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刚驶进哈市城区,路昭昀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柏油马路比村里的土道平整,路边的红砖房整齐排列,偶尔能看到挂着“供销社”“国营饭店”招牌的门店,门口围着不少人,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先去供销社!”安臣熟门熟路地领着众人,推开供销社的玻璃门,一股淡淡的肥皂香扑面而来。货架上摆满了商品:浅灰色的的确良布、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上海产的雪花膏,还有一捆捆的肥皂和针线。顾奕舟熟稔地跟柜台后的售货员打招呼:“王姐,来六块肥皂,两捆白线,还有三尺蓝布。”
路昭昀的目光落在布料区,一块浅粉色的细棉布吸引了她——颜色柔和,质地细腻,做件衬衫正合适。她刚要开口,宋煜就凑过来:“昭昀,这块布好看!给你买下来做新衣服吧!”安臣立刻掏出钱和布票:“我来付!就当给你接风了!”路昭昀笑着推辞:“不用,我自己有布票。”说着从背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布票,这是大哥路晏暄特意给她攒的,足够用了。
买完东西,几人又去了附近的集市。集市里更热闹,吆喝声此起彼伏:“冻梨!刚冻好的冻梨!”“粘豆包!热乎的粘豆包!”路昭昀跟着众人逛,眼睛都看不过来——摊位上摆着金黄的玉米饼、红彤彤的糖葫芦、还有一串串晒干的红辣椒,透着东北特有的烟火气。
“尝尝这个!”安臣买了一串糖葫芦,递给路昭昀。咬一口,酸甜的汁水流在嘴里,山楂的酸和糖衣的甜恰到好处,路昭昀忍不住眯起眼睛:“真好吃!比现代的糖葫芦还地道!”宋煜则买了个烤红薯,捧着热乎乎的红薯,吃得满脸幸福:“这红薯也太甜了!比京市的好吃多了!”
顾奕舟没忘了正事,在农具摊位前买了两把镰刀和一个锄头:“过两天收玉米能用得上。”又在肉铺买了二斤五花肉,笑着说:“晚上回去给大家做红烧肉,补补身子!”
逛到中午,几人找了家国营饭店,点了几个菜:锅包肉、地三鲜、酸菜粉条,还有一大碗鸡蛋汤。锅包肉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地三鲜里的土豆软糯,茄子吸满了酱汁,路昭昀吃得格外香甜。宋煜一边吃一边感叹:“这日子也太舒服了!以后咱们可以常来哈市改善伙食!”
吃完饭,几人背着买好的东西,坐上返程的拖拉机。路上,路昭昀靠在车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白杨树,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糖葫芦。安臣坐在她身边,给她讲起自己小时候在东北的趣事:“我小时候跟着我姥爷在东北待过几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就在雪地里堆雪人,还会把冻梨放在水里化了吃,可甜了!”
路昭昀认真地听着,偶尔点头。夕阳西下时,拖拉机终于回到红旗大队。刚到村口,就看到秦景然在等着,他手里拿着个竹筐,里面装着新鲜的白菜和萝卜:“我妈让我给你们送点蔬菜,冬天快到了,多囤点能放住的菜。”
“谢谢秦大哥!”路昭昀接过竹筐,心里暖暖的。秦景然看着她手里的糖葫芦,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去哈市玩得开心吗?有没有买到想吃的?”“特别开心!”路昭昀点头,把剩下的半串糖葫芦递给他,“秦大哥,你尝尝这个,可甜了!”
秦景然愣了一下,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跟着甜了起来。他看着路昭昀明亮的眼睛,忽然觉得,这个深秋的下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暖。
回到小院,众人立刻忙活起来。顾奕舟去厨房做红烧肉,路昭晨帮忙烧火,安臣和宋煜则把买的东西归置好,王一彬和赵小恒去打扫院子。路昭昀则拿出从哈市买的浅粉色细棉布,在灯下比划着,想着给哥哥们做件新衬衫——大哥路晏暄喜欢蓝色,二哥路宴时偏爱灰色,六哥路昭晨穿白色好看,她都要记着。
红烧肉的香味很快飘满了小院,顾奕舟端着一大盆红烧肉出来,油润红亮,香气扑鼻。八个人围坐在外屋地的小桌旁,吃着红烧肉,喝着热汤,聊着哈市的见闻,笑声不断。路昭昀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伙伴,又看了看窗外璀璨的星空,心里满是安定——在这个1972年的红旗大队,她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幸福。
夜深了,众人各自回屋休息。路昭昀躺在火炕上,摸着身边的浅粉色细棉布,嘴角带着笑意。她知道,下乡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未来或许会有辛苦的农活,会有未知的挑战,但只要有这些伙伴在,有家人的牵挂在,她就能从容面对,把日子过得像这红烧肉一样,红红火火,满是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