧竭力保持着平静,但眼角眉梢的喜色是藏不住的。
“怎么样?”黄玲急切地迎上去,声音都有些发颤。
“考上了。一中。”庄超英言简意赅,但声音里透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黄玲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双手合十,像是谢天谢地,眼圈却微微红了。
消息很快传开。小院里的人都替图南高兴,纷纷上门道贺。宋莹送来了几个苹果,黄玲回赠了一包白糖。大家都说:“图南这孩子有出息!将来准是上大学的好料子!”
庄图南自己,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只是揉了揉依旧有些疲惫的眼睛,对着前来道贺的邻居礼貌地点头道谢。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挺直了许久的脊背,终于微微放松了下来,眼神里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这个年纪孩子应有的光彩。
这场升学大战,终于以庄家的胜利告终。庄图南像一名疲惫但成功的士兵,即将离开熟悉的小战场,奔赴下一个更广阔、也更具有挑战性的前线。
而对于林栋哲和芝芝来说,图南哥哥的成功,像是一个隐约的预告。他们懵懂地意识到,玩耍打闹的童年似乎是有尽头的,前方有一条叫做“升学”的路,需要努力,需要拼搏,甚至需要牺牲一些快乐。图南的今天,或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小院里的日子还在继续,蝉鸣依旧聒噪,但孩子们的心里,已经悄悄埋下了一颗关于未来、关于竞争的种子。它静默着,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而庄图南那双偶尔需要眯起的、清亮的眼睛,似乎也在预示着,这条通往未来的路,并非一片坦途,需要看得更清,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