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第二日,气氛比前一天更加凝重。媒体区的座位早早被占满,旁听席上也多了几张陌生面孔——业内知名的乐评人、音乐公司高管,甚至有一位文化部门的官员。王斌的案件已经超越了个人恩怨,成为整个音乐产业关注的焦点。
开庭前十分钟,张真源在走廊偶遇王斌。对方不再是前一天那副镇定自若的模样,眼底有着隐约的血丝,尽管嘴角仍挂着职业性的微笑,但紧绷的下颌线泄露了内心的压力。
“没想到李老师会亲自出庭,”王斌的声音比往常低沉,“你们准备得很充分。”
张真源平静回应:“真相不需要准备,只需要呈现。”
王斌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几分嘲讽:“年轻人,这个圈子里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叙事的角度。你今天就会明白。”
这句话像一粒不安的种子,落在张真源心中。他回到听众席,注意到苏然今天换了一身浅灰色套装,显得更加冷静专业。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无需言语,已经传递了彼此的鼓励与担忧。
法官入席,程序开始。检方首先传唤了技术专家,证实了王斌公司内部系统被非法访问的日志与音源泄露时间完全吻合。接着是财务分析师,详细解释了王斌与多个娱乐记者之间的异常资金往来。
每个证人的证词都坚实有力,如同砌墙一般逐步将王斌困在其中。张真源注意到陪审团成员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不时点头认可。
然而当辩方开始提问时,风向悄然转变。
王斌的律师没有直接质疑证据本身,而是巧妙地引导出一个新叙事:所有这些所谓的“证据”,都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害。
“专家先生,您能否百分之百确定这些系统访问日志没有被篡改?”律师问技术专家。
专家犹豫了片刻:“理论上任何电子记录都有被修改的可能,虽然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
“谢谢,没有更多问题了。”律师微笑着打断,让这个可能性悬在空中。
对财务分析师的提问更加犀利:“这些资金往来,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其他正当合作?比如项目投资或版权购买?”
“理论上可能,但...”分析师试图解释模式异常,却被律师礼貌地打断。
轮到王斌自己作证时,他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不再是那个冷酷的商人,而是一个白手起家、热爱音乐却被人误解的从业者。
“我承认手段可能激进了一些,”王斌语气诚恳,“但一切都是为了推动优秀的音乐被更多人听到。在这个流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他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小镇青年通过努力进入音乐行业,如何发掘了许多如今炙手可热的歌手,如何推动了中国音乐与国际接轨。这些话半真半假,编织成一个令人动容的奋斗故事。
“至于苏然女士,”王斌看向证人席,眼神复杂,“我们确实有过分歧,但我始终尊重她的才华。为什么她会指控我?也许是因为...”他恰到好处地停顿,留下想象空间。
“反对!”检方起身,“被告在暗示毫无根据的可能性。”
法官支持了反对,但毒液已经注入。张真源看到陪审团中有人交换了怀疑的眼神。
午休时,李姐匆匆找到张真源和苏然:“王斌的团队在媒体区活跃,似乎准备了一些通稿。我们要不要也...”
“不,”苏然坚定摇头,“我们专注在法庭上。音乐人用音乐说话,而不是通稿。”
下午的庭审,检方传唤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证人——王斌的前助理林薇,就是之前给张真源送U盘的那个年轻女子。
她怯生生地走上证人席,手指紧张地绞在一起。
“林小姐,您曾在王斌先生身边工作多久?”检察官温和地问。
“两年七个月。”声音细微如蚊。
“在此期间,您是否亲眼目睹被告有不法行为?”
林薇点头,然后详细描述了几次王斌指示她篡改数据、联系水军、甚至窃取竞争对手项目信息的经历。每个细节都具体得令人心惊。
辩方律师起身交叉询问时,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林小姐,如果我没记错,您是被王斌先生解雇的,对吗?”律师语气锋利。
“是...但是...”
“解雇原因是您私自泄露公司机密,对吗?”
林薇脸色苍白:“那不是...”
