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里的夏天总来得准时,青石板路被晒得微微发烫时,37号楼下的茉莉就开得盛了。白色花瓣层层叠叠,裹着清浅的香,风一吹,整条老巷都浸在这份清甜里,连蝉鸣都像是柔和了几分。
林砚这天下午没去工地,特意绕到巷口的茶馆。老板看见他,笑着指了指靠窗的位置:“苏老师刚来过,留了罐新晒的茉莉花茶,说等你来了泡。”搪瓷罐摆在桌上,罐身上贴着张手绘的小标签,画着朵小小的茉莉,旁边是苏晚的字迹:“今年的头茬花,比去年更鲜些。”
林砚打开罐子,茉莉的香气瞬间漫出来。他让老板烧了壶热水,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想起去年苏晚说要在茉莉丛旁种桂花的话,转头往窗外望——果然,茉莉丛边多了两株桂花树,枝叶已经长得茂盛,虽然还没到开花的季节,却透着勃勃的生机。
正看着,就见苏晚提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刚摘的茉莉,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刚去花田摘的,想给王阿婆送点,”她在对面坐下,看着桌上的茶罐笑,“就知道你会来,今年的茶晒得比去年用心,你尝尝。”
林砚端起茶杯,浅啜一口,茶香混着花香在舌尖散开,暖到了心里。“比去年的更醇,”他点头,目光落在苏晚手腕上——那串红绳手链还戴着,是去年周屿在签售会后送她的,红绳上串着颗小小的银质茉莉,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周屿今天去给新楼盘的业主送绘本了,”苏晚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眼手链,眼里满是温柔,“出版社加印了第三版,还特意加了页安福里的夏景插画,画的就是咱们楼下的茉莉丛和旁边的桂花树。”
两人正聊着,就看见王阿婆牵着小孙女从巷口走来。小女孩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手里攥着个透明的玻璃罐,跑到茉莉丛前,小心翼翼地摘了朵茉莉,放进罐子里。“阿晚姐姐,林叔叔!”她抬头看见两人,笑着挥挥手,“我要把茉莉装起来,等爷爷回来给她看!”
王阿婆走过来,笑着说:“这孩子,天天惦记着摘茉莉,说要给她爷爷做书签。对了,下周是安福里的邻里节,居委会说让大家都准备点小物件,到时候摆个跳蚤市场,热闹热闹。”
“好啊,”苏晚立刻应下,“我准备点绘本的小样,再画几张小卡片,应该能受欢迎。”林砚也点头:“我那边有之前做老巷改造时剩下的小模型,还有些手绘的设计图,可以拿来给大家看看。”
邻里节那天,安福里格外热闹。巷口摆起了长桌,老住户们拿出家里的闲置物件,有旧书、手工艺品,还有自家做的点心。苏晚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她画的小卡片上,全是安福里的日常:雪天里的茉莉丛、夏夜的路灯、巷口的茶馆……每张卡片旁都写着一句小小的话,透着温暖的心意。
林砚的摊位在旁边,摆着老巷改造的模型,还有几张泛黄的设计图。有个刚搬来新楼盘的住户凑过来,指着模型里的茉莉丛问:“林工,这茉莉丛是特意设计的吗?我家孩子每天都要来看。”“是苏老师提议的,”林砚笑着说,“她说老巷得有老巷的味道,这些花啊树啊,都是安福里的魂。”
正说着,周屿提着个保温桶走过来,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绿豆汤。“天热,大家喝点解暑,”他给林砚和苏晚各递了一碗,又给周围的邻居分着,“晚晚说绿豆汤里加了点冰糖,不会太甜。”
林砚喝着绿豆汤,看着眼前的热闹——老人们坐在巷口聊天,孩子们围着摊位跑闹,苏晚正给一个小朋友在卡片上画茉莉,周屿站在她旁边,帮她递着彩笔。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青石板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温暖的画。
傍晚时分,邻里节快结束了。苏晚把剩下的小卡片都送给了孩子们,林砚也把那个老巷模型送给了居委会,说放在巷口的展示柜里,让大家都能看看安福里的变化。
王阿婆拉着小孙女走过来,递给林砚一个小小的布包:“这是孩子爷爷用梧桐叶做的书签,上面还压了朵干茉莉,说给你和阿晚留着。”林砚打开布包,里面的书签透着淡淡的木香和花香,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旁边的干茉莉还保持着盛开的模样。
“谢谢阿婆,”林砚接过书签,心里暖暖的,“我会好好收着。”
苏晚看着书签,笑着说:“等秋天梧桐叶黄了,我们再去捡些,做更多的书签吧。”周屿点头:“到时候我也来帮忙,后山还有不少梧桐叶呢。”
三人并肩往巷口走,晚风轻轻吹过,带着茉莉的香气。林砚想起那年冬天苏晚还给他的钢笔,想起签售会上那本画着钢笔的绘本,想起外婆家窗台上那盆开得正好的茉莉——这些细碎的片段,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他和安福里的故事,也串起了岁月里的温柔。
走到巷口,苏晚忽然说:“明年春天,我们再种几株海棠吧,就种在桂花树旁边,春天开海棠,夏天开茉莉,秋天闻桂香,冬天看雪落,安福里的四季就都有花看了。”
“好啊,”林砚点头,“到时候我来帮忙挖坑。”周屿笑着接话:“我负责买花苗,咱们一起把安福里弄得更漂亮。”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和周围的光影交织在一起。林砚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染成了淡橙色,像苏晚画里的颜色。他忽然觉得,安福里的故事,从来不是关于某个人的停留或离开,而是关于岁岁年年的陪伴,关于藏在寻常日子里的温暖——就像每年夏天都会盛开的茉莉,就像巷口永远冒着热气的茶馆,就像身边这些熟悉的身影,他们都在时光里,守护着这份独有的寻常与美好。
夏夜晚风再次吹过,带着茉莉的清香,也带着属于安福里的、岁岁常新的暖意。林砚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他还会常常来这里,喝一杯苏晚泡的茉莉茶,看一场安福里的花开花落,听一段老巷里的家常话——这些平凡的瞬间,正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风景,也是夏夜晚风里,最绵长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