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飘进小城时,杨博文裹紧围巾冲进便利店,指尖还沾着雪粒。他要给邻居陈浚铭带热牛奶——陈浚铭今早说喉咙疼,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这点“投喂”是惯例。刚转身要去冰柜,胳膊就撞上了一个人,手里的面包袋“哗啦”撒在地上。
“抱歉抱歉!”杨博文慌忙蹲下去捡,抬头时撞进一双带笑的眼睛。左奇函手里还提着刚热好的关东煮,也跟着蹲下来帮他捡,指尖碰到杨博文冻得冰凉的手,愣了愣,把关东煮递过去:“先暖手吧,我再去拿一份。”那天便利店的暖光里,杨博文捧着热乎的关东煮,听左奇函说他是隔壁琴行的老师,刚搬来不久。后来才知道,左奇函说的“再拿一份”,是特意多买了杨博文爱吃的萝卜和鱼丸。
同一时间的A大,雪落满了篮球场的栏杆。张函瑞抱着笔记本往校外跑,他得赶去给杨博文送笔记——杨博文昨天帮他补了一下午数学,今天又说有个难题要请教。跑过篮球场时,没注意到侧面冲过来的人,“砰”地撞在一起,对方手里的篮球滚出去老远。
“对不起!我赶时间……”张函瑞急着捡笔记本,话没说完,就看见男生弯腰把篮球捡了回来。张桂源拍了拍球上的雪,目光落在他笔记本上的数学公式上,挑眉笑了笑:“杨博文?你是他朋友?”张函瑞愣了愣,才知道眼前人是A大篮球社的张桂源,和杨博文是初中同学。那天张函瑞没来得及多聊,只记得张桂源把篮球夹在胳膊下,说“下次碰到杨博文,替我问个好”,声音里带着雪后的清朗。
A大的池塘边,陈浚铭绕了三圈都没找到空座位。期末复习周,连石凳上都坐满了人,他抱着厚厚的专业书,正发愁时,瞥见池塘对面的石凳上只坐了一个人。陈奕恒靠在椅背上,手里拿着一本画册,指尖在页面上轻轻划着。陈浚铭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声音放轻:“同学,能拼个桌吗?”陈奕恒抬眼看他,目光在他冻红的耳尖上停了两秒,点了点头,还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一半位置:“这里晒得到太阳,不冷。”那天陈浚铭才发现,陈奕恒的画册里画的全是池塘的雪景,每一页都标着日期,像在记录什么。
而小城的中学办公室里,陈思罕正踮着脚把作业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他和陈浚铭、张函瑞、杨博文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今天替他们三个一起交作业。刚转身要走,就被门口冲进来的人撞了一下,手里的作业本散了一地。“对不起!”聂玮辰慌忙道歉,弯腰帮他捡作业,指尖碰到一本封面上写着“陈思罕”的本子,抬头看他:“你也是三班的?我叫聂伟辰,刚转来。”陈思罕接过作业本,点了点头没多说话,却记得聂玮辰捡作业时,把自己的橡皮偷偷塞进了他的本子里,上面画着一个小太阳。
那个冬天好像被拉得很长。杨博文会在放学后去琴行找左奇函,听他弹吉他,偶尔也学着拨几下弦;张函瑞每周都会去A大找杨博文,有时会碰到张桂源在篮球场打球,对方总会扔过来一瓶热饮;陈浚铭和陈奕恒每天都在池塘边拼桌复习,陈奕恒会带热奶茶,陈浚铭会带妈妈做的三明治;聂玮辰转来后,总跟在陈思罕身后,帮他搬书、占座,两人慢慢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和新认识的他们,偶尔会凑在一起吃火锅,窗外飘着雪,屋里热气腾腾,笑声能飘出老远。
可离别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开春的时候,左奇函收到了国外音乐学院的邀请,要提前去报道。他没告诉杨博文,只是在琴行里多弹了几遍杨博文最喜欢的曲子。送他去机场那天,杨博文手里攥着一袋刚买的鱼丸,却没敢递过去。左奇函抱了抱他,把吉他拨片塞进他手里:“等我回来,还弹给你听。”飞机起飞时,杨博文看着天空,手里的鱼丸渐渐凉了,像那天的雪。
