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夏夜里的回声
本书标签: 都市 

第九章 秋桂与旧笩

夏夜里的回声

安福里的秋天总带着三分甜意,当37号楼下的桂树缀满细碎的金粒时,风一吹,整条老巷都浸在桂花香里,连茶馆飘出的茉莉茶香,都裹了层清甜的桂味。

林砚这天来巷口时,远远就看见周屿站在桂树下,手里举着个竹篮,苏晚踮着脚,正小心地摘着枝头的桂花。阳光透过桂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苏晚发间,周屿时不时伸手扶一下她的腰,怕她站不稳,两人低声说着话,笑声混着桂香,轻轻飘在风里。

“今年的桂花比去年开得密,”林砚走过去,看着竹篮里渐渐堆起的金桂,“够做桂花糕了?”苏晚直起身,指尖还沾着片桂花瓣:“想做两罐桂花蜜,再给王阿婆送点新鲜的,她总说桂花泡的茶比茉莉更暖身。”周屿把竹篮递过来,笑着补充:“晚晚还说,要给你留罐桂花蜜,说你去年秋天总念叨想喝桂花酿。”

林砚接过竹篮,指尖触到温热的桂花,忽然想起外婆以前做桂花蜜的场景——每年秋天,外婆都会把摘来的桂花晒得半干,再和白糖一层叠一层装进玻璃罐,说等过些日子,蜜香就会漫出来。那时他总忍不住偷偷掀开罐盖,被外婆笑着拍掉手:“急什么,好东西要等。”

正想着,王阿婆牵着小孙女走了过来。小女孩手里拿着个泛黄的信封,跑到林砚面前,仰着小脸递给他:“林叔叔,这是爷爷在旧书里找到的,说上面写着你的名字。”

林砚接过信封,信封边角有些磨损,上面是外婆的字迹,写着“致砚砚”。他心里一动,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纸,上面是外婆熟悉的笔迹:“砚砚,今天看见巷口有个姑娘,手里拿着支刻着‘砚’字的钢笔,站在茉莉丛前好久。姑娘眼睛亮,像极了你妈年轻时的样子。我给她装了块桂花糕,她笑着说谢谢,还说认识你。要是你回来,记得带姑娘来家里坐坐,外婆给你们煮桂花茶。”

信纸的落款日期,正是五年前的秋天——那时他刚离开安福里,苏晚还在老巷里等着他的消息。林砚握着信纸,指尖有些发颤,眼眶忽然热了。原来那年,外婆早就见过苏晚,只是他一直不知道。

“爷爷说,这封信夹在《城南旧事》里,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书,”小女孩拉了拉他的衣角,“爷爷还说,外婆肯定很想你。”

林砚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声音有些哽咽:“谢谢爷爷,也谢谢你。”苏晚递过来一张纸巾,轻声说:“外婆要是知道你现在好好的,肯定很高兴。”周屿也在旁边点头:“改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外婆的老房子吧,给她扫扫院子。”

那天下午,林砚带着苏晚和周屿去了外婆家。老房子的院子里,那棵老桂树还在,只是比以前更高了些。林砚找了把扫帚,慢慢扫着院子里的落叶,苏晚和周屿则在窗台前,把那盆茉莉搬出来,浇了点水。

“你看,这茉莉还活着,”苏晚指着花盆里新冒的嫩芽,“外婆肯定很用心照顾它。”林砚走过去,看着那盆茉莉,忽然想起五年前离开时,他对外婆说:“等我回来,给您种满院子的茉莉。”现在,虽然外婆不在了,但这盆茉莉还在,像外婆的牵挂,一直陪着他。

从外婆家回来,苏晚把刚做好的桂花蜜装进玻璃罐,递给林砚:“这罐给你,记得冲茶喝。”罐身上贴着张手绘的标签,画着棵小小的桂树,旁边写着:“岁岁秋桂香,岁岁常安康。”

林砚接过玻璃罐,桂花的香气从罐口漫出来,暖到了心里。他看着苏晚和周屿并肩走在前面,两人偶尔低声说着话,夕阳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温柔又安稳。

晚上,林砚坐在书桌前,把外婆的信和那支派克钢笔放在一起。他打开苏晚送的桂花蜜,冲了杯桂花茶,茶香混着蜜香在房间里散开。他拿起那本《城南旧事》,把外婆的信夹了回去,又把小女孩送他的梧桐叶书签夹在里面——书签上的干茉莉,还保持着盛开的模样。

窗外的风带着安福里的桂香吹进来,林砚想起苏晚在绘本里写的话:“时光会带走很多东西,但那些藏在心底的温暖,永远不会消失。”他忽然明白,外婆的牵挂、苏晚的和解、周屿的温柔,还有安福里的岁岁花香,都是时光留给她的礼物。

第二天早上,林砚把外婆的信拍照发给苏晚,附了句话:“谢谢外婆,也谢谢你,让我找回了这么多温暖。”苏晚很快回复,发了张照片——照片里,她和周屿正在给37号楼下的桂树浇水,王阿婆的小孙女站在旁边,手里举着个小小的玻璃罐,正往罐里装桂花。

照片下面,是苏晚的字迹:“安福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呢。”

林砚看着照片,笑了。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每年秋天,他都会来安福里摘桂花,喝苏晚泡的桂花茶;会带着外婆的信,去老房子的院子里坐会儿,看看那盆茉莉;会和苏晚、周屿一起,把安福里的四季,都过得像诗一样温暖。

夏夜晚风里的回声,从来不是结束,而是岁岁年年的陪伴,是藏在秋桂与旧笺里的,永不褪色的暖。

上一章 第八章 岁岁茉莉与寻常暖 夏夜里的回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章 冬暖与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