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节就是数学课,上课铃刚响,老师就抱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声音里带着笑意:“这次大家整体考得不错,尤其是许晏,还是全班第一。”话音刚落,班里就响起一阵小声的赞叹,我下意识看向许晏,他正低头整理桌面,耳尖悄悄红了。
等卷子发到我手里,我看着上面的红叉,瞬间有点沮丧——最后两道大题都错了。正对着卷子发呆,一张写满字的草稿纸突然推到我面前,是许晏递过来的。“我看你最后两道题空着,先给你写了个解题思路,等会儿老师讲的时候,你可以对照着听。”
我拿起草稿纸,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得清清楚楚:黑色是题干拆解,红色是关键公式,蓝色是步骤标注,连哪一步容易算错都用波浪线画了出来。比如最后一道几何题,他还画了个简易图形,把辅助线用虚线标出来,旁边写着“先连AC,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这道题其实不难,就是需要做辅助线,你上次说几何题总找不到辅助线,下次可以先试着把已知条件标在图上,说不定就有思路了。”许晏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怕打扰到旁边的同学。我点点头,按照他写的思路重新算一遍,果然顺畅了很多。
老师开始讲卷子,讲到最后一道大题时,特意让许晏站起来分享解题方法。他拿着卷子走到讲台前,没有直接念答案,而是先问:“有没有同学觉得辅助线很难找?”班里好几个人举手,我也悄悄举了手,他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其实我刚开始也没思路,后来试着把已知的边长标在图上,发现连接AC后,两个三角形的边长都能算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他讲的时候,还特意回头看了我几次,像是在确认我有没有听懂。等他走回座位,我赶紧小声说:“你讲得比老师还清楚!”他挠挠头,把自己的卷子推过来:“我的卷子你也可以看,上面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你要是有没记全的,就对着补一补。”
下课后,我对着他的卷子整理笔记,发现他在每道错题旁边都写了“错误原因”,比如“计算时符号搞错”“没注意题干里的‘至少’”。我忍不住问:“你每次都写错误原因吗?”他点点头:“这样下次复习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哪里容易错,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正说着,同桌突然凑过来,笑着说:“你们俩现在简直是‘学习搭档’了,连错题本都互相借。”我脸颊发烫,刚想反驳,许晏却笑着说:“这样学习效率高,有什么不好的?”
放学的时候,许晏突然叫住我,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几何辅助线技巧,你要是觉得有用,就拿着看。”我接过笔记本,封面是淡淡的蓝色,上面还画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谢谢,我明天就还给你。”他摇摇头:“不用急,你慢慢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走到校门口,我们要往不同的方向走,许晏突然说:“对了,明天早上我会早点到学校,我们可以一起背英语单词。”我点点头,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手里的笔记本还带着他的体温,心里满是期待——明天的早自习,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