张桂源要去外地打职业篮球的消息,是张函瑞从杨博文嘴里听到的。他去篮球场找张桂源时,对方正在收拾东西。张桂源把篮球递给张函瑞:“这个给你,下次打球,记得叫上我。”张函瑞接过篮球,指尖碰到上面的汗渍,却没敢问“什么时候回来”。那天张桂源走的时候,雪又下了一点,张函瑞看着他的背影,手里的篮球越来越沉。
陈奕恒因为家里的原因,要转学去另一座城市。他没告诉陈浚铭,只是在池塘边的石凳上放了一本画册,里面夹着一张纸条:“池塘的雪化了,我先去替你看看别的风景。”陈浚铭发现画册时,石凳上还留着一点余温,却再也没等到那个会带热奶茶的人。
聂玮辰要搬去和父母一起住,临走前在陈思罕的课桌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会回来找你”。陈思罕看到纸条时,聂伟辰已经走了,他攥着纸条,在教室里坐了很久,直到放学铃响,才发现眼泪落在了纸条上,晕开了字迹。
那之后的三年,雪每年都会落,却好像少了点什么。杨博文把左奇函的吉他拨片放在琴盒里,偶尔会弹起那首曲子;张函瑞把张桂源的篮球擦得干干净净,放在阳台最显眼的地方;陈浚铭每天都会去池塘边坐一会儿,把陈奕恒的画册翻了一遍又一遍;陈思罕把聂玮辰的纸条夹在课本里,每次翻书都会看一眼。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偶尔还是会凑在一起吃火锅,只是聊天时,总会不经意地提起那些缺席的人。
第三年的冬天,雪下得比往年都大。
杨博文去便利店买热牛奶,刚进门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左奇函手里提着关东煮,正弯腰给一个小朋友拿面包,侧脸还是当年的样子。杨博文愣在原地,直到左奇函转身看到他,眼睛亮了起来:“我回来的第一天,就来这里等你了。”手里的关东煮还是热的,里面有杨博文爱吃的萝卜和鱼丸。
A大的篮球场上,张函瑞正帮杨博文搬东西,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张桂源抱着篮球站在雪地里,身上还穿着篮球服,笑着说:“我问了杨博文,他说你今天会来。”篮球还是当年那一个,拍在地上的声音,和三年前一模一样。
池塘边,陈浚铭正翻着陈奕恒的画册,突然有人在他身边坐下。陈奕恒手里拿着热奶茶,递到他面前:“我看了三年的风景,还是觉得这里的雪最好看。”画册里多了很多新的页面,画的都是池塘不同季节的样子,最后一页画着两个坐在石凳上的人,旁边标着今天的日期。
中学的走廊里,陈思罕正帮老师搬作业,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聂玮辰靠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块橡皮,上面画着小太阳:“我找了你三年,终于等到你了。”纸条上的字迹虽然晕开了,可“我会回来找你”这几个字,还是清晰地刻在两人心里。
那天他们又凑在一起吃火锅,窗外的雪下得很大,屋里的热气把窗户蒙上了一层雾。左奇函弹起了那首熟悉的曲子,张桂源抱着篮球坐在旁边,陈奕恒把热奶茶递给陈浚铭,聂玮辰把橡皮塞进陈思罕手里。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和他们各自等待的人,终于在雪落的冬天里,重逢在恰好的时光里。
念顺小航萌桂还有啊,我又提起来更文章啦,没有看错,我蹲着直接就拖了一个导师了,才想到要关注跟这篇文章的,纯属是忘记跟了,现在想起来跟我啦,哈哈
念顺小航萌桂不想废话了,一想到明天又要上学了,想想就难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