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真源摘下耳机,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已经是凌晨两点,录音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四面墙壁上的吸音棉仿佛也在疲惫地喘息。他刚刚又录了一遍主打歌《逆光》的副歌部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不够,还是不够。”他喃喃自语,手指插入发间。
这首歌对他太重要了。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过去两年,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想象。经纪人李姐已经提醒过他多次,如果再没有水花,公司可能会重新考虑资源分配。
玻璃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张真源惊讶地抬头。这个时间点,大楼里应该只剩下保安了。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女人走了进来。她看起来三十出头,齐肩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眼神锐利却不失温度。
“抱歉,我不知道这里还有人。”她的声音略带沙哑,却有种独特的磁性,“我是苏然,来取落下的笔记本。”
张真源愣了片刻,随即认出眼前的人。苏然——业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以敏锐的音乐嗅觉和严格的专业要求闻名。她制作的专辑几乎张张爆款,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对音乐质量的坚持。
“我知道您,”张真源站起身,略显局促,“我是张真源。”
苏然微微一笑:“我听过你的歌。《风过耳畔》的编曲很有想法。”
张真源惊讶地看着她。那是一首他刚出道时发布的非主打歌,很少有业内人士注意到。
“您听过那首歌?”
“偶然听到的,”苏然从控制台角落拿起一个黑色笔记本,“你用了不常见的和弦进行,很大胆。”她翻看笔记本时眉头微蹙,似乎在想什么,“你现在在录新歌?”
张真源点头:“主打歌,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苏然看了眼时间:“如果你不介意,可以放来听听。反正我也被你的灯光吸引过来了。”
犹豫片刻,张真源按下了播放键。《逆光》的旋律流淌而出,他仔细观察着苏然的表情。她闭着眼,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着节拍。
歌曲结束,录音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副歌部分,”苏然突然开口,“你的编曲太满了,人声反而被压住了。试试把第二吉他和弦乐去掉,留出空间,让嗓音成为主导。”
张真源重新听了一遍,恍然大悟。这个问题如此明显,他却一直没发现。
“您说得对,”他兴奋地调整控制台,“能请您再听一遍调整后的版本吗?”
苏然挑眉:“已经凌晨两点了,张先生。”
张真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冒昧,耳根微微发红:“抱歉,我太投入了。”
出乎意料的是,苏然拉过一把椅子坐下:“那就快点,我只给你半小时。”
重新混音后的效果立竿见影。人声的穿透力明显增强,情感表达也更加饱满。
“好多了,”苏然点头,“但预副歌到副歌的过渡还是有点突兀。你可以加个呼吸声采样,制造悬念感。”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完全忘记了时间。张真源发现苏然对音乐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而苏然也欣赏张真源对细节的执着和他独特的音乐审美。
当保安敲门提醒大楼即将锁门时,两人才发现已经快四点了。
“抱歉耽误您这么久,”张真源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苏然收拾东西,递给他一张名片:“你的专辑很有意思,完成后可以发我一份。晚安,张真源。”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张真源捏着那张简约的黑白名片,上面只有名字和邮箱。他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今晚的相遇不只是偶然。
回到公寓,张真源毫无睡意。他打开电脑,按照苏然的建议重新编排了整首歌。当太阳升起时,他终于做出了满意的版本。
犹豫片刻,他把歌曲发到了苏然的邮箱,附言简短地写道:“感谢您的指点,这是修改后的版本。——张真源”
没想到十分钟后就收到了回复:“比之前好多了,但桥段部分还可以更大胆。周二下午三点我有空,如果你需要,可以来我工作室详细讨论。”
张真源看着邮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与苏然的合作机会,是他从未奢望过的。
周二的会面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他们从编曲讨论到音乐理念,发现彼此对音乐有着惊人的默契。苏然不仅理解张真源想表达的情感,还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实现它。
“你为什么想在这首歌里加入戏曲元素?”苏然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把玩着铅笔。
张真源眼睛一亮:“我觉得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元素的碰撞很有意思,就像两种时空的对话。”
“风险很大,”苏然直言不讳,“市场可能不接受。”
“但音乐不应该是迎合,而是表达,不是吗?”
苏然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忽然笑了:“说得对。那我们就做一次不迎合的表达。”
接下来的几周,张真源一有空就往苏然的工作室跑。他们一起讨论每首歌的编曲方向,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却又总能找到平衡点。张真源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与苏然的见面,不仅是因为她专业的建议,更因为她能理解他对音乐的执着。
一个雨夜,他们因为一首歌的制作方向产生了分歧。
“这段必须去掉,”苏然坚持道,“太实验了,会吓跑听众。”
“但这是整首歌最精华的部分!”张真源难得地提高了声音,“没有这段,这首歌就失去了独特性。”
苏然皱眉:“做音乐不能只为自己,还要为听众考虑。”
“如果只是为了取悦听众,那做音乐还有什么意义?”
空气一时间凝固了。张真源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刚要道歉,却见苏然突然笑了起来。
“好吧,”她说,“保留这段,但我们要在前后做铺垫,让听众慢慢接受这个变化。怎么样?”
张真源惊讶地看着她:“你同意了?”
“你的坚持说服了我,”苏然转身调整控制台,“况且,冒险有时候也不是坏事。”
那一刻,张真源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他看着苏然专注的侧脸,突然希望这个雨夜永远不要结束。
当新专辑的录制接近尾声时,张真源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找到经纪人李姐,提出了一个让她大吃一惊的请求。
“你想请苏然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李姐难以置信地问,“你知道她的档期多满吗?费用多高吗?”
“但我觉得她是唯一能理解这张专辑理念的人,”张真源坚持道,“请至少让我试试。”
得到公司的勉强同意后,张真源怀着忐忑的心情邀请苏然共进晚餐。在一家安静的餐厅里,他郑重地提出了邀请。
苏然放下酒杯,表情严肃:“张真源,我做制作人有几个原则。一,我不做迎合市场的音乐;二,过程中必须完全信任我的专业判断;三,我不会因为任何商业考量妥协质量。你能接受吗?”
“这正是我想要的,”张真源毫不犹豫地说,“我希望做真实的音乐,而不是商品。”
苏然注视他良久,终于点头:“好,我接受。”
。
离开餐厅时,夜空星光璀璨。张真源为苏然拉开车门,突然问道:“为什么愿意接这个项目?我知道有更多大牌歌手想与您合作。”
苏然转头看他,眼睛在夜色中明亮如星:“因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音乐最初的样子——纯粹的热爱。这在这个圈子里,太难得了。”
车驶远后,张真源仍站在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他抬头望向满天繁星,感觉自己的音乐之路,似乎正要开启新的篇章。
而他没有看到的是,远处车内,苏然也正透过车窗回望他的身影,嘴角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微笑。
此时此刻,两颗为音乐而跳动的心,正以相同的频率,共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