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你的幸福物语
本书标签: 校园  甜文  青春校园   

第47章 城与巷的初相逢

你的幸福物语

距离去城里参加“民间手作展”还有三天,巷里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收尾的阶段。夏棠娘把新缝好的十三个布偶都装进了竹编提篮,每个布偶的衣角都缝了颗小小的红布扣,像是给它们系上了专属的“身份牌”。她蹲在院里数了三遍,又用干净的粗布把提篮里里外外擦了两遍,才满意地把篮子放在樟木箱上,和那些叠得整齐的凤仙花布放在一起。

李大婶则把纳好的六双布鞋都摆在了窗台上,鞋面用软布擦得发亮,鞋底的吉祥结在阳光下透着细密的针脚。她还特意找了块蓝印花布,裁成方形,给每双鞋都做了个布套,布套上用白线绣了“巷里手作”四个字。“这样带去城里,既干净又好看,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用心做的。”李大婶一边缝布套,一边跟坐在旁边帮忙的安诺说,手指偶尔碰到鞋面,都像是在抚摸宝贝。

张大爷的红薯干也晒好了,他把红薯干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装在竹篮里,要带去展会让大家品尝;另一部分则用粗麻绳串起来,挂在屋檐下,像一串串琥珀色的珠子。他每天都会去翻一翻竹篮里的红薯干,要是发现有一点受潮,就赶紧拿到太阳底下再晒一晒。“可不能让城里的人吃着不甜,这是咱们巷里的招牌。”张大爷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陈野也把画本整理好了,他还特意找顾盼要了张硬纸板,做了个简单的画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槐树下的心愿》装了进去。画里,巷里的人都围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心愿条,小黄狗趴在旁边,尾巴翘得高高的。他每天都会把画本和画框放在床头,睡前再翻一遍,想象着到了展会,大家看到这些画时的样子。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巷里的人又聚在了老槐树下。顾盼煮了红薯粥,还蒸了糖包,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东西,一边商量着明天去城里的事。

“安诺,明天穿新缝的布裙,记得把凤仙花别在领口,好看。”夏棠娘给安诺夹了个糖包,笑着说。

“陈野,你的画本要拿好,别弄丢了。”李大婶也叮嘱道。

张大爷则拍了拍陈野的肩膀:“明天到了展会,要是有人问红薯干的事,你就跟他们说,这是咱们后山种的红薯晒的,比糖还甜。”

陈野用力点点头,把糖包咬了一大口,甜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安诺也说:“我会跟大家介绍夏棠娘的布偶,还有李大婶的布鞋,让他们知道咱们巷里的手艺可好了。”

顾盼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明天咱们早点出发,坐最早的班车去城里,到了美术馆先熟悉下场地,把展品摆好。”

大家都同意顾盼的安排,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回家休息。安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着明天就能去城里,能看到美术馆的展厅,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巷里的故事,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巷里就热闹了起来。顾盼早早地就起来煮了粥,安诺和陈野也都起得很早,穿上了新衣服。安诺的布裙是浅粉色的,裙摆上绣着红薯藤,领口别着朵新鲜的凤仙花,看起来像个小仙子;陈野则穿了件蓝色的粗布上衣,手里紧紧抱着画本和画框。

夏棠娘、李大婶和张大爷也都收拾好了,他们提着装满展品的篮子,站在巷口等着。老周也来送他们,手里还拿着两袋刚磨好的豆浆:“路上喝,垫垫肚子。”

大家接过豆浆,跟老周说了声谢谢,就朝着村口的班车点走去。清晨的风很凉,吹在脸上很舒服,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露珠,像一颗颗小珍珠。安诺和陈野走在最前面,两人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脸上满是期待。

班车很快就来了,是一辆绿色的中巴车,车身上还印着“城乡公交”的字样。顾盼帮大家把篮子搬上车,然后带着安诺和陈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夏棠娘和李大婶坐在旁边,张大爷则坐在过道边,方便照看篮子里的红薯干。

班车缓缓开动,巷口的老槐树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视线里。安诺趴在车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心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她还是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车去城里,以前只听顾盼说过城里的样子,现在终于能亲眼看见了。

陈野也趴在车窗边,手里拿着画本,时不时地画几笔。他画了路边的稻田,画了远处的青山,还画了天上的白云。“到了城里,我要画更多的东西,画美术馆,画城里的街道,还要画咱们和城里人的合照。”陈野小声地跟安诺说。

安诺点点头:“我也要,我要把城里的样子记下来,回来告诉老周他们。”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班车终于到了城里。下了车,安诺和陈野都看呆了。城里的房子好高啊,比巷里的屋顶高多了;路上的车也好多,来来往往,喇叭声此起彼伏;还有好多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走着匆忙的脚步。

