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朱墙染血双阙弈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双强     

第四章 锋芒暗敛少年谋(一)

朱墙染血双阙弈

启元二十八年的初秋,空气中飘荡着御书房檀香与桂花交织的气息,宛如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整个空间。十三岁的斩疆尘垂着头站在案前,月白色常服的袖口被他攥出了深深浅浅的褶皱,指节泛白得像是要嵌进布料里。

“你的意思是……西境粮草押运的路线被人动了手脚?”龙椅上的启元帝声音低沉,却暗藏怒意,像是一场即将降临的暴风雨。周围的太监屏息凝神,连呼吸都轻得怕惊扰了这片压抑的寂静。唯有香炉中的银丝炭偶尔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为谁默数最后的时光。

“回陛下,”斩疆尘缓缓抬起头,眼睑微垂,睫毛在脸颊投下一抹淡淡的阴影。那张逐渐显露出昳丽轮廓的脸庞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昨日戍边急报传来,原本该在初三抵达的粮草迟迟未到。末将查实,押运官周显中途接到一封密信后,擅自更改路线,改走黑风岭。”

“什么?黑风岭?!”启元帝猛地拍案而起,震得龙涎香的袅袅烟雾四散开来,仿佛一瞬间撕裂了空气的凝滞感。“那可是匪窝!周显是不是疯了?”

斩疆尘垂下眼帘,掩饰住眸底一闪而过的冷光。周显是丞相的亲信,而黑风岭的匪首三年前曾受过三皇子一饭之恩——这层关联,早在半年前就记录在密室账册中,他记得清清楚楚。

“周显副将的家眷被人挟持了。”斩疆尘的声音平稳如一汪深潭,听不出一丝波澜,“密信中威胁,若不按指定路线行事,便撕票。”

御书房瞬间陷入死一般的静谧。启元帝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勾起唇角,冷笑着打断了沉默:“你倒是查得明白。这么说来,这是有人故意想断西境的粮草?”

“臣不敢妄加揣测。”斩疆尘恰到好处地露出几分少年应有的谨慎模样,语气淡然,“只是,周显因贪生怕死而延误军机,确实是事实。”

“误了军机?”一道温润却不失锋芒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沈辞安缓步踏入,玄色皇子常服衬托出他挺拔的身姿,十五岁的少年早已褪去稚气,俊美的面庞上浮现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忧色,“父皇,西境战况正紧,一旦断粮,恐怕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启元帝神色稍稍缓解:“辞安来得正好,你怎么看此事?”

沈辞安走到斩疆尘身侧站定,目光不经意扫过他微微紧绷的侧脸,指尖悄悄触碰了一下他的袖口,动作迅速得无人察觉。“儿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刻调拨新的粮草送往西境。至于周显……”他稍作停顿,语气温和中带着几分惋惜,“依军法处置即可。但牵扯到家眷,终究让人觉得可怜。”

这话看似替周显求情,实际上却坐实了对方因胆怯而误事的罪责。斩疆尘隐藏在衣袖中的手指轻轻颤了颤,他知道,沈辞安总是擅长用最柔和的话语刺入最深的要害。

果然,启元帝点头应允:“准奏。辞安,你亲自前往兵部调派双倍粮草,务必在十日内送到西境。”

“儿臣遵旨。”沈辞安躬身行礼,余光瞥见斩疆尘袖口的褶皱悄然舒展开了一点,嘴角也不经意地弯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走出御书房时,桂花的香气愈发浓郁。沈辞安摇着手中的折扇,漫不经心地问道:“周显那些被挟持的家眷,是你救出来的吧?”

斩疆尘落后他半步,压低声音回答:“送进了京郊的尼姑庵,对外宣称已经找到尸骸。”

“做得很干净。”沈辞安轻笑一声,折扇在掌心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样一来,丞相怕是要坐不住了。”

“坐不住才好。”斩疆尘抬眼望向宫墙尽头的角楼,那是禁军值守的地方。新统领刚刚上任不到半年,而他的弟弟三年前死于三皇子的一次围猎——这个秘密他一直记在心底,“他越慌乱,露出的破绽也就越多。”

沈辞安忽然停下脚步,转身凝视他。透过桂花树的婆娑光影,阳光洒在他的脸上,让那张瓷白的肌肤近乎透明。他长而浓密的睫毛轻轻颤动,然而那双冷静的眼眸却比寒冬的冰霜更加刺骨。

“上个月演武场,你把二皇子的伴读打成了重伤。”沈辞安心平气和地开口,语气中听不出喜怒。

“他污蔑殿下勾结边将,居心叵测。”斩疆尘的语调依旧平稳,没有半分情绪波动,“多嘴的人,总需要学会闭嘴。”

沈辞安注视了他一会儿,忽然探出手,指尖缓缓掠过他的眉骨。这个动作带着几分近乎亲昵的试探意味,斩疆尘的身体微微僵硬,却没有躲开。

“疆尘,”沈辞安的声音轻柔得像桂花的芬芳,缠绕在耳边,“你的这张脸,若是受伤了可就不好看了。”

斩疆尘的耳尖隐隐泛红,但随即抬眼迎上他的注视:“殿下是在担心,我这把刀会变得迟钝吗?”

沈辞安低低一笑,收回手的同时折扇“唰”地打开,遮住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含笑的桃花眼:“我的刀,自然要最锐利的才行。”

两人并肩前行,桂花纷纷扬扬落在他们的发梢与肩膀上,如同一场无声的盟约。没人知道,这场看似寻常的对话背后,蕴藏着怎样暗流涌动的刀光剑影——二皇子的伴读是丞相安插在东宫的眼线,而那句“勾结边将”的指控,正好踩在了启元帝最忌讳的雷区之上。

上一章 第三章 雪刃初藏青梅谋(三) 朱墙染血双阙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 锋芒暗敛少年谋(二)