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无题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

庄图南昏睡两天后醒来,仿佛蜕了一层皮。他眼神里的沉重压力消散了不少,但多了些沉静的疲惫。黄玲变着花样给他补充营养,庄超英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但父子间似乎多了些小心翼翼。庄超英不再事无巨细地过问学习细节,只是偶尔拍拍儿子的肩膀,说一句:“高中更要加把劲,但也注意身体。” 图南点点头,大部分时间坐在窗前的书桌旁,却不再是疯狂刷题,而是翻看着一本从学校借来的高一物理课本,眼神里是纯粹的探究,而非之前的背水一战。

暑假来临,小院的生活节奏陡然慢了下来。

林栋哲彻底解放了。他几乎是“长”在了张爷爷家那间堆满工具和零件的小屋里。蝉鸣聒噪的午后,别人都在午睡,他却满头大汗地对着一个旧收音机捣鼓,旁边摊着一本被他翻得卷边的《无线电入门》。张爷爷摇着蒲扇,在一旁指点:“喏,那个是电容,小心点焊……红线接正极,记住了?” 收音机突然刺啦一声响,断断续续传出模糊的戏曲唱腔时,林栋哲猛地跳起来,脸上沾着油污,眼睛亮得惊人,比上次数学考了八十分还要兴奋百倍。

“修好了!张爷爷!它响了!”他压着嗓子欢呼,生怕吵醒午睡的大人们。 张爷爷眯眼笑:“小子手挺巧,像你爸当年。不过你爸后来搞大机器去了,这些精细活儿,耐得住性子才行。” 林栋哲嘿嘿一笑,也不答话,又低头沉浸到那堆零件中去。他的赛道,在这些油污和金属光泽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具体。

女孩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她们占据了院角的阴凉处,一张旧竹床,几个小马扎,就是她们的天地。

宋芝芝捧着一本庄图南借来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看得入神,偶尔抬起头,眼神有些飘忽,仿佛灵魂还徜�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庄园。庄筱婷则拿着一本笔记,用工整的字迹摘抄着芝芝书上她觉得优美的句子,偶尔两人会低声交流一句“这句真好”或者“这个比喻真奇怪”。

吴珊珊很少加入这种“文艺”讨论。她手里拿着钩针和毛线,正跟着她妈妈张阿妹学钩茶杯垫,手指翻飞,动作又快又稳。偶尔芝芝或筱婷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典故问她们,珊珊会抬起头,笑着摇摇头:“你们学问大,我可不知道。” 然后又低头忙活她的,很快一个精巧的向日葵花样的杯垫就初具雏形。

张敏大多数时候是安静的听众,手里也拿着书,但看的是课本。她听得认真,眼神在芝芝和筱婷之间转来转去,带着些许羡慕。只有当筱婷把她拉进话题,问“小敏你觉得呢?”时,她才会小声地说一点自己的想法,说完就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

她们依旧是一个小团体,但无形的分野已然存在。芝芝和筱婷在知识的海洋里并肩航行,珊珊在生活的岸边编织着实在的风景,而张敏则像一只小心翼翼的小船,努力跟着前两者的航迹。

一天傍晚,吃过晚饭,大人们都在院子里乘凉。庄超英摇着蒲扇,看着不远处路灯下围着打扑克的几个半大孩子(林栋哲赫然在内,声音最大),又看看自家窗口透出的、图南安静看书的侧影,忽然感慨了一句:“以前总觉得,孩子们只有考上大学这一条光明大道。现在看看,倒像是钻了牛角尖。”

林武峰接口道:“是啊。栋哲就不是那块料,逼他也坐不住。能在张师傅那儿找到点乐子,学门手艺,将来饿不死,也挺好。” 他语气里是释然。

宋莹笑着补充:“芝芝倒是能读,可我看她也不是光会死读书的。将来具体做什么,还得看她自己喜欢。”

黄玲看了一眼正和芝芝头碰头说着悄悄话的筱婷:“筱婷文科好,心思细,将来学文或许更合适。我也不求她像图南那样门门拔尖,健健康康,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

张阿妹最实在:“我家珊珊,能上个中专最好,早点出来工作,或者能把家里照顾好,我就心满意足啦。”

大人们的对话,平和而务实。他们开始从“唯大学论”的焦虑中逐渐解脱出来,试图用更包容、更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未来。这种转变,悄无声息,却意义深远。

夏夜的风带着暑气,吹过小院,拂过孩子们年轻的脸庞。他们还在同一个院子里,分享着同一片星空,但脚下的路,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开去。

庄图南在书桌前揉了揉眼睛,望向窗外打闹的林栋哲,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似是羡慕那毫无负担的快乐。

林栋哲甩出一张牌,大声嚷嚷着“赢了!”,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张爷爷窗台上那台还没彻底修好的旧收音机,心里盘算着明天该从哪里下手。

宋芝芝和庄筱婷的悄悄话似乎告一段落,两人看着星空,不知在说些什么未来的梦想,眼神亮晶晶的。

人生的分岔路口,不是一瞬间的决绝选择,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逐渐显露出不同的路径和方向。小院的孩子们,正走在这些刚刚显现的路上,带着懵懂,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憧憬,准备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而这个夏天,只是这场奔赴的起点。

上一章 分岔路口 小巷人家:芝芝向图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