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宴臣的转账提示弹出时,周以棠正在整理新办公室的租赁合同。数字后面跟着的几个零晃了眼,她盯着屏幕看了两秒,指尖悬在“退还”键上方,最终还是按了锁屏。
手机扣在办公桌的玻璃台面上,发出清脆一响。她望着窗外林立的写字楼,玻璃幕墙上云影流动,像极了她此刻算不上平静的心绪。
上周在咖啡馆说的话还清晰如昨,她以为孟宴臣会像处理所有棘手事务那样,用沉默体面地收尾,却没想他会用这种方式来“结算”。这笔钱不多不少,恰好够她补上初创公司的资金缺口,像他一贯的风格——精准,周全,带着点不动声色的体贴。
周以棠自嘲地勾了勾唇角。在孟家待久了,多少沾染了点他们的行事逻辑,却也更看清了那层精致外壳下的束缚。她见过孟宴臣在董事会上为项目据理力争,转头就要应付母亲安排的相亲;见过他深夜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电脑屏保却是多年前拍的旧照。那种被无形的线牵着的窒息感,她连旁观都觉得累。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闺蜜发来的消息,附带着某场慈善晚宴的照片。照片里几个年轻男人正围着香槟塔谈笑,都是她眼熟的名字——有的是白手起家的科技新贵,有的是艺术圈崭露头角的策展人,眉宇间都是舒展的自信,没有谁眼底藏着化不开的郁色。
“瞧见没?优质股一抓一大把。”闺蜜的消息紧跟着进来,“上周跟你提的那个建筑师,人家主动问起你了。”
周以棠笑了笑,指尖在屏幕上敲字:“忙完这阵再说。”
她不是没遇过示好的人。有在酒会上递名片时眼神坦荡的投行总监,有合作项目里做事干脆的律所合伙人,他们聊行业趋势,聊旅行计划,聊各自的野心和热爱,从不用小心翼翼地揣摩对方话里的潜台词,更不用顾忌谁的脸色。
那些人才是她该走的路啊。
她想起刚进孟氏时,孟董拍着她的肩说“小姑娘有冲劲”。这几年从助理做到能独当一面,靠的从来不是谁的庇护,而是自己挣来的底气。现在她要开自己的公司,要做真正属于周以棠的事业,凭什么在感情里要退而求其次?
凭什么要去承接别人的压抑?凭什么要在一段关系里猜度自己的分量?
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吹散了午后的燥热。周以棠拿起手机,点开转账记录,给孟宴臣回了条消息:“资金收到,算我借的,按银行利率计息,年底还你。”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彻底松了口气。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崭新的办公桌上,映得文件上“周以棠”三个字格外清晰。
这个圈子从不缺选择,更不缺活得舒展的人。她值得一个能并肩看风景的人,而不是需要她踮脚去迁就,去等待的人。
至于孟宴臣那笔钱,年底连本带利还回去时,或许可以附赠一句祝福。祝他早日挣脱束缚,也祝自己,前路坦荡,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