律师乘胜追击:“您是否对王斌先生怀恨在心?这些指控是否出于报复?”
“不!我说的是事实!”林薇激动起来,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辩方律师突然出示一组照片——林薇与一个男子的亲密合影。张真源认出那是王斌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您与星耀娱乐的对手公司高管正在交往,对吗?他是否承诺如果您能帮助扳倒王斌先生,就给您一个重要职位?”
法庭哗然。林薇目瞪口呆,无法言语。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彻底动摇了她的证词可信度。
休庭时,张真源在洗手间遇到王斌。对方正在洗手,从镜子里看到他,嘴角勾起一个若有若无的笑。
“我说过,没有绝对的真相。”王斌轻声说,擦干手离开。
张真源感到一阵寒意。王斌的布局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远,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可能是棋子。
当晚,张真源和苏然无法入眠,在酒店房间里反复观看今天的庭审录像。
“林薇的证词本来很关键,”苏然叹息,“现在全被破坏了。”
张真源暂停画面,指着林薇听到照片时的表情:“看她的反应,不像是早有准备。她确实震惊了。”
“但陪审团不会这么想。”苏然揉着太阳穴,“王斌太擅长操纵人心了。”
沉默片刻,张真源突然问:“那个与林薇合影的高管,你了解吗?”
苏然想了想:“赵宇,业内风评不错,没想到会卷入这种事。”
张真源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赵宇的信息。几个小时过去了,窗外天色渐亮,他忽然发现一个细节——赵宇与王斌竟然是大学同窗,早年还合作过几个项目。
“看这个,”他叫醒打盹的苏然,“2008年音乐产业论坛,他们同台演讲,看起来关系不错。”
苏然清醒过来,仔细查看资料:“但后来赵宇自立门户,成了王斌的竞争对手。业内都说他们势同水火。”
“如果真的势同水火,为什么赵宇会用王斌的前助理?这不合理。”张真源眼中闪过思索的光,“除非...”
就在这时,张真源的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他犹豫片刻,接听起来。
“张先生吗?我是林薇。”声音颤抖而急促,“我能见您一面吗?有重要事情告诉您。请单独来,不要告诉任何人。”
电话突然挂断。张真源看向苏然,两人眼中都是疑虑。
“可能是陷阱。”苏然担忧地说。
张真源沉思片刻:“但也可能是突破的机会。我去见她,你保持联系,如果一小时后我没消息,就通知李姐。”
按照林薇给的地址,张真源来到一家偏僻的咖啡馆。角落里,林薇戴着帽子和口罩,几乎完全隐没在阴影中。
“谢谢您来。”她低声说,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
“你想说什么?”张真源直接问。
林薇深吸一口气:“那些照片是真的,但我与赵宇的关系不是他们暗示的那样。我们是真心相爱的,不是在谋划什么。”
“那你为什么...”
“我找您来是因为别的事。”林薇打断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型录音笔,“这是我偷偷录下的,王斌与某位陪审团成员的对话。”
张真源震惊地接过录音笔:“陪审团成员?这不可能!”
