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你的幸福物语
本书标签: 校园  甜文  青春校园   

第125章 铜铃与胡琴的回声

你的幸福物语

戏台门口的风还带着夜里的潮意,铜铃架上空空如也,风从空架子里穿过去,发出一种干净的嗡鸣。

安诺蹲在门槛上,指尖抚过门槛边缘那道被岁月磨得圆润的凹痕,像在辨认一条旧河道的走向。她心里惦记着铜铃和胡琴,却不急着走,仿佛先把戏台的气息留在身上,再去镇上,才不至于空手而归。

江树把新的胡琴弦放在木桌上,用指腹轻轻捻了捻,琴弦发出细不可闻的“嘶嘶”声。林晓则把那块新的金线布料在阳光里抖开,金线在光里闪了一下,又很快沉下去,像一尾藏在深水的小鱼。

“你们先去,我再留一会儿。”安诺说。

江树点点头:“那我们在修铜铃的老宋家会合。”

两人走后,戏台忽然安静下来。安诺起身,绕到后台,打开旧木箱的暗格,把那只黑釉瓦罐轻轻捧出来。她没有再打开,只是用掌心贴着罐身,像是在感受一种温度。

她在心里问了一句没有对象的话:“如果当年戏台真的拆了,你们的信会去哪里?”

风从戏台的破缝里钻进来,掠过她的耳畔,发出极轻的声响,像是谁在叹气。

到了镇上,老宋家的门口挂着一排风铃,风一吹,叮当作响。江树正和老宋比划着什么,见安诺来了,忙招手:“你来得正好,老宋说,这批铜铃他能修复到八成,音色差不了太多。”

老宋把一只打磨好的铜铃递给安诺:“这口铃的壁薄了点,声音会偏清亮,挂在中间合适。边上那口厚的,声音沉,能压得住风。”

安诺接过铜铃,轻轻一摇,声音先是短促的一声“叮”,随后像一滴水滴进深井,在井底扩散开来,一圈圈地晕开。

她闭上眼,忽然想起了戏台后台那些“滋滋”的燃烧声,和夜里风从空铃架里穿过的“呜呜”声。两种声音在她脑海里叠在一起,像是两条不同的河,在某个看不见的地方汇流。

从老宋家出来,江树要去买些木料,安诺和林晓则拐去了修胡琴的张师傅那里。

张师傅的铺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和木粉的味道。他把修好的胡琴递给林晓:“琴杆有点弯,我用小火烤了烤,调直了。琴皮我没换,老皮有老皮的味道,换了就不是它了。”

林晓接过琴,试了试音,声音清亮,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像人。”安诺说,“有点年纪,嗓子里带着风尘,但唱起戏来,还是能把人的心抓住。”

张师傅笑了:“你这丫头,说话像戏台里的念白。”

从张师傅的铺子出来,时间还早。林晓要去布行挑些补幔帐用的底布,安诺则被街角一个修伞的小摊吸引住了。

摊子上摆着一只旧油纸伞,伞面上画着一幅褪色的“断桥”。伞骨断了一根,伞面也破了两处。安诺不知为何,心里一动,买下了那把伞。

“你买它做什么?”林晓回来时,看到她正小心地把伞撑开。

“不知道。”安诺坦白,“总觉得它应该在戏台上。”

下午,三人回到戏台。江树把新木料靠在墙边,安诺则把油纸伞撑开,挂在后台的一根横梁上。

油纸伞在光里轻轻晃着,伞面上的“断桥”在阴影里若隐若现。

“这伞要是挂在戏台口,风一吹,伞面一摆,像有人在过桥。”林晓说。

“像有人来,又像有人走。”安诺接过话头,“像约定,也像错过。”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粒石子,落在三个人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涟漪。

傍晚,戏台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安诺把修复好的铜铃一个个挂回了架子上。

江树在一旁扶着梯子,提醒她注意安全。最后一只铃挂上时,风正好从河面吹来,整排铜铃一起响了起来,声音清亮又沉稳。

“好听。”林晓说。

“像他们在说话。”安诺侧着头,像是在倾听什么,“张老板,周师傅,阿梅……还有我爷爷。”

天色渐暗,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看到戏台上的铜铃,忍不住跑过来摇了摇。铃声一响,孩子们就笑,笑声又被铃声裹着,传得很远。

“等戏台开台了,你们要不要来后台看看?”安诺问。

“要!”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安诺蹲下,和孩子们平视,“来的时候,每人带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或者你奶奶教你的一句老话。我们把它们都记下来,放在戏台里。”

“记在纸上吗?”一个小男孩问。

“记在纸上,也记在墙上,记在你们的声音里。”安诺说,“这样,戏台就不会空。”

夜深了,风从河面吹过,铜铃偶尔响一下,又很快归于平静。

安诺在煤油灯下,翻开爷爷的笔记,在今天的日期下写了一句:“今天,我听见了风的形状。”

她合上笔记,抬头看了一眼挂在横梁上的油纸伞。伞面上的“断桥”在灯影里安静地伏着,像一座在夜色中等待的桥。

她忽然很确定,那些藏在旧物里的故事,并不是被时间关住了,它们只是在等风,等一盏灯,等一个愿意把它们再讲一遍的人。

而她,愿意做那个人。

上一章 第124章 戏服残片的金线与瓦罐里的信笺 你的幸福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26章 伞骨里的刻痕与木柱下的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