“哇,城里好大啊!”安诺忍不住感叹道。

顾盼笑着说:“咱们先去美术馆,李馆长应该在那里等着咱们了。”

大家跟着顾盼,沿着街道往前走。路边有好多商店,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好吃的零食,有好看的衣服,还有好玩的玩具。安诺和陈野看得眼睛都花了,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看,顾盼也不催他们,只是笑着陪他们看一会儿。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到了美术馆。美术馆是一座白色的建筑,看起来很气派,门口有两个大大的石狮子,门口还挂着“民间手作展”的横幅,上面还有好多彩色的气球,看起来很热闹。

李馆长早就站在门口等着他们了,看到他们来,赶紧迎了上去:“顾盼,安诺,陈野,还有各位乡亲,你们可来了!”

“李馆长,麻烦你了。”顾盼笑着说。

“不麻烦,快里面请,我已经给你们留好展台了。”李馆长一边说,一边领着他们往里走。

美术馆里面很大,宽敞的展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作展品,有精美的剪纸,有漂亮的刺绣,还有可爱的布偶。展厅里已经有不少人了,大家都在认真地看着展品,时不时地发出赞叹声。

李馆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靠窗边的展台,展台是原木色的,和之前安诺画的《集市糖包》旁边的小牌子是一个颜色。“这个展台就是你们的了,你们把展品摆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跟我说。”李馆长说。

大家赶紧把带来的展品拿出来,开始摆放。夏棠娘把布偶一个个摆在展台的前面,每个布偶都摆得整整齐齐,还在旁边放了张纸条,上面写着布偶的名字,比如“槐叶布偶”“红薯布偶”“凤仙花布偶”。李大婶则把布鞋摆在展台的中间,每双鞋都套着蓝印花布套,看起来很精致。张大爷把装红薯干的竹篮放在展台的后面,还拿了个小盘子,抓了些红薯干放在盘子里,方便大家品尝。陈野则把画本和画框放在展台的最前面,画框里的《槐树下的心愿》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好看。

安诺也没闲着,她帮夏棠娘整理布偶,帮李大婶摆放布鞋,还时不时地跟路过的人打招呼。有个小朋友看到展台上的布偶,忍不住停下脚步,眼睛直直地盯着“红薯布偶”。安诺赶紧走过去,笑着说:“这个布偶手里的红薯,是我们巷里张大爷种的,可甜了。”

小朋友的妈妈也走了过来,拿起布偶看了看,赞叹道:“这个布偶做得真精致,针脚真细,一看就是用心做的。”

夏棠娘听到了,赶紧走过来:“这是我用巷里的凤仙花布缝的,每个布偶都缝了好几天呢。”

“真是太厉害了,我要给我家孩子买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说。

夏棠娘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找了个干净的纸袋子,把布偶装进去,递给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接过布偶,开心地抱在怀里,还跟夏棠娘说了声谢谢。

看到有人喜欢自己做的布偶,夏棠娘更有干劲了,她站在展台旁边,热情地跟每个路过的人介绍布偶的故事。李大婶也一样,有人问布鞋的事,她就跟人家说,这是手工纳的鞋底,走再多路也不磨脚,还跟人家讲纳鞋底时的趣事。

张大爷的红薯干也很受欢迎,好多人都拿起盘子里的红薯干尝了尝,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这红薯干真甜,比我以前吃的都好吃。”

“这是我们后山种的红薯晒的,没放糖,都是红薯本身的甜味。”张大爷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陈野的画也吸引了不少人,有个阿姨看到画本里的《灶房熬粥》,忍不住问陈野:“这画里的人是谁啊?”

陈野赶紧说:“这是顾盼姐姐,她在给我们熬红薯粥,可香了。”

“你画得真好,把人的表情都画出来了,看起来真温暖。”阿姨赞叹道,还拿出手机,把画拍了下来。

安诺看到大家都喜欢巷里的展品,心里特别开心。她站在展台旁边,时不时地给大家递红薯干,还跟大家讲巷里的故事,讲老槐树,讲心愿墙,讲大家一起准备展品的日子。

顾盼则忙着跟李馆长交流,李馆长告诉顾盼,这次展会反响特别好,好多人都对巷里的手作感兴趣,还有几家手作店的老板,想跟他们合作,把巷里的手作放在店里卖。

“这真是个好消息,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巷里的手作了。”顾盼高兴地说。

到了中午,李馆长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午饭,是城里的特色小吃,有包子、饺子,还有粥。大家坐在美术馆的休息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上午的趣事。

