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深宅旧末
本书标签: 都市  内心敏感  家道中落     

第十五章:旧书之秘

深宅旧末

宋轩逸的突然出现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涟漪很快散去,但那本被他带走的旧书,却勾起了许茵的好奇心。

她走到那个角落,发现那里堆放着一些显然是许久无人动过的旧物,多是些过时的画具、石膏像,以及一些蒙尘的书籍。她仔细翻找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那本书似乎是混在这些旧物里很久了。

几天后,许茵在帮李妈整理储藏室时(她偶尔会帮忙,以打发时间),无意在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另一本同样装帧风格、但书名不同的旧书。她心中一动,借口需要翻阅资料,将书带回了自己房间。

夜深人静时,她翻开那本纸张已经泛黄脆弱的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外文,夹杂着一些复杂的图表和符号,她看不太懂。但翻到某一页时,她停了下来。

那一页的页眉处,用一种略显潦草却有力的笔迹,写着一行中文小字:

“光影之界,非黑即白?或许灰才是真相的底色。——逸”

“逸”?宋轩逸?

这看起来像是他很多年前的批注。那时的他,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似乎与现在这个冷漠寡言的男人相去甚远。

她继续翻看,又陆续发现了几处类似的简短批注,有的透着质疑,有的带着一种孤傲的洞察力。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如果你有足够的力量。”

“守护?有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禁锢。”

这些零星的文字,拼凑出一个模糊的、与她所知的宋轩逸截然不同的青年形象——更有棱角,更具思辨性,甚至……带有一丝叛逆。

这本书,以及画室那本,似乎是他过去某个阶段的读物。他为什么突然回来找它们?这些书里,藏着什么对他现在而言重要的东西吗?

许茵感到,自己似乎无意中触碰到了宋轩逸冰山之下的一角。

许茵的心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她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那行锐利又带着思辨意味的批注,仿佛能透过墨迹触摸到多年前那个截然不同的宋轩逸。

“光影之界,非黑即白?或许灰才是真相的底色。——逸”

这行字像一把钥匙,试图撬开她认知中关于丈夫那扇紧闭的门。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继续小心翼翼地翻阅。

书页泛黄脆弱,散发出陈旧的纸张和油墨混合的气味。里面的外文专业术语和复杂图表对她来说如同天书,但她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些零星散落的、属于“逸”的汉字批注所吸引。

它们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位于章节的空白处或图表边缘,笔迹时而急促,时而沉凝,仿佛记录着阅读者当时随性的思绪和尖锐的思考。

在讨论商业伦理与丛林法则的章节旁,他写道:“道德是弱者的枷锁,还是强者的装饰?生存的本质即是掠夺。”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冰冷的、近乎残酷的清醒。

而在另一处论述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的部分,他的批注显得更加复杂:“旧屋倾颓,方见新木。然摧毁与重建,孰痛孰易?”旁边甚至有一个小小的、涂鸦般的草图,像是一棵被风雨摧折的老树旁,一株新苗正破土而出,带着一种挣扎又充满生命力的姿态。

许茵的心被这些文字深深震撼。这绝不是一个只会遵循命令、冷漠无情的商业机器会有的思考。这是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甚至带着某种哲学思辨和内在反叛的青年。

她仿佛能看到许多年前,一个年轻的宋轩逸,或许就坐在这间画室(那时可能还不是画室)里,就着灯光,沉浸在这些晦涩的书籍中,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写下这些不为外人道的犀利见解。

那时的他,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让他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是继承家业的巨大压力?是商场搏杀的无情磨砺?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变故?

这些批注,与他现在冰冷寡言、一切以效率和利益为准绳的行事风格,形成了巨大的撕裂感。许茵感到一种强烈的好奇,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她似乎窥见了一座冰山下汹涌的暗流。

接下来的几天,许茵的心思几乎都系在那本旧书上。她一有空就回到房间反锁上门,仔细研读那些批注,试图从中拼凑出更多关于过去宋轩逸的碎片。

她发现,这些批注主要集中在几类内容附近:企业战略中的激进手段、资本运作的灰色地带、家族内部的权力博弈、以及……关于“守护”与“颠覆”的辩证思考。

“守护?有时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禁锢。”——这句话再次映入眼帘时,许茵忽然联想到宋家这偌大的、规矩森严的宅邸,以及柳玉茹那无处不在的、以“为你好”为名的掌控。宋轩逸如今所“守护”的宋氏帝国和这个家,在他眼中,是否也是一种“禁锢”?

