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下午安静而专注。陶灵芝正埋首于一堆关于翠云山地区植被和气候的文献中,试图将江玉漓提供的精准坐标与宏观生态背景对应起来,为未来的考察做更充分的准备。
手机屏幕接连亮起。
先是陶泽轩(Aurora)发来的微信消息,一如既往的清晰有条理:
Aurora:「灵芝,关于那篇菌群多样性分析的论文,我想到一个可能的验证实验设计,或许你可以参考一下。(附件)」
Aurora:「另外,这周末国家植物所有个小型学术沙龙,主题是‘真菌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互作’,我有受邀做个简短分享,不知你是否感兴趣?应该会对你的研究有些启发。」
陶灵芝看着消息,心中是对师兄提携的感激。她正准备回复,又一条信息涌入。
来自江玉漓,内容依旧是他标志性的极简风格:
「翠云山那边,下周有降雨。」
「要进山,最好等雨停后三天。」
两条信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关怀方式。
陶灵芝首先回复了陶泽轩,她打字很快,语气尊敬而明确:「谢谢Aurora师兄!实验设计我稍后仔细学习!周末的沙龙听起来非常棒,主题确实很契合我的方向,非常感谢您的邀请!不过真不巧,我最近正在集中准备一个野外考察计划,时间上可能调配不过来,这次就先不参加了,实在抱歉。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聆听您的分享!」
她的拒绝礼貌且理由充分,完全基于工作安排,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
回复完Aurora,她才点开江玉漓的对话框。心跳的频率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她斟酌了一下,回复道:「收到,谢谢江先生提醒。我会密切关注天气,等雨停稳定后再做计划。您提供的资料非常精准,帮了大忙。」
她期待着他的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嗯”。
几分钟后,回复到来:「嗯。」
「路线复杂,谨慎。」
依旧没有多余的字眼,但他重复强调了危险性,这种固执的叮嘱背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负责,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陶灵芝看着这行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思绪似乎已经飞到了雨后的翠云山冷杉林。
**(场景切换)**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角。
江爱曦正对着衣柜发愁,手机“叮”的一声响。她拿起一看,是陶泽轩发来的消息。自从上次咖啡馆相遇后,他们偶尔会聊几句,大多是爱曦主动问些关于舞蹈肢体表达或者国外有趣见闻的问题,Aurora总是耐心又风趣地回答。
Aurora:「爱曦小姐,冒昧打扰。周末植物所有个学术沙龙,我有个分享。我记得你上次对书店的菌类摄影集很感兴趣,或许这个沙龙也会有点意思?当然,内容可能有些专业,但氛围很轻松,也有茶歇交流。(附上沙龙链接)」
江爱曦的眼睛瞬间亮了。学术沙龙?她其实没太大兴趣,但是Aurora师兄邀请的诶!而且他还记得她喜欢那些漂亮的蘑菇图片!
她几乎立刻回复:「好呀好呀!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周末正好有空!」她才不管内容专不专业,重点是出去玩儿,而且是和这位温文尔雅又好看的师兄!
Aurora:「那太好了。周六下午两点,需要我顺便去接你吗?」
江爱曦:「不用麻烦师兄啦!我自己过去就好!期待周六见!😊」
放下手机,江爱曦心情雀跃,立刻把学术沙龙的事情抛到脑后,开始兴奋地挑选周六要穿的衣服,嘴里哼着歌,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那天要聊些什么话题了。这种期待,和面对她哥哥时的感觉完全不同,带着一点新鲜的、对异性好奇的悸动。
**(场景切回)**
陶灵芝结束了图书馆的学习,回到宿舍。她发现江爱曦心情极好,正对着镜子试衣服。
“爱曦,有什么开心事吗?”陶灵芝随口问道。
“嘿嘿,秘密!”江爱曦俏皮地眨眨眼,没有透露Aurora邀请她的事。她隐约感觉到灵芝对那位Aurora师兄只有纯粹的学术尊敬,而自己这点刚刚萌芽的小心思,她还想偷偷藏着品味一下。
陶灵芝笑了笑,也没多问。她的心思还在那份勘察笔记和天气预告上。她打开电脑,再次研究起江玉漓发来的地图,将降雨预报的时间也标注了上去,开始认真规划雨停后的时间窗口。
她和陶泽轩保持着纯粹的同门之谊与工作联系,礼貌而清晰。
而她与江玉漓之间,那条由一把黑伞、一次甜品店聚会、一场雨亭偶遇和一份份沉默资料连接起来的、看似疏淡实则不断收紧的线,则在无声无息中继续延伸。
窗外的天色渐暗,陶灵芝的台灯亮着,光晕笼罩着摊开的地图和笔记本。她并不知道,此刻她专注规划着前往有他在的领域的行程时,她那位活泼的室友,也正为了一场与另一位优秀男性的约会而悄悄雀跃。
两条不同的情感线,在这个傍晚,各自安静地萌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