“今天上午卖了三个布偶呢!”夏棠娘开心地说,手里还拿着卖布偶的钱,虽然不多,但她却看得很珍贵。

“我的布鞋也有人问,有个姑娘说,等展会结束,想跟我订几双。”李大婶也笑着说。

张大爷则说:“红薯干快吃完了,下午我再去拿点过来,让更多人尝尝。”

陈野也说:“有好多人喜欢我的画,还有人问我能不能卖,我说这些画是要留给巷里的,他们都特别理解。”

安诺则靠在顾盼身边,小声说:“顾盼姐姐,我觉得城里真好,大家都很友好,也很喜欢咱们巷里的东西。”

顾盼摸了摸安诺的头:“是啊,只要咱们用心做,就会有人喜欢。以后咱们还能经常来城里,把巷里的幸福分享给更多人。”

下午,展会更热闹了。报社的王记者也来了,她看到巷里的展台前围满了人,赶紧走过来,跟顾盼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拿起相机,开始拍照。她拍了展台上的布偶、布鞋和红薯干,拍了夏棠娘、李大婶和张大爷跟大家介绍展品的样子,还拍了安诺和陈野跟小朋友互动的画面。

“我要把这些照片都登在报纸上,让更多人知道巷里的手作展,知道巷里的幸福故事。”王记者笑着说。

到了傍晚,展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李馆长给他们颁发了一个证书,上面写着“最佳民间手作团队”,还给他们送了些美术馆的纪念品,有画册,有书签,还有明信片。

“谢谢李馆长,这次真是麻烦你了。”顾盼接过证书和纪念品,感激地说。

“不用谢,这是你们应得的,你们的手作充满了温暖和幸福,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李馆长说。

大家收拾好展品,跟李馆长和王记者告别后,就坐上了回巷里的班车。坐在车上,大家都很累,但脸上却满是笑容。安诺靠在顾盼身边,手里拿着证书,心里甜甜的。她看着窗外渐渐变暗的天色,想着今天在城里的经历,想着大家喜欢巷里展品的样子,觉得特别幸福。

“顾盼姐姐,今天真开心。”安诺小声说。

顾盼点点头:“我也很开心,以后咱们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子。”

陈野也说:“我今天画了好多城里的东西,回来我要把它们整理好,贴在巷里的心愿墙上,让大家都看看城里的样子。”

夏棠娘则把卖布偶的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这些钱我要攒着,以后给巷里的孩子们买些文具,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好看的本子和笔。”

李大婶也说:“我跟那个订布鞋的姑娘约好了,等回去就给她做,以后要是还有人订,我就多做些,让更多人穿上咱们巷里的布鞋。”

张大爷则说:“明年我要多种些红薯,晒更多的红薯干,不仅要带去展会,还要让城里的人都能吃到咱们巷里的红薯干。”

班车慢慢驶回巷口,远远地,大家就看到老周站在巷口等着他们。看到他们回来,老周赶紧迎了上去:“怎么样,今天在城里顺利吗?”

“顺利,可顺利了,卖了好几个布偶呢!”夏棠娘赶紧说。

大家围着老周,七嘴八舌地跟他讲着今天在城里的趣事,老周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发出笑声。

回到巷里,大家把剩下的展品搬回家,然后又聚在了老槐树下。顾盼煮了红薯粥,还蒸了糖包,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东西,一边继续聊着今天的经历。

安诺拿着证书,给大家看:“这是李馆长给咱们发的证书,上面写着‘最佳民间手作团队’。”

大家都凑过来看,脸上满是自豪。

“咱们巷里也有证书了,真厉害!”老周笑着说。

陈野则把今天画的画拿出来,给大家看:“这是我在城里画的,有美术馆,有街道,还有咱们跟城里人的合照。”

大家都围过来看画,时不时地发出赞叹声。

“陈野画得真好,把城里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夏棠娘说。

“以后咱们把这些画贴在心愿墙上,让大家都能看到。”李大婶说。

张大爷则喝了口红薯粥,笑着说:“今天的红薯粥真甜,比城里的好吃多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巷里的笑声在夜晚的空气中回荡着,温暖而幸福。

安诺靠在顾盼身边,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想着今天的经历。她觉得,幸福不仅仅是去城里办展,不仅仅是让更多人知道巷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和巷里的人一起努力,一起分享,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风轻轻吹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祝福。巷里的红灯笼亮着,暖黄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在石桌上的证书和画纸上,映在大家满是笑容的眼睛里。这平凡又热闹的日子,藏着巷里最珍贵的幸福,像锅里的红薯粥一样,冒着热气,甜得人心都化了。而这份幸福,还会继续生长,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在一个小小的巷子里,有一群可爱的人,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故事。

上一章 第46章 槐下约与纸信来 你的幸福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8章 纸墨里的巷声与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