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四代同人文啥都写版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奇文(刀)

四代同人文啥都写版

题目:雪落无声,旧信未寄

副题:细节之刑

一、1991 年 11 月 7 日,22:47

印刷厂在定福庄西街尽头,胶印机的煤油味混着潮纸酸气。左奇函把最后一份校刊《未名湖》从烘干架上抽出来,纸边还是软的,油墨没干透,指腹一捻,黑字就糊成蚂蚁。

他脱下自己的灰呢大衣包住那叠纸,只剩一件洗得透亮的白衬衫——领口有道 2.5 厘米的裂缝,针脚细密,是他自己半夜缝的,用的是缝被子的粗白线,所以格外显眼。

风从通惠河灌进来,刀子一样刮耳。他一路小跑,路过北师大南门那棵歪脖子槐,树杈上挂着半截红布条,像血。

二、1992 年 3 月 14 日,凌晨 1:12

文学社地下室的暖气片漏水,滴答,滴答。

杨博文把台灯罩往左拧了 30 度,让光圈只照在稿纸第 17 页第 4 行——那行写着:“我把手伸进你外套的破洞,摸到一整个北京的冬天。”

他用一支英雄 329 钢笔改字,笔握处被咬出两排浅浅的牙印,墨水是上海 214 蓝黑,洇得纸背起毛。

左奇函蹲在旁边,把冻得通红的脚塞进杨博文的小腿中间取暖。杨博文的牛仔裤膝盖裂了口,露出苍白的皮肤,有细小的鸡皮疙瘩。

左奇函忽然说:“以后咱们死了,骨灰就埋在这屋子里,让暖气锈管滴的水浇着,春天会长出两棵小草。”

杨博文没抬头,只把钢笔递过去,笔尖带着他的体温。

三、1995 年 6 月 30 日,19:05

后湖边的蚊子像雾。

两人分食一根光明牌小豆冰棍,杨博文咬下一口含在嘴里,等化了才渡给左奇函,凉得舌尖发麻。

左奇函的左手悄悄绕到杨博文背后,隔着 T 恤数他的脊椎骨——第七截突起特别高,像枚小纽扣。

耳机里陈明韶在唱《恋恋风尘》,磁带是 90 分钟索尼 EF,已经卷带两次,左声道偶尔“呲啦”一声。

湖面漂着一只死蜻蜓,翅膀还张着,纹络像缩小的北京地图。

四、1997 年 6 月 30 日,23:59

天安门广场的人浪把旗杆推得微微晃动。

左奇函手里那两张去莫斯科的火车票,硬座,票价 137.50 元,背面盖着“北京站 06-30”红戳,汗渍把戳晕成一只模糊的小螃蟹。

他终于在图书馆后面的槐树下找到杨博文。

槐树树干上刻着他们名字的缩写——“Z & Y”,旁边多了一道新鲜的刻痕,是“BOSTON 97-07-05”,刻得深,木质外翻,像刚结痂的伤。

杨博文把信塞给他,指尖有碘酒味——他下午刚陪未婚妻去医院做婚检。

信纸是 301 医院的统一用笺,抬头印着“北京市婚前体检表附页”,背面用铅笔写的字被橡皮擦得发毛:“对不起,我斗不过我妈。”

左奇函抬头,看见杨博文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金色别针,是“归国留学生联谊会”的赠品,上面刻着“GOOD LUCK”。

那枚别针在路灯下闪了一下,像一把极小的匕首。

五、1997 年 7 月 5 日,11:26

北京站 1 站台。

左奇函把车票撕成 16 片,每片指甲盖大,扔进铁轨。

风卷着碎纸贴在他小腿上,像一群垂死的小白蛾。

杨博文坐在 K27 次列车 13 车 36 号靠窗座位,车窗上有一层雾。

他用食指在雾上画了一个歪扭的“Z”,又迅速用手掌抹掉。

列车启动时,左奇函看见他张嘴,玻璃上留下一小团白雾——那口型分明是“别等”。

六、2003 年 4 月 18 日,15:40

非典最凶的日子。

左奇函烧到 39.4℃,脸贴在被汗水浸透的枕席上,印出一块深色的人形。

他手机通讯录里“杨博文”那一栏,号码已经变成 10 位——北京升位后,他一次也没拨过。

凌晨两点,他咳醒,摸黑从床底拖出一个铁皮月饼盒,里面全是未寄出的信,最后一封停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信封上写着“Boston, MA 02134, USA”。

信纸里夹着一根槐树叶脉,叶脉已经脆成粉末,一碰就碎。

他把诗集《雪落无声》包好,在扉页用 0.38 黑色中性笔写:“给 Y.B.,第 11 年,北京无雪。”

邮局柜台玻璃上贴着“国际邮件暂停”的 A4 纸,他用拳头敲了敲,指关节留下一点血痕。

工作人员隔着口罩说:“美国那边闹炭疽,信可能得消毒后拆。”

左奇函点点头,把诗集塞进“延期投递”筐,筐里已经躺着一只死苍蝇,翅膀沾着墨点。

七、2010 年 9 月 25 日,16:17

百年校庆的咖啡厅里循环播放《栀子花开》。

左奇函手里的《杨博文短篇小说集》是 2010 年 7 月第 1 版第 2 印,定价 29.80 元,书脊胶线有点歪。

他翻到 87 页,小说《未竟》里写:“那年北京站的风真大,我眼睁睁看着他把车票撕碎,雪落在铁轨上,像撒了一把盐。”

那一页的空白处,有人用铅笔淡淡写了两个字:“奇函”。

左奇函用指腹去擦,铅笔痕反而更清楚。

走出咖啡厅时,电动车的前轮碾过书脊,“杨博文”三个字被压出一条白生生的裂缝,像闪电。

八、2022 年 12 月 24 日,04:03

协和医院肿瘤科 17 层。

左奇函的床头摆着一台老式随身听,磁带是 1994 年版的《恋恋风尘》,带子已经拉松,必须用铅笔卷回去。

护士把波士顿来的挂号信放在他胸口,信封右上角贴着一张 2017 年发行的“中国灯塔”邮票,面值 1.20 元,被盖了“BOSTON MA 02210”圆戳。

照片是 6 寸光面,背面右下角有柯达 04/2004 的红色日期戳。

左奇函把照片举到眼前 20 厘米处——那是当年北师大后湖,长椅漆成绿色,椅背上有“1988 级历史系赠”的斑驳白字。

照片里,杨博文左手无名指没有戒指,而 2010 年小说集扉页的照片里,那枚银戒却赫然在目。

左奇函的呼吸机在 04:11 发出长而平的“滴——”。

窗外的雪停了,路灯照着 ICU 的窗棂,投下一格一格的影子,像 1991 年地下室的暖气片,滴答,滴答。

九、尾声

护士把那张照片夹进病历夹,病历号:000-17-1224-QL。

照片在塑料膜里滑了一下,正面朝下,背面那行被水晕开的铅笔字露出来:

“如果那年我喊住你,北京的雪会不会下得更小一点?”

灯灭了。

雪无声地落在窗台上,积了薄薄一层,像一封终于写完却永远寄不出的信。

上一章 奇文(刀) 四代同人文啥都写版最新章节 下一章 奇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