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你的幸福物语
本书标签: 校园  甜文  青春校园   

第46章 槐下约与纸信来

你的幸福物语

隔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巷里的槐树叶就被风拂得沙沙响,混着巷口老周推车卖豆浆的“梆子”声,把安诺从梦里叫醒。她揉着眼睛坐起来,看见顾盼正站在窗边,手里捏着一封牛皮纸信封,晨光落在信封上的美术馆印章上,泛着淡淡的金色,顾盼的嘴角还噙着笑,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暖意。

“安诺,快起来,有好东西!”顾盼转身把信递过去,指尖还带着清晨窗户缝漏进来的凉意。安诺光着脚就跑过去,接过信时手都有点抖——这是她第一次收到从城里寄来的信,信封上的字是用深蓝色钢笔写的,笔画工整,右下角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她小心地拆开信封,一张三寸照片先掉了出来,照片里是美术馆的展厅,她画的《集市糖包》和陈野的《蚂蚁的旅行》还挂在原来的位置,旁边多了块原木色小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巷里的幸福”,牌子下面还摆着两朵干制的凤仙花,是她上次落在展厅的。

信是李馆长写的,字迹温和:“安诺、陈野小朋友,展后好多观众来问巷里的故事,有位奶奶说想尝尝顾盼女士做的糖包,还有个小朋友要寄蚂蚁玩偶给陈野……下个月美术馆要办‘民间手作展’,想请巷里的朋友们把布偶、布鞋、红薯干带来,让更多人看见你们的手艺。若方便,可带两个孩子来现场,我们准备了小展台。”

“我们能去城里吗?”安诺举着信纸,眼睛亮得像浸了晨露的星星,声音都拔高了些。顾盼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把叠好的新布裙放在床上:“当然能,李馆长特意留了位置,咱们得提前把巷里最好的东西都准备好。”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进巷里的水塘,瞬间激起满巷的热闹。夏棠娘当天就把藏在樟木箱里的碎布都翻了出来,铺了满满一院:天蓝色的碎花布、米白色的绒布、还有她年轻时染的凤仙花布,每块布都叠得整整齐齐。她戴着老花镜,坐在小板凳上,把之前缝的凤仙花布偶一个个翻出来检查针脚,发现有个布偶的花瓣线松了,立刻拿出针线重新缝,手指被针扎了下也不在意,只笑着说:“要让城里的人知道,咱们巷里的手艺不输给大作坊。”说着,她还特意剪了块槐树叶形状的布,缝了个新布偶,布偶手里拿着颗小小的红薯,是照着张大爷种的红薯画的样子。

李大婶也翻出了压箱底的蓝印花布,那是她嫁过来时,娘家人给的陪嫁,平时舍不得用。她坐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顶针,一针一线地纳鞋底,鞋底上的花纹是“吉祥结”,纳得又密又匀。“得做几双软和的布鞋,让城里的人试试,咱们手工纳的鞋底,走再多路也不磨脚。”她身边放着个竹筐,里面已经摆了三双做好的布鞋,鞋面是浅灰色的粗布,鞋头绣着小小的槐树叶。

张大爷更是早出晚归,扛着锄头去了后山的红薯地。他蹲在地里,挨个翻看红薯藤下的土块,只选那些个头中等、表皮光滑的红薯——太大的红薯干晒出来不甜,太小的又没肉。选好的红薯要先蒸熟,再切成厚薄均匀的片,摆在竹筛上晒,他还特意在竹筛下垫了槐树叶,说这样晒出来的红薯干会带点槐花香。“得让城里的人尝尝,咱们后山的红薯,比糖还甜。”张大爷擦着额头的汗,看着竹筛里的红薯干,笑得满脸皱纹。