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寒意。

她同时也注意到,书中某些涉及特定商业案例和股权结构图解的地方,被人用极细的笔,甚至可能是针尖,做了几乎难以察觉的标记点。这些标记点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像是某种只有本人才能看懂的暗号。

宋轩逸突然回来寻找这类书籍,是为了什么?是当前遇到了与书中类似困境?这些标记,是否关联着某个具体的、或许正在进行的计划或难题?

许茵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秘密的边缘。这个秘密关乎宋轩逸,可能也关乎宋家,甚至可能……与她自身的处境隐隐相连。

一天下午,她趁着柳玉茹外出、宅邸里人少的机会,再次悄悄进入了画室。她想去那个角落再仔细翻找一下,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书,或者被遗漏的线索。

她小心地挪开那些积灰的画架和石膏像,在杂物堆深处仔细搜寻。果然,她又找到了两本同样风格的旧书,但里面除了灰尘,并无任何批注。

正当她有些失望地准备离开时,她的指尖无意中碰到墙角一块略微松动的墙砖。她心里一动,试着用力推了推,那块砖竟然向内凹陷了一下,然后弹了出来!

墙砖后面,是一个小小的、隐藏的暗格!

许茵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跳出胸腔。她屏住呼吸,颤抖着手向暗格里摸去。

里面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个旧的牛皮纸文件袋,以及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款式简单的银质打火机。

文件袋没有封口,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纸张。最上面是一张照片的复印件,效果有些模糊,但能看出是几个年轻人的合影,背景像是一所大学的实验室或工作室。其中一个人影,眉眼间能看出宋轩逸年轻时的模样,笑容明朗,带着几分不羁,与他现在的气质判若两人。他身边站着另一个笑容灿烂的男孩,两人勾肩搭背,显得关系极好。照片底部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致最好的伙伴——阿哲”

“阿哲?”许茵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她翻过照片,下面是几页手写的计算稿和草图,字迹与书上的批注相同,画的是某种机械结构或电路图,旁边标注着一些兴奋的词语:“ breakthrough! ”、“ 可行性90%!”、“ 未来之光!”

最下面,则是一份简短的项目计划书草稿,标题是:“‘启明’新能源转换装置商业计划书”,发起人签名处,写着两个名字:宋轩逸,周明哲。

周明哲?阿哲?

这个项目名称……许茵依稀记得最近似乎在财经新闻里瞥见过宋氏集团高调宣布进军某个新能源领域,但具体名称她没留意。是同一个吗?为什么这份计划书看起来是很多年前的了?而且,为什么会被藏在画室的暗格里?那个周明哲又是谁?现在在哪里?

许茵感到自己似乎触碰到了一个更大的、被尘封已久的秘密。这个秘密似乎与宋轩逸的过去、与他现在的状态、甚至与宋家的业务都息息相关。

她正看得入神,窗外忽然传来汽车驶入的声音——是柳玉茹回来了!

许茵吓了一跳,慌忙将东西按原样塞回暗格,推回墙砖,将那两本没有批注的旧书胡乱放回原处,然后快速离开了画室,心脏仍在狂跳。

她回到房间,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平复呼吸。脑海中不断回闪着那张合影上宋轩逸罕见的开朗笑容,那个陌生的名字“周明哲”,以及那个被称为“启明”的项目……

原来,他那句“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并非空谈。他曾经,也是一个怀揣梦想、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颠覆”和“创造”的人。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那个眼神明亮的青年,变成了如今深不见底的寒冰?那个名为“启明”的梦想,又为何被深藏在画室的暗格之中,蒙上了灰尘?

许茵感到,宋轩逸身上那层冰冷的铠甲之后,隐藏的故事远比她想象的更要曲折和……沉重。而她手中无意中掌握的这些碎片,或许将成为改变他们之间关系的契机,也或许……会将她卷入更深的风暴之中。

上一章 第十四章:画廊的邀约 深宅旧末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苏晚睛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