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舒所住的文兴社区大部分住着的都是一些老人,所以环境安静祥和,余念跟着刘耀文走访了小区物业和几家邻居。
直到走访到一位陈舒同楼的阿姨,才得到了有用的线索。
阿姨“小舒人特别好,就是太内向害羞了,前阵子好像有个维修工在小区门口那里堵过她两次,说什么她耳朵长得有福气,吓得她那几天都绕道从侧门走。”
刘耀文“您记得修理工有什么明显特征吗?或者他开了什么车?有什么工具?”
刘耀文几乎一瞬间就抓住了重点,顺着阿姨的话询问。
阿姨“没什么明显特征……就穿着灰蓝色的工装吧?开一辆有点旧的小面包车,车里好像很多工具……具体什么样我也没看清。”
余念依旧跟在刘耀文身后默默记录,笔尖在“灰蓝色工装”旁边打了个问号,与咖啡馆提到的“工具包”联系起来。
随后他们又去了第五位受害者,文秘王倩生前常去的几家书店,走访过程大同小异,得到的答案是王倩同样性格文静,喜欢安静的氛围。
一家书店店员模糊地记得,似乎有个顾客曾和王倩搭过话,但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只隐约觉得那人“手指挺灵活的,不像干粗活的”。
手指灵活? 余念记下这一点,这可能与精准切割的手法有关。
跑了一下午,线索零碎,但都隐隐指向一个与“工具”“蓝色”“工装”相关,并对女性耳朵有特殊注意力的男性。
傍晚时分,车内气氛不再像出发时那么僵硬,刘耀文虽然依旧话不多,但偶尔会主动和余念确认一两个记录细节。
刘耀文“今天这些信息很有价值,‘耳朵’、‘工具’‘蓝色’‘工装’……这些点都能串起来。”
刘耀文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像是在自言自语,却又像是在对余念说。
余念“嗯。”
余念轻声应道,合上了手中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余念“而且凶手选择的受害者,似乎都是性格偏内向、常在固定安静场所活动的女性,这样更容易观察和接近,也不容易引起剧烈反抗。”
她的声音依旧软软的,但分析得冷静而切中要害。
刘耀文有些惊讶地侧头看了她一眼,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只会记录的小姑娘,居然在默默地做着整合分析,而且思路完全清晰。
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正视这个被队长硬塞过来的“拖油瓶”,她似乎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至少,有着这份沉稳和敏锐的洞察力,不像个纯粹的新人。
刘耀文“回去吧,把线索整理后汇报给丁哥。”
余念点点头,将笔记本抱在怀里,目光投向窗外。
夕阳给她柔和的侧脸镀上一层暖光,看起来依旧人畜无害,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专注而坚韧的光芒。
走访结束,但真正的拼图,才刚刚开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