陈野也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天不亮就趴在桌上画画。他的画本里多了好多新内容:顾盼系着围裙在灶房熬粥,蒸汽绕着她的发梢;夏棠娘坐在院里缝布偶,阳光落在她的老花镜上;张大爷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身后跟着小黄狗;还有巷里的人聚在槐树下贴心愿条,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我要把这些画都带去城里,贴在展台上,让大家知道咱们巷里的人每天都在做什么,知道我们的幸福是什么样的。”他把画一张张夹进画本,还在每张画的角落都画了只小蚂蚁,有的蚂蚁背着布偶,有的蚂蚁拿着红薯干,像是在帮忙准备展品。

几天后,林舟从城里回来,还带了个更让人高兴的消息——报社的王记者要跟着来巷里采访,想写一篇“小巷里的幸福日常”,登在周末的民生版。巷里的人更上心了,夏棠娘把做好的布偶都摆在院里的石桌上,摆成了个小小的“布偶展”;李大婶把布鞋挂在竹竿上,风一吹,布鞋轻轻晃动,像串在绳上的小灯笼;张大爷则把刚晒好的红薯干装在竹篮里,摆在巷口,还特意放了双干净的筷子,让路过的人尝尝。

采访那天,安诺穿上了顾盼新缝的布裙,裙摆上绣着圈小小的红薯藤,领口别着朵新鲜的凤仙花;陈野则把画本抱在怀里,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顾盼偷偷给了他块桂花糖,他含在嘴里,甜味才让他稍微放松些。

王记者是个温和的阿姨,蹲在安诺身边,指着石桌上的布偶问:“安诺,这个布偶手里的红薯,是巷里种的吗?”安诺点点头,拿起布偶,小声说:“是张大爷种的,每年秋天,我们都会帮张大爷收红薯,收完红薯,顾盼姐姐就会给我们做红薯粥,可甜了。”她还拉着记者阿姨的手,去看巷口的老槐树:“这棵树好老了,夏天我们在树下乘凉,张大爷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陈野还在树上刻了只小蚂蚁。”

陈野也鼓起勇气,把画本递给记者阿姨:“阿姨,你看,这是我画的巷里的事,这张是夏棠娘缝布偶,这张是李大婶纳鞋底……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巷里很幸福,大家都互相帮忙。”记者阿姨翻着画本,眼里满是温柔,用相机拍下了每张画:“这些画真好,就像把巷里的阳光和笑声都画进去了,读起来心里暖暖的。”

采访快结束时,王记者提议拍张合照。巷里的人都聚在老槐树下,安诺和陈野站在中间,手里分别举着布偶和画本;顾盼、夏棠娘、李大婶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刚做好的布鞋和布偶;张大爷抱着一篮红薯干,笑得最开心;老周也凑过来,手里拿着刚磨好的菜刀,说要让报纸上也有他的身影。相机“咔嚓”一声,把满巷的笑容和身后的心愿墙都拍了进去,心愿墙上的纸条被风吹得轻轻晃,像是在和镜头打招呼。

王记者临走时,把拍好的照片给大家看:“这张照片会和报道一起登报,下周你们就能在报纸上看见自己啦!”

晚上,巷里的人又聚在槐树下,顾盼煮了一大锅红薯粥,还蒸了糖包和红薯干。安诺靠在顾盼身边,小口喝着粥,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亮晶晶的,像极了展厅里的灯光。她小声说:“顾盼姐姐,我以前觉得,幸福是去城里办画展,现在觉得,幸福是和大家一起准备布偶、晒红薯干,是晚上一起在槐树下喝粥。而且我觉得,咱们巷里的幸福,会像槐树叶一样,长得越来越多,飘到城里去。”

顾盼摸了摸她的头,手里还拿着没缝完的布偶:“是啊,安诺。幸福就像咱们熬的红薯粥,要慢慢熬,要大家一起添柴,才会又甜又暖。只要我们在一起,幸福就会一直生长,飘到更远的地方。”

风轻轻吹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她的话。巷里的红灯笼亮着,暖黄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在石桌上的布偶和布鞋上,映在竹篮里的红薯干上。这平凡又热闹的日子,藏着巷里最珍贵的幸福,像锅里的红薯粥一样,冒着热气,甜得人心都化了。

上一章 第45章 新愿生与槐叶摇 你的幸福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7章 城与巷的初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