“听一下就知道了。”林薇眼神复杂,“王斌的手段远超你们想象。他不仅买通了赵宇身边的人,还可能...”她突然噤声,紧张地看向门口。
张真源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正走进咖啡馆。
“我得走了。”林薇迅速起身,“保护好录音笔,它能改变一切。”
她匆匆从后门离开,留下张真源独自面对逐渐走近的两个男人。他的心猛地收紧,下意识将录音笔塞进口袋深处。
“张先生吗?”其中一个男人礼貌地问,“我们老板想请您聊一聊。”
“你们老板是?”张真源保持镇定。
男人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但姿态不容拒绝。
就在这紧张时刻,咖啡馆的门再次被推开,苏然和李姐带着律师走了进来。
“真源,该回酒店准备明天的庭审了。”苏然语气自然,仿佛早就约好在这里见面。
两个黑衣男人对视一眼,稍稍后退。
回酒店的车上,气氛凝重。 “你怎么来了?”张真源问苏然。 “我担心是陷阱,就通知了李姐跟过来。”苏然看着他,“发生了什么?” 张真源拿出录音笔,讲述了与林薇的会面。律师听后脸色严肃:“如果这是真的,就是极其严重的司法干预。但我们需要谨慎,冒然提出指控可能适得其反。”
回到酒店,他们立即在律师的见证下听了录音内容。录音中的声音确实是王斌,而另一个声音...律师脸色变得苍白。
“我认识这个声音,”律师喃喃道,“是陪审团主席赵建国。” 录音中,王斌与赵建国的对话模糊但足以令人震惊——他们在讨论某个项目的“好处费”,以及“庭审后的安排”。
“这能作为证据吗?”张真源问。 律师摇头:“非法获取的录音证据效力有限,但我们可以策略性地使用它。” 第二天开庭前,检方突然要求闭门会议。一小时后,法官宣布休庭一天,理由是需要审查“新证据”。
媒体区顿时炸开了锅,各种猜测甚嚣尘上。王斌离开法庭时面色铁青,第一次完全失去了从容。
当晚,张真源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他以为是林薇,接起来后却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
“张先生,我是赵建国。”声音沉重而疲惫,“我能和您见一面吗?” 出于谨慎,张真源选择了酒店会议室,并有律师陪同。
赵建国看起来一夜之间老了十岁,眼袋深重,神情焦虑。 “录音里的人不是我。”他开门见山,“声音经过合成处理,是精心设计的陷害。”
律师冷静地问:“那你如何解释与王斌的关系?” 赵建国苦笑:“他是我妹夫。但我发誓从未在案件上给予他任何特殊照顾。” 这个家庭关系的揭露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王斌从未公开这层关系,这解释了为什么赵建国会被选为陪审团主席——一个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优势。
“我会主动申请退出陪审团,”赵建国说,“并配合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请相信,我比任何人都希望王斌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对我妹妹不好,这些年我一直看在眼里。”
这个转折出乎所有人意料。送走赵建国后,律师沉思良久:“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王斌不仅设计了林薇,还可能设计了自家亲戚。这个人的算计深度令人恐惧。”
庭审再次开始后,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赵建国退出陪审团,由替补成员接任。王斌虽然表面上依然镇定,但细微的肢体语言透露了内心的动摇。
苏然再次被传唤作证。这次,她讲述了一个从未提及的故事——多年前,王斌如何窃取了一位无名歌手的作品,冠上自己的名字发表,那是他事业的第一个突破口。
“那位歌手后来怎么样了?”检察官问。 苏然眼神黯淡:“他放弃了音乐梦想,回了老家。我去年偶然得知,他因为抑郁症已经去世了。”
法庭一片寂静。苏然继续道:“王斌伤害的不仅是张真源或者我,他伤害的是音乐本身,是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如果这样的事不被阻止,音乐将失去它的灵魂,只剩下利益和算计。”
她的陈述结束后,连法官都沉默了片刻才宣布休庭。
走出法庭时,张真源轻声问苏然:“那位歌手的故事是真的吗?” 苏然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半真半假。确实有这样一个歌手,但王斌窃取作品的部分是我的推测,没有确凿证据。”
张真源惊讶地看着她。 “有时候,”苏然望向远处,“我们需要用一个真相来守护更大的真相。” 这句话在张真源心中久久回荡。他意识到,这场斗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法律较量,成为了信念与价值观的战争。
傍晚,张真源独自来到海边。波涛汹涌,仿佛映射着他内心的动荡。艺术与道德、真相与手段、理想与现实——这些界限在哪里?又该如何坚守?
手机响起,是苏然发来的消息:“无论明天结果如何,记住音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他看着消息,忽然明白了什么。回到酒店,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创作——不是为专辑,不是为演出,只是为了表达此刻复杂难言的心绪。
音符流淌,如同海潮起伏,带着困惑、希望、挣扎与坚持。当他终于抬起头时,天已微亮,新一天的庭审即将开始。
而他知道,无论法庭上的结局如何,音乐的旋律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